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小朋友》於1922年4月6日由上海中華書局創辦,今年已經101歲,是我國創辦的第二本兒童期刊,也是目前最為長壽的兒童期刊。8月12日,嘉定區圖書館攜手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童心燦爛”創刊百年展》,展出《小朋友》雜誌部分封麵及精彩內容圖片,帶領觀眾回味那些美好的童年記憶。
走進展覽現場,一幅幅名家畫作出現在眼前。中國畫、年畫、連環畫、泥塑、剪紙……豐富多彩的民族藝術匯聚於《小朋友》雜誌,記錄了兒童的真實世界,也把觀眾帶回到了舊時光。“這些圖片很有年代感,掰手腕、踢足球、滑輪這些小時候玩的遊戲,都能勾起我的美好回憶。”市民王先生邊看展覽邊感慨。而對於很多前來參觀的小朋友來說,雖然這些作品裏描繪的內容已有些許陌生,但依舊讓他們感到非常有趣,很有吸引力。
記者注意到,展出的《小朋友》雜誌的封麵由眾多名家執筆,包括豐子愷、張樂平、程十發、黃永玉、老舍、何公超等,生動集中地反映了特定時期的兒童生活、視覺文化與時代風貌。
例如,由“三毛之父”張樂平創作的《小朋友》雜誌封麵,大家熟悉的“三毛”戴著紅領巾、手持鮮花、騎在道具馬上,非常喜慶;由程十發創作的《小妹妹上托兒所》,描繪了小朋友坐上三輪車去托兒所時和家人揮手道別的場景;而豐子愷創作的《喂馬》,則記錄了小朋友在遊戲中裝扮成小馬,互相打鬧、快樂嬉戲的場麵。
張樂平創作的《小朋友》雜誌封麵
程十發《小妹妹上托兒所》
豐子愷 《喂馬》
“一百年,數千期,三萬多日夜,《小朋友》已不僅是一份刊物,而是滋養兒童文化生活的沃土,用愛和文學澆灌兒童成長的園地。”《小朋友》雜誌執行主編張燕介紹,《小朋友》雜誌不僅以文化人,而且以美育人,向美而行,除收錄文學大家的精品佳作外,也通過匯聚豐富多彩的民族藝術,打開兒童的視野,陶冶兒童的情操。
活動還邀請了“三毛之父”張樂平的幼子張慰軍,與觀眾分享張樂平為《小朋友》雜誌繪製封麵畫以及創作一係列趣味兒童漫畫的故事,講述當代文藝創作家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心路曆程。“我的父親張樂平是這本雜誌的作者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期的封三刊登著他畫的連環漫畫《好孩子》,還時不時要加畫個封麵或內頁插圖。陪伴我們童年的《小朋友》雜誌兼顧趣味性和教育性,無論內容和畫麵都是我們兒時喜愛的,它能夠引領孩子善良、勇敢、快樂地成長。”張慰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