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乃“中國共產黨”,因帖子題目字數所限,隻好簡寫,反正眾人皆知。但能被冠以中共創始人的屈指可數,耳熟能詳,從沒聽說過一個叫“姚作賓”的,是不是貼主瞎說? 您說的沒錯,我也沒瞎說,聽我細細道來。
1.公認的中共創始人
首先是南陳北李,他們兩人是祖師爺級別的,放在首位。
其次是參加中共一大的15名中外人士:外國人兩位,分別是馬林和尼科爾斯基;中國人13位,分別是張國燾、陳公博、周佛海、劉仁靜、包惠僧、李達、李漢俊、鄧恩銘、王盡美、何叔衡、陳潭秋、董必武、毛澤東。
旅歐沒參加一大的,如蔡和森、向警予等。
後來脫黨或參與創黨的:如張申府、戴季陶等。
2.此“中國共產黨”非彼“中國共產黨”
長期以來,圍繞中共建黨的諸多史實問題,如中共一大開幕閉幕日期、代表資格與評價、共產國際與中共成立的關係、建黨文獻中文原件的下落等都有過很大的爭論,有些問題至今依然爭議不斷。其實,中國早期共產主義組織的情況,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曆史過程。在當時的曆史環境下,受俄共和共產國際在中國多渠道開展工作的影響,各地建立起多個中國“共產黨”組織。而當下隨著新史料的不斷發現和研究的日益深入,有專家指出,目前已經很難考證清楚繼俄國革命之後,在中國自發湧現出來的“共產黨”組織究竟有多少家了,但已經找到有史料記載的“共產黨”至少也有五六家之多。這將從一個側麵說明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初期波瀾壯闊、泥沙俱下的真實情況,說明現在成就大業的“中國共產黨”,是經過大浪淘沙,而脫穎而出的,這其中有曆史的偶然,也可能是曆史的必然。
1919年3月2日晚,莫斯科克裏姆林宮聚集了來自歐洲、亞洲、美洲的30多個國家的54 名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共產主義者的代表大會隆重召開,這也是共產國際的成立大會。共產國際成立大會召開的時候, 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成立。但是,在與會的54名代表中,卻有兩位中國人。他們一個叫劉紹周, 一個叫張永奎,他們是“旅俄華工聯合會”的代表。在共產國際一大上,劉紹周和張永奎受到了列寧的接見。此後,俄共(布)所屬華人黨組織有了很大發展。
1920年6月18日,第三次全俄華人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會議閉幕的第二天,與會代表選舉產生了旅俄華人共產黨組織的領導機關 — 俄國共產華員局,劉紹周擔任俄國共產華員局首任主席, 統一的旅俄華人共產黨組織正式形成。它的組織章程明確規定:我們的任務是要在中國組織無產階級,實行社會革命,中央組織局“將來須移至中國”。很明顯,俄共成立俄國共產華員局的目的,就是想把這個組織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雛形,使它不斷擴大和正規,然後移至中國。
接替劉紹周擔任俄國共產華員局主席的是安恩學。他擔任華員局負責人之後,加快了推進建立國內黨組織的步伐。為培養中國革命急需的幹部,共產華員局決定開設“中央黨校”(直屬華員局)和“教育培訓班”(華人黨組織地方分部主辦),講授國語、外語、共產主義史、宣傳員實踐等課。
為了就近發動中國革命,俄國共產華員局在1920年秋把機關從莫斯科遷移到赤塔。在眾多俄國共產華員局黨員中,對接觸中國內地的共產主義組織特別積極而且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叫作劉謙的黨員。1920年7月28日,劉謙使用“中國共產黨”的這個正式名稱給中國共產主義者寫信,詢問江亢虎的下落。中國學生聯合會的主席姚作賓就是劉謙提到的那個“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也就是說,在正宗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在俄國就有人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給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寫信,這說明此時在俄國已經存在一個名叫“中國共產黨”的組織! 更令人奇怪的是, 後來被邀請參加共產國際“三大”但隨後又被取消代表資格的江亢虎和姚作賓竟然都是這個在俄國發號施令的“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成員! 而這個名為“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隸屬於俄國共產華員局!
