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生產時隊裏每個人的年平均口糧是600斤穀,大人小孩一樣,按70%的出米率來算,420斤米,月均35斤。 其中300斤穀是固定口糧,人人有份,300斤是工分口糧,按工分多少比例分配。 這樣工分多的家庭糧食會多些,工分少的家庭糧食會少些。 缺糧的通常是是家裏勞力少而半大孩子多能吃又不能掙工分的,這種家庭會多吃些雜糧如紅薯等,也會向隊裏說好話借糧,做為超支的一部分。超支戶必須搞些副業如養豬養雞砍柴等還超支。
一個男性強勞力一年可掙4800分,女的少些不記得多少。隊裏勞價一般是七角五分每個標準工10分,年底扣除糧油等各種分配物質後,糧價按餘糧價算(9.8分/斤),80%的家庭可以分到大概幾十塊錢,過一百塊的不多,20%的家庭超支。超支的家庭通常是孩子多勞力少的。那時大部分家庭四個或者更多的孩子,最多有八個的,不過這種大家庭大的孩子通常已經能幹活掙工分了。有不少家庭祖孫三代,中間一輩會有幾個未結婚的成年男女都能掙工分,這樣的家庭經濟條件會好些。有小孩的家一般會養牛掙工分。那時嫁女兒等於失去了一個強勞動力,絕對是家裏經濟損失,而兄弟結婚通常會分家另過誰也不占誰便宜,不過又要籌備建新房的錢,也是一個很大的開銷,要籌劃好多年。有兒子多的人家因無力建房而讓多餘的兒子去給人當上門女婿。村裏就有一戶,本人還當過大隊幹部,有兩個女兒下麵五個兒子,因年老無力,讓最小的兩個兒子出去當了上門女婿,不過這已是包產到戶後的事了。
原記憶關於勞價有誤,作些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