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究竟消滅多少日軍-高伐林(ZT)

本帖於 2025-08-09 18:16:44 時間, 由普通用戶 jinjiaodw 編輯

半年前讀了一本電子書《平型關大捷研究》,有301頁,作者是日本岡山大學薑克實教授。嚴格地說,是一本書稿的電子版,在等候出版的過程之中——當然不可能在中國大陸出版,中國目前並沒有正常的學術研討、曆史探索的政治社會環境,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式,與中共幾十年的黨史軍史宣傳對不上口徑,被徹底封殺是一點懸念也沒有的。
 

012a.jpg


  這次節目,我想講講對這本書稿的讀後感。薑克實教授應邀在明鏡火拍做過多次視頻節目,係統地講過他對抗日戰爭史的研究,據我所知,他還有許多節目將在明鏡火拍繼續播出。那麽我再講,是不是多此一舉,甚至喧賓奪主?
 

012b.jpg

  薑克實教授多次應邀在明鏡火拍節目講述抗日戰爭真相。

  作者有作者的角度,讀者有讀者的角度。關鍵是,我感覺有些讀者由於長期以來被誤導,對抗日戰爭史有很多誤解,存在三個思想誤區:一個是盲目的民族主義情緒,一個是“以己度人”想當然,最嚴重的是第三個,分不清政治宣傳和曆史求證的區別。此外有不少人,包括我,還存在若幹基本知識方麵的空白,例如對日本的兵製、檔案製度,都不太了解。有的薑教授講過,但中國不少讀者不容易越過國情文化障礙和時間空間距離,我看到國內像知乎網上網民的討論,有些顯然是知道一些薑教授的研究成果,然而扭不過彎來。薑教授作為專家,不可能對大量一般性的問題介紹得很詳細,我既然不是專家,倒有用武之地。
  讀到薑克實教授這本書稿的人很少。但是我在網上查到薑教授有一本書《日本檔案中出現的平型關大捷》,我沒讀過,不知道是否就是同一本,我相信至少有若幹內容重合,原始出處都是日本的檔案嘛。

 

1698677862911438.jpg

  薑克實著《日本檔案中出現的平型關大捷》

  我讀到的薑教授這部書稿中,詳細敘述了平型關大捷的作戰準備和經過,日方對手多少人,隸屬關係、承擔任務,武器裝備如何,相當全麵地澄清了不實之詞。例如,他指出平型關大捷紀念館中的戰利品日本軍刀、輕機槍都並非當時日軍使用的;再例如,有些參戰者回憶“老爺廟激戰”日軍派來飛機雲雲,經核查當天日軍飛機出動記錄,並無此事。

 

012d.jpg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陳列八路軍繳獲的戰利品。但這種刀,日軍從未使用過。
 

012e.jpg

  這才是日軍配備的刺刀。

  不過薑克實說,他發現讀者最關心的問題隻有一個:殲敵人數。我這次也就集中來談談這個問題吧。
  講之前,我必須先澄清一下“平型關大捷”與“平型關戰役”這兩個概念,這兩者指的並不是一回事。

 

012f.jpeg

  平型關人們耳熟能詳,但多隻知“平型關大捷”,不知規模更大的平型關戰役。

  平型關戰役,是太原會戰的一部分;從1937年9月初製定方案調兵布陣,到10月2日全線撤退,曆時一個月;
  平型關大捷,是平型關戰役的一部分,全部戰鬥都在1937年9月25日白天幾個小時;
  平型關戰役,中方共有中央軍、晉綏軍、陝軍和中共八路軍共十萬兵力阻擊日軍進攻;
  平型關大捷,是其中八路軍115師打的伏擊戰;
  平型關戰役,戰場範圍約數百平方公裏;
  平型關大捷,地點在平型關側翼小寨村、喬溝山崖;
  平型關戰役,中方指揮官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第七集團軍司令傅作義,第六集團軍司令楊愛源;
  平型關大捷,指揮官是115師師長林彪、政委聶榮臻。

1698678084425941.jpg

  記載八路軍平型關大捷的圖書甚多,隻講八路軍抗敵,基本上不提國軍的戰況。

  我讀過平型關大捷8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7年),出席者都是來自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中央黨校的研究員、教授,提交的論文幾乎沒有信息和思想含金量,基本上不理會平型關戰役,最多是作為背景。沒有一個人、一篇文章論及平型關戰役中國軍將士的作戰經過、經驗教訓,雖然其浴血抗戰事跡,尤其是許多烈士,同樣是可歌可泣。
  中共官史稱平型關大捷“抗戰爆發以來第一個大勝仗”,紀念館、紀念碑修得非常隆重,書出了不少,從1937年宣傳到1971年9月13日。
  “九一三事件”之後中共驟然啞口無言,因為平型關大捷的指揮官林彪竟然叛黨叛國,出逃殞命,宣傳起來實在尷尬,弄不好扣你個帽子:為林彪翻案唱讚歌!後來緩慢恢複,隨著林彪這個名字重新脫敏解禁,才重新加大音量宣傳。畢竟這次大捷是中共自命為抗日“中流砥柱”,能夠亮出來的首要功績。