就在劉謙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給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寫信的這個夏天,他還來到了中國,並在上海拜訪了孫中山。
然而,一個無法預料的變故使劉謙和他的這個“中國共產黨”的宏大藍圖胎死腹中。
劉謙帶著到中國組建中國共產黨的計劃前往中國,但他在通過中俄邊境時突然被人殺害! 時間大概在1920年底或1921年初,被何人所殺以及遇害原因至今不明。
隨著中俄邊境交通障礙被打破,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者建立直接聯係的條件基本成熟。1920年初,在海參崴的共產國際遠東局向中國派遣了第一位“使者”,這就是幫助陳獨秀和李大釗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的維經斯基。隨著維經斯基在中國建立的遠東書記處和上海革命局卓有成效的工作,共產國際認識到, 當時在中國政治生活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陳獨秀和他周圍的知識分子群體,於是逐漸改變了依靠俄國共產華員局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計劃。
1921年夏天,共產國際“三大”和少共國際“二大”先後在莫斯科隆重舉行。中共黨員張太雷和俞秀鬆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出席了這兩個盛會。但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麻煩卻也讓他們心中有一絲憂慮。因為到大會報到之後才發現,他們並不是中國共產主義組織唯一的代表,還有兩個號稱來自“中國共產黨”的代表也作為正式代表參加了會議,一個是姚作賓,一個是江亢虎。
多個中國“共產黨”組織一起在莫斯科出現,毫無疑問對還沒有正式成立的中國共產黨是一種極大的幹擾。因此張太雷和俞秀鬆毫不猶豫地向共產國際提出抗議。俞秀鬆在1921年9月27日向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遠東書記處遞交的聲明中這樣說: 不久前來到莫斯科並自稱是中國共產黨代表的中國公民姚作賓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因此沒有任何資格同共產國際進行聯係, 凡是共產國際同他一起討論甚至決定的東西(根據姚作賓的建議,共產國際撥給款項等), 中國共產黨都不承認,因為眾所周知,姚作賓在第二次全國學生大罷課期已成為中國學生唾棄的卑鄙叛徒。
共產國際認真對待了這個問題,在取消了江亢虎的代表資格之後,也中斷了與姚作賓所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正式聯係。
姚作賓既沒有陳獨秀、李大釗在中國革命運動中享有的聲望,也沒有足可依恃的強有力的組織,遭此打擊,隻好偃旗息鼓。
3.姚作賓其人其事
姚作賓(1893年—1951年),四川南部縣人。他是五四運動以後的學生領袖,後來曾被偽華北政務委員會任命為青島市市長,因漢奸罪而被處決。
1893年,姚作賓生於四川。後來他赴日本自費留學,1918年4月8日他還沒有正式入校時,因參與四川省籍自費留學生因借學費問題同中國駐日本公使館職員的毆鬥而被日本警方拘留。後他入日本東京明治大學,畢業於明治大學政經科。
1920年1月,他接替劉振群任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簡稱“全國學聯”)留日學生代表理事。任職期間,他於1920年1月至3月數次擔任在上海舉行的山東問題國民大會臨時主席。在罷課期間,姚作賓於1920年5月曾代表全國學聯赴海參崴謀求同蘇俄建立聯係。罷課失敗後,1920年7月,姚作賓因全國學聯理事任滿而卸任,其留日學生代表理事一職由後來的中共創始人李達接任。
1920年6月,姚作賓與黃介民等人在北京把“大同黨”改組為“中國共產黨”(後改稱東方共產黨)。姚作賓還參與了1920年9月遷到遠東的俄國共產黨華員局的成員劉謙組織的“中國共產黨”,但加入時間和地點不詳。1921年1月,姚作賓取代李達重新任全國學聯理事,並且擔任全國學聯主席。1921年5月,他參加了為歡迎日本共產黨使者近藤榮藏而舉行的共產國際遠東局會議。1921年6月,他和樸鎮淳、李東輝(後兩人屬於上海派高麗共產黨)等人一同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
1922年,他任膠澳督辦公署交涉科長。1923 年,他代理接收青島市接收委員兼任交涉員。1926年,他擔任接收天津英租界專員。1935年,他任北平交通委員會專門委員。
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軍在青島嶗山登陸,占領青島。1月17日,青島治安維持會成立,趙琪任會長,該會共有委員9人,姚作賓是成員之一。1938年11月2日,青島治安維持會學務委員會成立, 姚作賓任委員長。11月4日,中國黃道會華北本部成立,張宗援任總裁,姚作賓等人出任分會長。12月10日,青島興亞俱樂部成立,平岡小太郎任會長,姚作賓任副會長。1939年5月10日,青島特別市工商聯絡委員會成立,姚作賓任委員長。1940年5月8日,青島市農事合作事業輔導委員會成立,市長趙琪兼任委員長,姚作賓兼任輔導部部長。5月21日青島市體育會成立,趙琪任總裁,姚作賓、陳命凡任副會長。1942年8月28日,青島市聯合協議會閉幕,青島市社會局局長姚作賓代表青島市市長趙琪作了1942年度施政報告。
1943年3月18日,偽華北政務委員會任命姚作賓為青島市市長, 並於4月1日就職,任職至1945年日本投降。7月1日,青島市剿共委員會成立,姚作賓任主任委員。7月23日,青島市市長兼青島市物價處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姚作賓發表談話,要求強製收購花生米、花生油供日軍使用。1944年5月1日,青島市保安總隊成立,姚作賓任總隊長。6月10日,青島中日水產統製組合成立,姚作賓任理事長。9月25日,青島特別市勞務委員會成立,姚作賓任委員長。
日本投降後,1945年10月11日,姚作賓被逮捕。1946年5月7日至11日,山東高等法院青島第二分院公開審判姚作賓,並判處其死刑。該死刑判決後未執行。1949年2月18日,山東高等法院青島分院第三次公開審理漢奸姚作賓案,2月24日改判其無期徒刑。1949年6月5日,已被民國政府釋放的姚作賓被中共公安機關逮捕。後來經過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姚作賓於1951年被判處死刑並被執行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