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計算賺賠時, 比市場經濟時,可以少算貸款利息。
做小生意可以先存夠錢才開張,大生意必須借重銀行,銀行是不會把錢白借給你的,否則他吃啥?
還有土地的占用, 也是不用計算在賺賠中。
這種情況下,賬麵的賺錢不說明任何問題,就算在沒有利息也沒有土地使用的開銷, 還能做到“賠本”多年的企業,實在不能稱之為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了, 除了一些軍工企業, 隻能是不計成本了。
上海的輕工產品,倒是真的即便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計算方式, 很多也能做到賺錢,也就難怪在原材料和食品糧油供應上, 中央對上海的另眼相看了。
當然,上海的輕工產品價格,文革前早就聽說過,隻要賣到二十塊錢, 就可以賺到盆滿缽滿,但物價局不同意,因為一定會造成大大大大的供不應求。
另外, 上海洗衣粉,則在賠本賣,若想賺錢,一般有錢人都會買不起, 這是為了社會效益而賠本,政府給補貼, 這才是計劃經濟對普通老百姓的實際好處, 不過這個“老百姓”基本不包括農民。
舉個例子, 上海的自行車無論是永久還是鳳凰,在全國一直保持著供不應求的形勢, 想必各位網友的大部分,會以擁有一輛而開心。
但是,上海自行車工業對支援外地建自行車極為努力, 但生產出的自行車(比如河南安陽的飛鷹)質量銷量如何? 自己心中有數, 除了抬杠。
也就造成上海的自行車行業的努力生產賺錢的目的之一, 是為了補貼那些不賺錢的自行車廠,這不有點滑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