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遠藤三郎對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表示深刻的反省。

【摘自百度百科】

遠藤三郎深知,能否廢止“軍備國防”並維護和平憲法不僅取決於日本自身,還大大受製於國際政治環境。他開始積極地尋求機會與新中國政要接觸和溝通。
1955年8月,作為中國代表之一的劉寧一赴日本廣島參加世界和平大會,寄住在東京品川區的王子酒店,遠藤三郎與護憲聯盟的風見章等幾個人於會議結束後一同去拜訪他。交談中,遠藤三郎十分坦誠地對劉寧一說:“盡管台灣問題是貴國的國內問題,但是如果發展成了武力衝突的話,蔣介石的背後有美國,貴國又與蘇聯交好,這兩個國家都是有核武器的,衝突會逐步升級到何種程度就難以預料了。因此,想懇請你們雙方務必停止爭鬥啊。”這些話出自一個侵華日軍原高級將領之口,著實令劉寧一感到意外,遂當即回應遠藤三郎說:“像今天這樣有實質內容的話,我還是第一次聽到,我回國以後就向我的上級報告,希望先生能來中國直接與我們交談。”幾個月之後,遠藤三郎收到了來自中國外交學會會長張奚若的邀請。1955年秋,遠藤三郎與日本前首相片山哲先生一同來到中國訪問。
這次訪問給遠藤三郎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來中國之前,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中國對日本有沒有複仇或是侵略的企圖?”當他實地考察了新中國國民教育以及軍隊教育的情況後,這個疑問徹底解開了,“一國國民從孩童時代就徹底地接受‘國際友好’‘發動侵略戰爭的軍隊必敗’等內容的教育,像這樣的國家會去侵略別的國家嗎?”
遠藤三郎還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以及其他政要的親切接見,毛主席在會談中對遠藤三郎說了這樣一句話:“一直以來,從日本來的客人大多數是左翼人士,我們也想見一見右翼人士。尤其是像遠藤三郎君這樣的軍人,我們也是想見一見的。”遠藤三郎回憶,當他離開北京回國的時候,“廖承誌先生在飛機場向我轉達了周總理的口信——希望我盡快尋求機會組成一個軍人代表團來中國訪問。中國政府方麵存有這樣的一個期望”。
回國後,遠藤三郎積極組建“原軍人代表團”,並於1956年和1957年兩次率“原軍人代表團”訪問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6年訪問中國期間,遠藤三郎特意準備了一把家傳的日本寶刀贈與毛主席,毛主席則以齊白石先生的一幅名畫作為答禮,還附上一封親筆書寫的感謝信,信中寫道:“承遠藤三郎先生惠贈珍物,無以為答,茲以齊白石畫竹一幀為贈。”
1960年初,日本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群眾運動——安保鬥爭,遠藤三郎於此時再度接到來自中國方麵的邀請。隨後,他以個人名義帶領友好人士德地末夫來到中國訪問,這是他在戰後第四次訪問中國。訪問的過程中,遠藤三郎與德地末夫商量把那些誌同道合的舊軍人聚集起來,組織成立一個“中日友好原軍人會”,兩人回國後立即著手實施且訂立了創立宣言:
親身體驗過戰爭之罪惡的我們這些原軍人,發自內心的認識到人類的尊嚴,因而我們否定戰爭。
我們立足於對過去的反省,遵守已經寫明“放棄戰爭”“不保持作戰能力”等內容的日本國憲法,為了真正地能為人類的幸福與世界的和平作出貢獻,需遵照成立本會的宗旨書以及會則行事,同誌之間應相互協助阻止一切戰爭準備,努力消除戰爭原因,主動推動與近鄰各國尤其是中國的友好關係。
周恩來評價:遠藤先生比我們還要"左"啊!
1972年6月6日,遠藤三郎一行自羽田機場出發,先在香港停留兩晚,然後在廣州停留一晚,最後於6月9日傍晚時分到達北京。他在日記中詳細的記述道:
從深圳到廣州的途中,我透過車窗眺望兩旁農村的狀況,田地整理得井然有序,真的是今非昔比啊。另外,我還在到達廣州後的8號下午參觀了交易會場,產業方麵的進步也讓我眼前一亮。時隔12年再次來到中國,真的是令我百感交集。6月9日傍晚到達北京機場,我受到了王國權先生等諸位的熱情迎接。已經許久沒見的孫平化先生、肖向前先生、金蘇城先生、金黎先生等和以往相比一點兒都沒變,看上去還是那麽年輕有精神。他們都熱情地歡迎我的到來,令我完全感覺不到歲月之隔帶來的生疏,那種親切感反而令我感覺就像是回到故鄉,受到親兄弟迎接一般。
遠藤三郎於6月14日下午4點在人民大會堂見到了周恩來總理,兩人暢談了三四個小時,其間聊的最多的仍然是日本的軍備與國防問題。交談中周總理說道:“日本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持有一定的自衛力量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現如今大搞軍國主義化,不能不引起中國的關注啊。”遠藤三郎立刻認真起來,他借用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的話回應:“自古以來,總是有人借著自衛的名義發動侵略戰爭,正因如此,和平憲法中即使考慮到國家的自衛權也禁止保持軍隊。”周總理聽後大笑:“遠藤三郎先生現在變得比我們還要‘左’啊。”
6月16日上午,遠藤三郎來到陳毅李德全蔡廷鍇以及謝光南的墓前獻花,隨後與陳毅元帥的長子陳昊蘇會麵並交談,之後又到西安、延安、南京、上海、長沙、韶山等地參觀考察,最後於7月7日上午8時40分在香港乘飛機回國。這次訪問前後曆時一個月,遠藤三郎見到了他的中國“老朋友”,也參觀了中國各地城市,留下了一段珍貴和難忘的記憶。
對於中日兩國關係,遠藤三郎的認識非常客觀,他常對他的朋友說:“切莫害怕改正錯誤,這是古訓。做了壞事就坦率的道歉,在此基礎上去商討未來,我認為應該這樣做才對。”
對於先後5次訪問中國,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民的熱情與友好常令他感激不已:“(他們)也不問我最初去中國訪問的動機是什麽,對於像我這樣一個參加了自1931年以來全部的日本侵華戰爭、罪孽深重的舊軍人,中國政府和人民還是把我當成一個親切的朋友來款待。”
遠藤三郎認為,中日關係終究會向前發展,雖然前進的道路十分曲折,“我覺得中日兩國之間的人際的交流、文化的交流、經濟貿易的往來都會越發的興盛起來,但是我認為心靈層麵的交流是最重要的”。

1984年10月11日,遠藤三郎死亡,時年91歲。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