 

1698678164594080.jpg

  115師師長林彪。攝於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初期。

  “大捷”殲敵多少?八十多年來中國提出過多種數字——
  林彪在大捷第三天即1937年9月27日,給中共中央軍委電報匯報“殲敵一千餘人”;
  115師的上級八路軍的正副司令朱德、彭德懷,9月27日給毛澤東電報中說“殲敵至少四五百人”。但電報中又說:“俘虜敵官兵三百餘名”,令人詫異:林彪說過日軍頑固,所以一個俘虜都沒有。不知朱、彭從哪兒冒出了“俘虜敵官兵三百餘名”這個數字;
  八路軍總參謀處1937年9月向國內外發出的捷報中說“我八路軍在晉北平型關與敵萬餘人激戰,反複衝鋒,我軍奮勇直前,將進攻之敵全部擊潰……敵官兵被擊斃者屍橫山野”。這個說法太有才了:激戰對手是“萬餘人”,沒說對手死傷多少,隻說“全部擊潰”“被擊斃者屍橫山野”,彈性太大了。毛在給朱、彭二人回電中,解釋“對外宣傳可略增數目字”。朱、彭二人隨後聯名回複:“對外宣傳,我們意見不必擴大。

 

012j.jpg

  油畫《平型關大捷》。

  1938年,朱德關於八路軍的工作報告中說“日軍死傷二、三千人”;
  1945年,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編寫《抗戰八年以來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說“殲滅了日軍一個旅團四千人”;
  中共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官方標準說法是“殲滅日寇三千”,平型關大捷紀念碑文上也是這樣銘刻的

 

012k.jpg

  平型關大捷紀念碑。碑文曾刻有殲滅日軍“三千人”。

  八十年代以後,數字有了變化——
  在國防大學黨史政工教研室任職的袁旭1983年提出“平型關戰鬥殲敵一千餘人”,1991年寫進《平型關戰鬥和百團大戰若幹史實的考訂》;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軍事科學院編寫《中國抗日戰爭史》中卷裏說:“擊斃日軍第5師第21旅(即阪垣師團第21旅團)1千餘人”。這便成為後來的官方標準口徑,成為新世紀以來的定論,目前中小學課本都采用這一數據;“百度百科”在“平型關大捷”詞條中也這麽說;
  曆史學家楊奎鬆2006年論文《關於平型關戰鬥的史實重建問題》中估算為“數百人”;楊奎鬆另一文章《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中說“最多消滅了日方四、五百人”;

  而薑克實教授給出的數字是:“平型關大捷”擊斃日軍166名
  再詳細、再精確一點,他這麽說:
  1937年9月25日那一天,在整個華北戰場,其中包括在山西平型關整個戰場,日軍的所有陣亡者(包括被國軍擊斃與被八路軍擊斃),總計261名;其中被林彪115師擊斃166名,包括兩名中佐,60餘名非戰鬥員的輜重特務兵。
  薑克實是什麽人?他的考證靠譜嗎?

 

012l.jpg

  日本岡山大學薑克實教授。

  薑克實是日本岡山大學教授。專修日本近代史,日本近現代思想史。1953年7月在天津市出生。1969年,正值文革,他初中畢業當了知青去了黑龍江。之後當兵、當工人,文革結束恢複高考,他先後在南開大學、複旦大學讀書,1983年赴日本,在早稻田大學深造,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日本政治家石橋湛山——我要多說兩句石橋湛山,有助於我們從一個側麵了解薑克實。

 

1698678294925394.jpg

  日本政治家石橋湛山。

  石橋湛山在上個世紀初進入新聞界,當過東洋經濟新報社總編輯和社長,寫過大量反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的文章和經濟評論,例如,在日本逼迫袁世凱簽訂21條、濟南慘案、九一八事變等幾乎每個重要關頭,他都發表文章堅決反對。日本以“大日本帝國”為國號,他針鋒相對提出一個概念:“小日本主義”,抵製日本對外擴張路線。
  日本戰敗後他轉入政界,72歲時擔任日本第55任內閣總理大臣,可惜因病主動辭職,執政總共隻有63天,從1956年12月到1957年2月,但他在日本政壇一直擁有重要的影響力,推進中日邦交正常化。1973年逝世,終年89歲,周恩來致電哀悼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著有《日本金融史》等書,《石橋湛山全集》共15卷。薑克實教授研究石橋湛山有多種論著,當然都是日文,1993年獲第14屆石橋湛山獎,2010年獲第41屆穀口獎。

