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中西方馬車比較:對馬尾巴的不同處理,或反證西方的問題

作為古代陸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馬匹在歐亞非大陸上被廣泛使用,所以近代以來,東西方都出土很多與馬有關的文物。

然而,對比中西方文物中馬車的馬匹形象,其中一個細節卻讓人頗為奇怪:中國兵馬俑的馬尾巴往往被挽結起來,而西方的馬尾巴卻是飄逸散開。

那麽,對於馬車馬匹尾巴不同處理的背後,是審美風格的差別,還是另有玄機?

近代以來,古埃及、西亞、歐洲出土的馬車浮雕或壁畫,馬匹尾巴幾乎都是散開的。下圖是古埃及的著名壁畫,兩匹馬拉動的馬車,雙驅。

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查找一下西方馬車馬匹的尾巴,有些非常蓬鬆、飄逸,看上去非常美觀。除了極少數浮雕或壁畫的馬尾巴被挽結,比如亞述浮雕上的馬車挽結了馬尾,其他的幾乎都是散開著,包括古希臘、古埃及、古羅馬等。

相比之下,中國古代馬車的馬匹尾巴,基本都被挽結了起來,毫無飄逸感,以著名的秦始皇陵馬車為例:見下圖,可以明顯看到馬尾巴被挽結了。

考古專家袁仲一被譽為“秦俑之父”,他研究發現兵馬俑坑中出土的銅馬,尾巴都呈編結狀的:“二號銅車的四馬都把尾毛綰結,並用類似革帶形的銅鏈條束紮。銅鏈長85、寬0.7-0.8、厚0.2厘米。兩服馬尾部的銅鏈,後端束紮著馬尾,然後由兩後腿之間穿過,沿腹下前引,其前端係結於軛內側的銅環上。兩驂馬尾部的鏈條,後端束住馬尾,亦從兩後腿之間穿過沿腹下前引,其前端係結於韅上。”

也就是說,秦人對馬車用馬的尾巴非常重視,有一套嚴謹的技術規範,不是隨便挽結了事,具有真正的“工匠精神”。

可見,中西方在馬匹尾巴處理上,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問題在於,為何存在這樣的差別,秦人為何如此嚴謹地對待馬尾巴?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一段至今還有爭議的春秋交通事故。

《左傳·成公二年》記載:為了爭奪霸權,齊晉爆發了鞌(ān)之戰,齊頃公曰“餘姑翦滅此而朝食”,最終卻被晉國殺得大敗,由於齊頃公“不介馬而馳之”,導致“驂絓於木而止”,差一點被晉軍俘虜。

對於文中“不介馬”之“介”的意思,古今文人爭論不休,至今還沒有明確定論:

1,甲骨文中的介字,本義是鎧甲,“不介馬”的意思是沒有給馬匹披甲,齊頃公沒有給馬匹披甲,導致馬尾巴被掛在了樹上。

2,文中的“介”其實是“”(馬介合一),許慎《說文解字》說這個字為“係馬尾也”,後來文獻也都如此解釋。因此,“不介馬”的意思是馬尾巴沒有打結,導致掛在了樹上。

當然,“不介馬”本義到底是什麽,對本文話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對此分析可知,古代中國人有將馬尾巴打結的習慣,比如以下中國古代壁畫裏的馬車圖。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不介馬”的意思是馬尾巴沒有挽結,那麽就是一場因為馬尾巴沒有處理好,導致一個國王差點被俘的重大事故。

因此,對馬尾巴打不打結,是一件很嚴肅的事,對馬尾巴不打結的危害,北大教授、著名語言學家曹先擢有過專門論述:

曹先擢在《秦俑馬尾巴為什麽要挽結》指出:“挽車的馬由於尾旁有靷轡挽具革索,如果任馬尾隨意擺動,則尾梢容易纏繞在繩索上,輕者扯傷馬尾,重則會因馬護痛而引起驚車事故,所以要用挽結,並用帶子束起來。而騎兵的戰馬就不需要考慮這些,馬尾巴梳成長辮形,當馬高速奔馳時,尾巴可以揚起,起到平衡作用。”

除了各種原因拉傷馬尾導致馬匹受驚,還有馬尾巴擋住戰士視線,以及馬的尾力差不多有10-20KG,會打到車夫臉上手上等。因此,這不是一個習慣與否的問題,而是必須這麽做,不然肯定會出事。

所以,古代中國的馬車壁畫,對馬尾巴幾乎都有挽結,隻有極少數可能追求藝術效應而沒有打結,以下是敦煌壁畫中的一角。

既然馬車用馬的尾巴,打不打結事關重大,為何古代西方馬車馬尾幾乎都沒有挽結?筆者認為,原因不可能全是古代作者不懂,生活在那個時代,耳濡目染之下,必然在作品上有所反映,西方馬尾巴幾乎都沒有挽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個方麵:

