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衣衫陳舊遭攤販鄙視的中國的“居裏夫人” |
1968年,中國的“三錢”之一,號稱“中國原子彈之父”的錢三強,下放陝西。一天,他遠遠看見一五十多歲的女子正在打掃廁所,覺得體態有些熟悉,走近一看,不禁崩潰大哭:“你怎麽會在這?” 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妻子何澤慧,做夢也沒想到兩人會這樣相見。 而,何澤慧也是一位享譽中外的世界級科學家,他們夫婦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裏夫婦”。 錢三強與何澤慧 何澤慧曾經獲得過多個“中國第一”: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國第一代核物理學家。 1914年,何澤慧出生於蘇州著名的園林宅邸“網師園”,此園是她的父親何亞農於一年前購買來的。何家是“五世翰林”,出了15名進士,29名舉人,22名貢生。以後,更是出了6個院士。
何亞農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是山西省第一位赴日本的留學生。早年追隨孫中山革命,是老同盟會員,後來,辭官經商。何亞農有八個子女,何澤慧排行第三。八個子女中,共出了4位著名的物理學家、一位植物學家、一位醫學家。 1932年,年僅18歲的何澤慧以優秀成績進入清華大學。畢業論文考試,何澤慧拿到了第一名,同屆同學錢三強第二名。 大學畢業後,何澤慧前往德國開始了留學生涯。當時,德國的軍工科技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她選擇了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學校的“實驗彈道學”。何澤慧雖然出生於蘇州,但她的籍貫還是山西省的。當時,山西省閻錫山非常支持山西籍優秀的青年人才出國留學。於是,她得到閻錫山提供的3000銀元公費資助,開始了留學生涯。 1936年,何澤慧剛到德國就遇到了一個“大問題”。首先是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學校的“實驗彈道學”專業屬於國防尖端技術,保密程度較高,一般不對外國留學生開放;其次,該專業從來沒有接收過女性學生。 何澤慧沒有氣餒,找到了技術物理係的主任克蘭茨教授,申明了自己學習“實驗彈道學”專業的愛國初衷,這位曾在南京軍工署當過顧問的德國人被她的愛國熱情感動,破例批準了她的請求。何澤慧有幸成為該專業第一位外國留學生,而且是還是一位女生。三年後,獲得了博士學位。 此時,何澤慧的老同學錢三強正在法國巴黎大學居裏實驗室,跟隨居裏夫人(著名的居裏夫婦的大女兒)學習鐳學。“二戰”爆發後,兩人失去了雙方的音信。直到7年後,德法恢複可以通信。 1945年,錢三強鼓足了勇氣向“老同學”發出了一封隻有25個字的求愛信(當時戰時規定,民間來往書信不得封口,不能超過25個字)。不久,他終於等來了佳音。 第二年,何澤慧隻身來到巴黎,和“老同學”錢三強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婚後,何澤慧加入了法國巴黎大學居裏實驗室,和錢三強一起開始了核物理研究工作。 1946年下半年,何澤慧和錢三強在試驗中發現了鈾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的存在,特別是鈾核四分裂現象是何澤慧在萬分之一概率的實驗中首次發現的。 二人的論文一經發表,立刻轟動了世界科學界。當時,許多國際知名物理學家紛紛預言,這項研究成果一定可以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可是,西方的偏見,讓何澤慧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
何澤慧和居裏夫人 新中國成立前夕,何澤慧和錢三強夫妻回到祖國。1955年,何澤慧和錢三強全身心投入“兩彈一星”的科研項目。錢三強被任命為項目負責人,何澤慧具體負責加速器及核反應堆的核物理實驗和研究工作。 何澤慧先後擔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數學物理學學部委員(院士)等職務,為開拓中國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實驗領域做出重要貢獻。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何澤慧的科學成就如此巨大,為何沒有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呢?其實,當時在籌建“兩彈一星”核心團隊時,何澤慧是榜上有名的,但因為她是錢三強的夫人,她選擇了支持丈夫,自己退居幕後。氫彈研發時,一個重要的數據,便是她親自在實驗室完成驗證的。她就是以這樣的獨特方式參與了“兩彈一星”工程。
何澤慧和孩子們 1968年,錢三強和何澤慧先後下放到陝西農村勞動,直到林彪自我爆炸,文革漸漸退潮,在五年後得1973年,何澤慧回到科研工作崗位,擔任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的職務。她以忘我的精神夜以繼日工作,她想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 1984年,她從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此時,她已經是一位70歲的老人了。但,她每天照樣擠公共汽車去所裏上班,帶研究生和指導中青年科研骨幹。 晚年的何澤慧被人們親切地稱作“低調的老太太”。其實,何家是名門望族。她自幼生活在蘇州著名的園林“網師園”,有自備專用汽車,家裏從管家、廚師、聽差到花匠、門房一應俱全,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但其父親家教嚴格,何澤慧身上沒有一絲驕奢之氣。18歲的何澤慧隻身往上海報考大學,隨身攜帶了兩塊銀元,在上海期間也隻是在同學家中打地鋪。 建國後,他們家位在北京一普通居民小區的一幢青磚灰樓裏,居住五十多年。多次要她搬進設施完善的新建院士樓,她都謝絕了。 何澤慧吃的方麵更是“簡單應付”,為節省時間,她經常去食堂買幾個包子、饅頭,回到家就著開水就算是一餐飯。 她常年穿著樸素,腳上的老式解放牌膠鞋一穿就是十幾年;隨身攜帶的人造革皮包也是背了十幾年了,背包帶子斷了,她就用繩子把它們綁起來繼續使用。 1978年,北京菜市場,一位身穿補丁衣服的老太太伸手摸了一下冬筍,攤主不耐煩鄙夷地說:“你這老太太,買不起不要亂摸,冬筍很貴的。”旁邊的人輕輕告訴他,這位老太太的身份後,攤主羞愧得無地自容。原來這位老太太就是何澤慧。
對於何澤慧作風和習慣,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是由衷傾佩“何先生的做人態度在女科學家中是少有的,是人中麟鳳。”
然而,她在文革期間遭到種種刁難和侮辱。 1968年,錢三強下放陝西。正是那一天,看見妻子在打掃廁所,不禁崩潰大哭。以後,已近六十的何澤慧到陝西合陽的農場勞動,負責敲鍾(上工、下工以鍾聲為號)、燒水等雜活。她也一絲不苟,她敲鍾的時間很精準,可以用來對表。 2011 年 6 月 20 日,何澤慧先生走完了她光輝的一生。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7歲。 |
因衣衫陳舊遭攤販鄙視的中國的“居裏夫人”
所有跟帖:
•
何澤慧留學德國時期就是希特勒納粹執政時期,看這文章納粹對她也沒有什麽歧視。再有,珍珠港事件後,中國追隨美國也對德國宣戰
-viBravo5-
♂
(802 bytes)
()
07/07/2025 postreply
12:33:51
•
瞎編, “她自幼生活在蘇州著名的園林網師園”, 何家購進網師園是在1940年,何澤慧在1936年已赴德國留學。
-bayroam-
♂
(0 bytes)
()
07/08/2025 postreply
11: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