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身亡及後續平反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羅廣斌隨即受到衝擊,被定性為“叛徒”、“剝削階級的孝子賢孫”,小說《紅岩》也被說成是“反動”小說。1966年10月23日,羅廣斌在重慶解放碑廣場與中共重慶市委工作組“辯論”,羅廣斌自稱不是叛徒,自己的作品沒有問題。羅廣斌很快成為重慶盡人皆知的“造反派”,同時也成為重慶群眾組織兩大對立派別鬥爭的焦點[4]。在重慶群眾組織兩派公開決裂時,羅廣斌被對立派別攻擊為“重慶文藝界最大的鐵杆保皇分子”、“山城頭號政治大扒手”、“周揚黑線上的人物”、“與黑幫分子沙汀、馬識途等關係十分密切”[1]。1966年12月17日,在《紅旗》1966年第15期社論《奪取新的勝利》發表兩天後,首都大專院校紅衛兵革命造反總司令部(即“首都三司”)發起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全國在京革命派為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奪取新的偉大勝利誓師大會”,周恩來、陳伯達、江青、謝富治、劉誌堅、張春橋、謝鏜忠、王力、關鋒、戚本禹、穆欣、姚文元、汪東興等中央領導人及中央文革小組成員出席,羅廣斌在大會上作為外地造反派代表發言[6]。1967年1月24日,“革聯會”(支持革聯會的派別被稱為“八一五派”)奪取重慶市大權[4]。1967年2月5日,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紅衛兵將羅廣斌從家中綁架並抄家,羅廣斌自此遭到關押。1967年2月10日,羅廣斌當天清晨在關押地——重慶市沙坪壩區馬家堡後勤工程學院八一樓廁所打水洗臉時(現渝中區龍湖時代天街一帶)身亡,終年42歲,死亡時腦組織飛濺出數米遠,關押者稱其係“自殺”。羅廣斌“自殺”的消息被通知給其妻胡蜀興[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