 

012n.jpg

  石橋湛山訪問中國期間,受到毛澤東接見。

  薑克實在岡山大學教日本近代史包括日本近現代思想史等課程,但他的研究興趣、發言範圍,涵蓋麵更廣。十年來他下苦功細細核查日本各種曆史檔案文獻,對平型關、台兒莊、陽明堡、劉老莊、狼牙山等等戰役,這些都是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他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包括:各部隊各級的戰損日報表、戰役總結;軍籍和戶籍檔案、遺屬撫恤金發放記錄、東京靖國神社和各縣護國神社名錄;近年來他的史料來源又增加了日本政府的《官報》。
  護國神社與東京靖國神社有很大不同。死者的姓名要在東京靖國神社裏立一個牌位,是有一定門檻、一定條件的,而各地方的護國神社,收錄的是所有戰爭中死亡者,死於什麽時間、什麽地點、什麽原因,都有記錄。

 

012o.jpg

  東京靖國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時代以來為國戰死的軍人軍屬246萬6千餘人。

  薑克實教授曾告訴我,他在多年研究基礎上,整理1931-1939年日軍陣亡者名單,已接近完成數據庫:姓名,出生地,所屬部隊,何時、何地死亡……所有日軍陣亡者,都可列出名單。他說過,每個信息,都要用三個以上的可靠信源交叉驗證,精確到人,查出有名有姓的死者記錄。《平型關大捷研究》書稿中對日方陣亡者的考證,就是遵循這樣的原則和方法。

 

012p.jpg

  薑克實考證辨析,這張“平型關大捷”作戰照片,其實是台兒莊戰役所攝。

  為什麽在五花八門的數字中,我要相信薑克實教授的數字呢?一開始吸引我、讓我頓開茅塞的,是兩點:
  第一點,他非常反對用“殲滅”“死傷”“日偽軍”“敵人”這一類內涵和外延都含糊的說法;“殲滅”,什麽才叫“殲滅”?“日偽軍”,日軍多少,偽軍多少?偽軍是個什麽概念?尤其是“死傷”,薑克實認為傷者人數是很難糾纏清楚的——因為各方對負傷的標準,差異極大,輕到彈片擦傷,重到必須緊急送到戰地醫院開腸破肚挖眼截肢。而死者才無可置疑,死就是死,沒死就是沒死。
  第二點,薑克實強調要劃清對外公布的“戰果”和內部呈報的“戰損”這兩者的界限。“戰損”就是作戰損失。他說,對外宣揚戰果有很強的政治宣傳意味,中日雙方都渲染自己一方的戰果,有時水份大到無法掌控的地步,像剛才我舉例說的“擊潰萬餘敵人”。交戰正酣之際,用“戰果”來長自己士氣、挫敵人威風,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戰爭過去之後,作為曆史研究者、記錄者,就必須恢複史實本來麵目。中方要記錄自己的“戰果”,應該以敵方內部統計的“戰損”真實數字為基本依據——日軍的“戰損”,才是我軍的實實在在的“戰果”。
  我相信薑克實教授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主要依據了日本的檔案。

 

012q.jpeg

  日本檔案製度相當完備。

  日本在侵華之前就建立了現代國家的檔案製度,非常係統,非常全麵,非常規範;而且檔案就是對內的,與對外的宣傳,完全是兩回事。薑克實教授在《平型關大捷研究》書稿中,有這麽一段:
  舊日軍檔案貴重處一,在於多為事件當時的記錄,如1937年作戰當時留下的戰鬥詳報、命令、統計、電報、報告書等,其價值遠遠要超過帶有主觀性、時間差的口述、回憶。
  貴重處二,在於又是由於戰敗才得到解密曝光的軍內機密資料,並不是對外宣傳,而是為了將來作戰參考留下的戰鬥記錄,目的是總結經驗教訓,以指導進行下一步作戰。所以基本上沒有政治宣傳的水分。由於記錄者多接受過軍隊的專業教育,所以記錄方法格式嚴謹,基本情報(時間,地點,部隊編製,命令,行動過程等,死傷數據等)豐富、客觀,對再現、複原戰鬥過程,用兵部署,死傷、損失情況等具有較高的價值。

  這個說法,我得到一個佐證:楊奎鬆教授在《抗日戰爭研究》2016年第1期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說:

