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赤地之戀》前半部描寫“土改”﹐由於沒收地主富農的土地不夠分﹐貧苦農民動員不起來﹐“土改”幹部便根據上級指示擴大地主富農的比例。小說寫了一戶老老實實﹐一輩子天天在農田幹苦活的中農﹐被“土改”幹部打成“地主”﹐並把他槍斃了……張愛玲在寫這部中篇時﹐一再強調“真實”﹐很可能當時是大學生的女作家寫自己下鄉參加土改的親身經曆﹐所以﹐這部作品也可以當作“紀實文學”看。女作家用細膩的筆觸﹐描寫“土改”積極分子吊打孕婦地主婆﹐致使她流產血流遍地﹐最後死亡﹔描寫把地主五花大綁吊在騾子後麵拖著“滾場”﹐血肉橫飛﹐肝腸肚肺零零碎碎拖撒一地﹐臊腥難聞……讀後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
這個時期的“土改”﹐中共的口號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土改”幹部率領流氓地痞“鬥垮地富”﹐“挖底財﹐分浮財”﹐將“地富”榨得一幹二淨後﹐全家“掃地出門”﹐有的打死﹐有的活埋。惡魔康生親自指導的晉綏首府臨縣土改﹐鬥爭地富共死亡780餘人﹐多半是活埋與剖腹。平山縣三天之內﹐打死一百多人﹔其它各縣﹐都是恐怖籠罩﹐血雨腥風。僅河北七﹑八個縣﹐殃及的人口多達數十萬﹐農村處處實施“肉體消滅地主階級”。建國後首任共青團中央書記馮文彬﹐當時路過晉綏﹐沿途盡是吊死在樹上的地富屍體﹐傷心慘目﹐不忍卒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