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關鍵人物的性格特點個別地看也許是小事,但疊加在一起就會發生乘數效應,鑄成大錯。如1941年4月,雙方事務當局擬就了日方同意將日德意三國同盟“空文化”、從中國撤軍(未涉及滿洲國)的“諒解”即妥協方案,由野村大使與赫爾國務卿開始正式談判。喜歡提原則的赫爾建議將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不幹涉內政、不承認通過武力打破現狀、機會均等“四項原則”作為談判基礎(然後私下談交易),但野村未向本國轉達赫爾本意(使得國內上層對美方“過分拘泥於原則”感到惱火);近衛首相則因為事務當局不敢承擔責任而被誤導以為“諒解”方案即美方底線;而剛外訪回國的鬆岡外相又因為自己未參與交涉而找借口發難。結果,非但未達成妥協,雙方敵對情緒反而進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