 

012r.jpg

  楊奎鬆教授稱許日本各種檔案記錄相對可靠。

  日本戰史資料相對可靠,除了它的軍事和作戰史料保存相對比較係統和完整外,也和日本軍製及戶籍製度有關。日本實行的是征兵製和預備兵役製,每個師團從士兵到中下級軍官都來自於同一師管區,平時亦駐守該地區。而日本實行的嚴格的戶籍管理製度,絕不會出現如中國抗戰期間軍隊隨便抓丁拉夫,逃了死了連姓名都弄不清楚的情況。自然,日方史料也並非完全可靠,一般基層不瞞報,故戰鬥詳報較可靠,但上層有時有瞞報,因此也需要注意鑒別。
  楊教授說:“一般基層不瞞報”、“上層有時有瞞報”,而薑教授恰恰是一竿子插到底,插到“不瞞報”的基層。

 

1698678517418337.jpg

  平型關大捷戰場,航拍俯瞰。

  薑克實還進一步說明了為什麽日本這個國家的戰損記錄可信。日本在侵略中國的戰爭年代,雖然是軍國主義分子當政,雖然我們稱之為“日本法西斯”,但已經建立現代國家製度,征召入伍是政府行為,政府必須要對國民負責,按照法令對戰死者遺屬要承擔撫恤救濟的義務,一切都有記錄,一切明文規定,不可能瞞報。正如楊奎鬆教授所說:“日軍人員死亡及傷殘需要從原地區補充,因此傷亡,尤其是死亡的統計必須嚴格、準確,才能向家屬和民眾有所交待,從而有利於征補新的兵員。”如果某場戰役,明明死了一千,卻隻報五百——那麽另外那五百人的家屬就要問政府:人哪兒去了?沒死,人在哪兒?死了,該發給我們的撫恤金呢?

 

012t.jpeg

  日本軍人長期受到“大東亞共榮圈”宣傳和武士道精神洗腦。

  日本侵華之前,已經實現了軍隊的現代化,這個現代化不僅指軍事裝備和軍事技術,也包括管理製度的程序化、規範化。日本陸軍的編製,從低到高是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
  分隊:13人,相當於中國軍隊的班,每分隊有一挺輕機槍;
  小隊:54人,稍大於中國軍隊的排,有三個分隊和一個擲彈筒分隊,三個擲彈筒;
  中隊:181人,遠大於中國軍隊的連。包括三個小隊。一個中隊擁有9個擲彈筒,9挺輕機槍;這個火力,就比中國軍隊要強大多了。
  大隊:1100人,大於中國軍隊的營,卻小於團;包括四個步兵中隊,一個運輸中隊,一個機槍中隊,一個炮兵小隊,等等;
  日軍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是聯隊,3800人,遠大於中國軍隊的步兵團;再往上,是旅團、師團,這裏就不細說了。

 

012v.jpg

  平型關大捷主戰場。

  日軍如實填報人員和武器的戰損記錄,有其非常現實、非常功利的原因:如實填報才能讓上級掌握真實情況,以便部署下一步作戰,補充兵員設備。如果瞞報,例如一個日軍小隊,明明陣亡了一半,卻謊稱一人沒死,那麽他的上級中隊長、大隊長按照滿員來部署攻防,豈不自己吃大虧?
  這裏,杜絕虛假浮誇、防止瞞報少報的,並不是靠“大東亞共榮圈”之類的忽悠和忠於天皇的“覺悟”,也不僅僅靠每個軍人的責任心、榮譽感、嚴細作風,而是靠一環環扣緊的製度,靠人們維護自己利益的動機。
  對外誇大戰果這種事,不僅中共、國軍都這麽幹,日軍同樣也這麽幹。薑克實指出:日本有所謂“大本營發表”,專門鼓吹大日本皇軍輝煌戰果,在日本早就成為“謊言”的同義詞。日本學者要記錄中日戰爭日軍的戰果,同樣不能憑日本軍方無日無之對外發布的那些“戰報”,而要查閱中方的檔案中的戰損數據。

 

