九一八事變後,中共偽政權:
1、分裂祖國,成立國中之國- 蘇偽漢奸政權,暨偽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2、圍攻贛州,而當時國軍正在進行第一次淞滬抗戰。
3、發動樂安、宜黃戰役。而當時國軍正在進行長城抗戰。
九一八事變後兩個月,即1931年11月7日(即蘇聯國慶日),中共宣告其偽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毛澤東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項英,張囯燾為副主席,並設立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從上麵這個毛澤東、項英、張國燾於1931年12月1日簽署的臨時中央第一號令,說得明明白白:
從今日起,中華領土之內已經有兩個絕對不相同的國家,一是所謂的中華民國,是帝國主義的工具, 一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他具有極大威權打擊著國民黨軍閥政府由奔潰到死滅,他一定要很快取得全中國革命的勝利。
由此可見,哪怕發生了九一八事變,中共偽政權的大敵,還是國民政府,它的主要任務,也在它的這份偽中央第一號令裏麵說得清清楚楚:就是要盡快消滅國民政府,一定要很快取得全中國革命的勝利,而對幾個月前發動九一八事變占據中國東北的日寇隻字不提。
而從另一方麵來說,日寇打擊國軍,幫助消滅國民政府,是中共的同盟軍。
這個臨時中央於1932年1月9日作出《中央關於爭取革命在一省與數省首先勝利的決議》,要求工農紅軍將中央區閔粵贛,贛東北,湘鄂贛,湘贛邊北蘇區聯係成整個一片的蘇區,並以占取南昌,撫州,吉安等中心城市來結合目前分散的蘇維埃根據地,開始湘鄂贛各省的首先勝利。
接著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出了攻取贛州的軍事訓令。訓令中說繼續著1931年的工作,貫通了閩贛蘇區,目前應該更進一步的貫通湘贛蘇區,造成以湘贛為中心聯係到湘贛,閩贛的廣大版圖。進而威脅吉安,向閩北發展,使革命更迫近,爭取一省和數省首先勝利的前途。
根據這個訓令,以第三軍團為主力,由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於2月3日起打響了圍攻贛州的戰役。
4月20日,東路軍攻占漳州。這次戰役的勝利,消滅了張貞的大部分兵力,剪除了敵人的一翼,同時又擴大了紅軍的政治影響,獲得大量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的補給,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彭德懷部署兩路軍在湘贛邊區也擴軍40個營。
而在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上海發生了一二八事變(日語:第一次上海事変),又稱一二八淞滬抗戰,或第一次淞滬抗戰。進攻主力是上海派遣軍,守軍主力是由廣東調來的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第五軍、東北抗日義勇軍。見維基:一二八事變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使用漢陽八八式步槍抵抗日軍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
一二八淞滬抗戰打響後,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於1月31日即公開發表聲明:國民黨各派軍閥和中國資產階級都是日本帝國主義走狗,以血的屠殺鎮壓反日運動來獻媚日本帝國主義,並且極力號召勞苦群眾立即進行革命戰爭,要求革命群眾將繳到敵人的槍械分給工人義勇軍糾察隊! 把子彈向著帝國主義國民黨開放,號召革命的士兵們,殺掉你們不抵抗的長官,同武裝民眾團結一致,進行民族的革命戰爭! 。
2月4日,紅軍在江西發動贛州戰役,猛攻贛州城,使陳誠的第十八軍被牽製,無法增援上海。
如蔣鼎文第九師曾奉命馳援淞滬,限於2月20日以前到達,隻因交通梗塞,紅軍又跟蹤追擊,第九師且戰且走,後麵的一個旅陷入了紅軍重圍,前鋒不得不回師抄擊,才避免了全部被殲的危難。
第九師在3月7日趕到上海附近的時候,淞滬戰爭已經結束了。
事後,第十九路軍蔡廷鍇將軍甚表不滿地說:此次我軍與暴日在淞滬激戰最烈時,江西的赤匪不特不能為國難所激醒以合力禦外,反乘機猛攻贛州,企圖奪取贛南重要城市,以搗亂我後方,這種行為不啻為暴日張目。
6月5日,中共臨時中央發布軍事訓令一、五軍團主力應與和西三軍團相呼應,解決入贛閩敵軍。
隨後第一、五軍團經過酷暑下的長途行軍,趕到廣東的烏經地區,進行了一場異常激烈的惡戰,擊潰粵軍20個團。
中共臨時中央發布的係列軍事訓令還顯示,8月8日,中共中央下達了一、三、五軍團發動樂安、宜黃戰役的命令。17日攻占樂安,20日攻克宜黃。23日乘勝占領南豐。這一仗打得異常迅猛,速戰速決,一周內連克三城,俘敵5000多人。10月18日、19日、22日連克贛南邊界的黎川、建寧、泰寧、邵武四城。11月間,又克光澤、資溪、和金溪。這是一個重大的勝利,它擴大了蘇區地域數百公裏,建立了閩贛省,並使閩北和閩西革命根據地連成了一片。1933年元旦,紅一方麵軍全軍在黎川城舉行北上誓師大會,周恩來參加了。2日他和朱德隨軍出發。5日、6日在黃獅渡首戰告捷。8日、9日又在滸灣同孫連鈡、吳奇偉部展開激戰。這兩次戰鬥共俘敵4000。
1933年元旦,日本也在北方開始進攻榆關(即山海關),與中共軍隊配合南北夾擊囯軍。中央政府立即抽調中央軍關麟征部北上增援,與北方各軍編組8個軍團準備進攻。6日,蔣介石委員長也匆匆自漢口北上保定指揮軍事。3月9日,29軍宋哲元部在喜峰口以大力奇襲日軍,血戰三晝夜,殺死日寇逾三千,成為震驚中外的首次抗日勝利。宋部劉汝明師又在羅聞塔大勝日軍。
抗日戰史敘述稱,蔣委員長坐鎮保定,抗敵將士獲精神上之鼓舞,戰況成樂觀取向。不意共軍突於此際擴大叛亂,分路鼠擾贛、閩,蔣委員長遂不得不於26日離保南返。 這就是說,蔣介石在九一八後長城抗戰之際,受到日本和中共南北夾擊,不得不疲於奔命應付外侮和內賊。
蔣介石到了台灣以後,曾檢討對中共認識不透徹,誤以為中共畢竟也是中國人,麵對民族危難,總不至於真的??所以未下決斷清除之。不成想養虎終於為患、釀成國家、民族之大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