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天這個詞跟騰格裏,祁連等是同源的。所以天這個詞是黃帝(或是周的祖先)從草原上帶來的。尤其有關上天這個宗教

本帖於 2025-09-04 13:37:48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曾在莊裏 編輯

概念,不是中原本土起源的,其實是起源於草原民族,然後由於早期獲得青銅和馬車技術的草原民族征服了中原農耕民族,把這個概念帶到中原。其實漢語是草原語言跟百越語言混合的結果。早期中原農夫很可能說的語言跟百越語言(今天的南島語言)相近。現在分子人類學也支持這一假說。中國人的多數屬於y 染色體分類中的O係,跟東南亞及太平洋南島語係的島民接近。但中國人中有一部分屬於N, Q和C北支的,這些類型可能是黃帝或其他草原部族的類型,帶這些基因類型的人很可能征服了中原農夫,他們的語言成為優勢語言,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他們人數的劣勢,阻止不了兩種語言之間的混合,結果形成了早期漢語。

其實黃帝就是匈奴。獯鬻,獫狁,葷粥,軒轅,等名稱,可能都對應於Hun,漢人把人家叫做匈奴。其實人家一直自稱Hun。黃帝其實也是自稱Hun,後來被美化成軒轅。包括春秋戰國時建立中山國的鮮虞,都是同一個名字,就是Hun。這就是為什麽中山國的國君是姬姓。人家並沒有冒姓,人家祖上本來就和黃帝是一家,都姓姬。隻不過黃帝一支早就竄到中原了,成了華夏一部分。而中山國那些人很長一段時間還是留在長城一線陝北,山西北部老家一帶,半耕半牧,保持原有文化。直到春秋戰國,華夏擴張,逐漸把這些人也吸收進華夏了。

所有跟帖: 

許多人總認為中華文明是一脈相承的,其實這是非常不正確的想法。中華文明從上古時代就是多種文化來源混合而成的,而且以後的幾千 -曾在莊裏- 給 曾在莊裏 發送悄悄話 曾在莊裏 的博客首頁 (1074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19:27:40

三星堆跟中原文化明顯不同,現在非要拉在一起。 -Meiyangren- 給 Meiyangre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19:38:11

有趣的溯源。郭沫若曾考證”天”的概念確實是周代才出現的!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19:42:01

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rmny- 給 rm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19:49:25

這個“天”不是物理上的意義,而是社會上的意義。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19:54:01

那個時代巴比倫埃及都社會化了 -Meiyangren- 給 Meiyangre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20:13:46

據中科院,9000年前農業出現以來,歐洲人基因不斷被近東農業和歐亞草原人群等外來群體基因所混合重構 -半坰- 給 半坰 發送悄悄話 半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21:16:07

而東亞在這段時間,沒有受到明顯的外來人群的影響,遷徙互動主要發生在東亞區域內各人群間。 -半坰- 給 半坰 發送悄悄話 半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21:18:42

現今的東亞人群,都同時混合有古北方人群成分和古南方人群成分,但古北方人群成分影響更為廣泛 -半坰- 給 半坰 發送悄悄話 半坰 的博客首頁 (356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21:20:24

以R1a和R1b為代表的印歐人群的確對東亞人群的基因庫貢獻不大,但還是有的。東亞的混合更多的是居住在歐亞大陸東部的半幹旱 -曾在莊裏- 給 曾在莊裏 發送悄悄話 曾在莊裏 的博客首頁 (333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21:31:52

按照山海經等等的說法,黃帝確實是匈奴人。但是,夏朝並不一定有文字。最早的文字很可能是商朝出現的。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4/2025 postreply 09:12:50

所以說,漢藏語係仍然是獨立的。類似中文借用了日語對科技藝術文學和生活的翻譯,但中文不是來源於日語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4/2025 postreply 09:22: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