012w.jpg

  這是一張著名的事後補拍的照片。

  將上麵說的這些基本問題弄清楚了,對薑克實統計的平型關大捷斃敵166人就好理解了。
  林彪115師伏擊戰實際打響的是兩場戰鬥,戰場相距一公裏;受到重創的,是日軍兩支隊伍。一支,是從前方開往後方、從平型關口駛向靈丘方向的“北支那方麵軍第六兵站自動車隊”兩個自動車中隊;另一支,是從後方趕往前方、行軍前往平型關口的日軍21聯隊的一個小型混合行李部隊。
  第一支日軍,這兩個自動車中隊,矢島中隊在前,中西中隊在後,在本部長新莊淳中佐和兩名中隊長指揮下,與八路軍115師約3千官兵激戰近4個小時。其中矢島中隊進入伏擊圈,中西中隊大部分沒有進入伏擊圈。
  參加戰鬥的人數,有矢島中隊全員176名與輜重兵特務兵15名,新莊自動車本部人員7名;另外還有聞訊前來支援的第21聯隊第12中隊所屬的步兵一小隊,再加上中西中隊的部分人馬,薑克實估計,日軍參戰人數最大能達到350名。
  新莊中佐在一打響時就衝到了前麵指揮戰鬥,被我軍擊斃。但這支部隊並沒被全殲,而是最終放棄了車輛,後麵那個沒有完全進入伏擊圈的中西中隊剩餘官兵,撤回了關溝村。
  薑克實教授在書中列出了日軍自動車部隊全部死亡者名單,其中一名為“戰傷死”,即戰鬥中負傷,後不治。薑教授稱,這是“經過多重檢驗的準確數字”。
  第二支日軍,是從相反方向前來的近百人行李隊,包括15名武裝護衛隊員。這是從第21聯隊所屬的第一大隊、第二大隊、聯隊本部這三個單位的行李隊中,各抽調部分人員混合編成的。薑克實教授解釋:在日軍步兵常備師團的編製中有行李隊人員,兵種為“輜重特務兵”,二等兵軍階,從事調教馬匹、搬運物資等體力活,每人發給一把刺刀護身,不裝備步槍,或者數人分用一支輕便式馬槍,一般不參加戰鬥,也談不上精銳部隊。
  薑教授查明:碰巧遇到而隨這支混合行李隊一起行軍的,還有司令部參謀橋本順正中佐一行7名,歸隊散兵5名。這第二支日軍被全殲,隻有七人逃脫。

 

012x.jpg

  平型關大捷戰場成為紅色旅遊景點,但分布圖上沒有國軍平型關戰役的重要地點。

  我在閱讀時產生過疑問:擊斃日軍,是不是另外還擊斃了若幹所謂“皇協軍”,如朝鮮、台灣、蒙古、以及從偽滿征召的偽軍呢?
  薑克實的書中也用檔案史料說話:日本是何時下令征用朝鮮、台灣兵員的,規定他們擔負什麽任務。他明確地說:在平型關戰役中沒有任何偽軍。
  即使擊斃日軍的數字遠沒有過去宣傳的“一千餘人”那麽驚人,但中國麵臨這樣強大、這樣凶悍的對手,殲敵166人也是“大捷”!所有英勇抗擊侵略者的人,不論是國軍還是八路軍,他們英勇悲壯的事跡,我們後人都應該緬懷、追念。而且,弄清真實的曆史、還原確切的數字,也正是我們後人的責任,是我們緬懷、追念內容的組成部分。

 

所有跟帖: 

實際上和老道的文章是一個意思,沒什麽大差別。 -最接近太陽的人-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9/2025 postreply 19:09:37

老道文裏:“日軍自己承認戰死者200人,” -最接近太陽的人-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9/2025 postreply 19:13:54

100-200人之間比較可信,至於1000人,是塞進去的私貨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9/2025 postreply 19:26:14

強調不同,1000人是包括受傷人數,還包括非軍人。 -最接近太陽的人-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9/2025 postreply 19:27:50

全算進去了。與八路軍交戰的總共隻有350-400人,逃跑一部分,打死的也就166人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9/2025 postreply 20:59:39

林彪、高伐林(破壞生態)都是老鄉啊。 -馮墟- 給 馮墟 發送悄悄話 馮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9/2025 postreply 19:16:10

哈哈,問好馮兄,好久不見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9/2025 postreply 19:24:41

你說的與八路軍交戰的約350人,與我“林彪的第一一五師潛藏在關右山區楊鎮,並在蔡家峪襲擊日軍輜重隊四百多人後逃跑”相符,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84189 bytes) () 08/09/2025 postreply 20:37:34

而交戰後有一部分敵人逃跑,所以您的“殲敵166人是接近真相的。中共偽政權吹噓了幾十年的所謂“平型關大捷”,也就這點玩意兒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9/2025 postreply 20:40:06

也就是抗戰之初,一場殲敵不到200人的小規模戰鬥,被中共偽政權吹到天上去了,作為中共偽政權也曾經“抗日”過的依據。 -精木- 給 精木 發送悄悄話 精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9/2025 postreply 20:42:18

是,這比較符合現實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9/2025 postreply 21:01: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