1,古埃及、古西亞、古歐洲對馬車使用極為稀少,對散開的馬尾巴會造成的事故,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也就沒有形成給馬尾巴打結的認識。

2,當時西方雖然使用馬車較多,但不知道如何處理馬尾巴的問題,沒有想過打結這種方法。隻是,幾個輝煌的文明,持續數千年,都沒能解決馬車馬尾巴的問題,有點不可思議。

不過,或許還有一種可能。

藝術源於生活,隻有真正的經曆過,才會留下更真實的作品,沒有經曆過,自然就很難真實反映時代細節。如今中國很多古代馬車的雕塑,其馬匹尾巴幾乎無一例外地蓬鬆散開,看起來的確美觀,但沒有真實反映古代實際情況,這就是典型的閉門造車。

或許,西方那些散著尾巴的馬車馬匹壁畫等,與中國那些雕塑一樣,是沒有經驗的近現代歐美人士炮製出來的。上圖,他們在修複,還是重繪,或者照片是合成的?

所有跟帖: 

戰車的馬的尾巴打結是實戰需要,又一個偽史論的證據?流嘢? -supercs88- 給 supercs88 發送悄悄話 supercs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3:58:51

聽起來有些道理。 -supercs88- 給 supercs88 發送悄悄話 supercs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4:00:52

近代西方馬車馬尾也不打結好像也沒問題。可能古代中國馬車車身較低,或其他結構不同。 -rulvbobing- 給 rulvbobi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4:15:40

戰車不一樣,生命攸關的事。 -supercs88- 給 supercs88 發送悄悄話 supercs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4:18:27

從東西方戰車出土和壁畫來看好像中國戰車要低一些,駕車人通常坐著,西方多是站著。 -rulvbobing- 給 rulvbobi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4:21:58

你正好說反了,中國馬車底座高,所以人可以坐著。西方馬車底座低輪子小,所以必須站著 -yzout- 給 yzou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5:35:56

拿這做文章太無聊了,看這兩張怎麽說 -STEMkid- 給 STEMkid 發送悄悄話 (164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4:22:27

確實,要問為什麽,先問是不是。 -rulvbobing- 給 rulvbobi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4:25:28

可能中西都是假的。:) -supercs88- 給 supercs88 發送悄悄話 supercs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4:47:43

必須的,西方偽史嗎,嗬嗬。可能大家都生活在 matrix 裏,全是假的,LOL -STEMkid- 給 STEMki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4:50:00

說了幾天,終於說到我的觀點了。連眼前的東西是真是假都不知道,操心幾千年前的東西幹嗎?:) -supercs88- 給 supercs88 發送悄悄話 supercs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4:55:33

中國一直沒有發明會轉向的前輪,所有中國出土的馬車都隻有兩個輪子,即使皇帝的馬車也有兩個輪子。所以中西方馬車結構可能不同的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4:44:32

英語裏,二輪馬車叫 chariot,四輪馬車叫 carriage 或 wagon。中國從未發明前輪可轉向的四輪馬車 -viBravo5- 給 viBravo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4:48:08

四輪轉向馬車解決了重型輜重和機動問題。上世紀初有關北京的曆史視頻中,都沒見到過四輪馬車的蹤跡。全是二輪馬車 -絕對匿名- 給 絕對匿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5:16:30

中國宋代已有四輪車,但因未能解決轉向問題,而未能普及。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426675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5:37:01

中國的四輪車應該也是有轉向的,不然四輪車根本不可行。四輪車沒普及,估計一是成本問題,二是道路問題。 -衡山老道- 給 衡山老道 發送悄悄話 衡山老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5:50:03

沒有轉向機構的四輪車也可以靠硬掰緩慢轉,所以才應用在牛車上,對快速馬車會翻車。感謝信網友對這部分知識的填補。 -絕對匿名- 給 絕對匿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6:17:27

現代靠損失動能的差動刹車也可轉向 -絕對匿名- 給 絕對匿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6:26:47

看看故宮建築,其結構遠比轉向器複雜。 -衡山老道- 給 衡山老道 發送悄悄話 衡山老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6:43:39

1. 馬為什麽要長馬尾?2. 馬車是做什麽用的?1的答案不必說;2就要回答戰車和拉貨(人)車的區別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6:10:14

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繪畫裏的多是戰車,不是中國戰車放戰鼓用的,或是指南車。是衝鋒的戰車,馬怎麽能紮馬尾?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6:12:43

萬乘之國,我去,這要多少戰鼓和指南針啊。 -supercs88- 給 supercs88 發送悄悄話 supercs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6:32:35

搞不懂了,放戰鼓的車需要紮馬尾,衝鋒的車不需要,感情馬尾巴和戰鼓有關係。嗬嗬 -supercs88- 給 supercs88 發送悄悄話 supercs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6:34:40

速度不同,加速度不同,轉向不同,即:運動的要求不同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2/2025 postreply 17:04:2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