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及之後幾年在我們那兒的下放知青

回答: 幸福不忘毛主席馮墟2025-08-26 05:29:23

,不管是從廣州、汕頭來的,還是本縣的,確有很多生活很苦的。我的一個同學的大哥插隊落戶,幾年都是年終分紅時不僅沒分到錢,反而欠生產隊的,一直要家裏支持(其父親是縣裏局級幹部)。後來在七幾年招工到本縣的公路道班做養路工,每天趕著牛車為公路養路,酷暑寒冬,風吹雨打日曬。當時我縣境內的公路還沒鋪上柏油,汽車開過時,晴天沙塵滾滾鋪頭蓋臉,雨天泥水四濺一身。他對我們說,這種工作,又髒又累錢又不多,不知要幹到什麽時候。可是,這已經是算是國家工了,比很多人好了,跟原來插隊時相比更是好不知多少倍了。另一個同學的大哥也是插隊落戶,也是沒錢分反而欠帳,撐不下去,偷渡去了香港。

李慶霖的信,幫了我們這些後來的知青。在那之前,很多生活困難的知青確如他信中所說,無人關心,無處求助。十多二十年前,《廣州日報》尋訪當時仍留在我家鄉的八百多位廣州知青時,大多數都有類似的故事。這些永遠留下來的知青大多數是69年及之後兩三年來的女知青,當年因生活太苦,過不下去,為生存嫁給當地農民。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