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湊熱鬧談一下對原有文化的繼承和對新環境文化的適應。
對在這裏的我們這些人,四十多歲,五十多歲,六十多歲,等等,談在國外保存自己原有的文化,其實是有點滑稽不自量力。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這些人,除非是家庭是祖傳的書香世家而且在上個世紀的動蕩中沒傷筋動骨,接受的中華文化是很不充分的。我記得剛來的時候碰到一些年紀跟我差不多的來留學的朋友,連繁體字都不認識幾個,談什麽繼承中華文化。反而到了海外幾十年,可以讀到非大陸的發行物,特別是現在在網上可以讀到各種中國曆史文化的信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接受比較廣泛的背景式的中華文化的補課。這很好,應該去做。人應該去多讀書,不是以為自己中學小學大學學的東西就是終極,而是不斷地學習去擴充自己修正自己,包括拋棄自己以前接受的錯誤的信息和形成的錯誤的不合時宜的觀點。
另一方麵,我們來到一個國家紮根,作為當地的人是基本從空白開始,不管你來到國外的時候外文有多好,那隻是會讀寫加上一點說,腦子裏的東西是空的。有很多人,來到國外以後,能夠憑靠自己技術上的能力找到一份收入還可以的工作,然後就此罷了不再努力去在文化上有所追求,吃中國飯,看中國劇,唱老歌,周末一夥老中湊在一起打拖拉機。這不是一個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後代的生命的人應該做的事。更有甚者,自以為是中華文化的代表,在家裏禁止孩子講英語,用自己本來就不怎麽樣的殘缺的中華文化價值觀來教育(或者曰戕害)自己的孩子。
起碼為了你自己的後代負責,你需要花工夫去培養自己做一個有豐富內涵的第二家鄉的公民,需要去多讀書,別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看垃圾視頻上。去了解這個社會為什麽物質和人文上強大,同時也了解了這個社會為什麽現在麵臨這麽多問題。去多方麵地去參加這個社會,去把你同時吸收了兩個文化的價值觀傳給你的後代,真正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