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北京女孩私奔80歲老外,守寡53年後說出當年的秘密

 

28歲北京女孩私奔80歲老外,守寡53年後說出當年的秘密 

他是法國駐華使館總醫官,民國初就來到中國,做過總統“禦醫”,醫術精湛,譽滿京城。

她是真正的“民國名媛”,大軍閥吳佩孚的本家,一家子高官政要,天資聰穎,相貌可人。

他是醫生,她是病人。

他叫貝熙業,她叫吳似丹。

他們相差52歲,卻沒人能阻止他們演繹一場“跨國祖孫戀”。

君生我未生

貝熙業,全名讓·熱羅姆·奧古斯坦·貝熙業(Jean Jérome Augustin Bussière),1872年出生於法國科魯茲。

1895年,他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12年,年僅40歲的貝熙業被任命為法國殖民地駐軍部隊外科總醫官,前往中國,初到北京時住在王府井附近的大甜水井胡同16號。

看這閃閃發光的履曆表也知道,貝大夫是有兩把刷子的,他的名聲很快在京城上流社會傳播開來,找他看病的達官顯貴一個接一個。

貝熙業做過袁世凱醫療團隊的顧問,參與了袁大總統死亡前夜的救治,還搶救過孫中山、黎元洪、段祺瑞等等數不清的民國要人,當大夫到了這個層次,小手一抖,分分鍾改寫曆史。

除了政要,他也結交文化名流,梅蘭芳、蔡元培……您能想到的民國名人,90%都是他的好朋友。除了這些曆史課本上的人物,對貧苦百姓他也一視同仁,病人求到門上,他都會盡力救治,被民眾稱為“活菩薩”。

1923年,貝熙業的妻子不幸去世,他和兩個女兒在中國繼續生活,不料小女兒又染上肺病。

因此,他輾轉尋找,在京西陽台山鷲峰腳下租了一塊山地,合同一簽就是99年。

這裏空氣新鮮、地辟幽靜,適合女兒養病。他不顧麻煩,建起一座中西混搭風格的山莊,人稱“貝家花園”。

剛建成時,村民敲鑼打鼓前來祝賀。貝熙業十分感動,他特意換上軍便服在大門口迎接眾鄉親,以示莊重。

貝熙業(前排左三)常常與在華的法國僑民聚會。前排右二是德日進,他參與鑒定了“北京人”頭蓋骨。

“貝家花園”正是貝熙業與吳似丹的定情之地,但在花園建成的1923年,吳似丹還沒有出生……

我生君已老

1924年,京城吳家吳明遠的第四個孩子呱呱墜地,女孩閨名“似丹”,從小就聰明伶俐惹人疼。

當時,吳家是真正的望族,是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本家,吳明遠本人是中法實業銀行總經理。吳明遠的大哥更牛比——吳鼎昌,時任蔣介石總統府秘書長,曾任北洋政府財政次長、中國銀行總裁、中國鹽業銀行總經理、貴州省主席等要職,隨便拿出個名頭就能嚇skr人……

吳鼎昌

聰明靈秀+名門出身,吳似丹注定了就是名媛的命,尤其是她一天天長大,越來越漂亮,氣質也越來越典雅。

這麽可愛的女孩子,哪裏都好,就是有肺病。

當時京城可不興歐洲把肺病當貴族流行那套。什麽“您美得就像得了肺結核一樣”,這不是表白,這是找打。女兒的肺病始終讓吳明遠心頭壓著一塊大石頭,尤其是長到8、9歲,吳似丹咳得更厲害了。

四處求醫問藥的結果並不讓人滿意,醫生隻讓吳似丹靜養。好好的小女孩,不能享受童年的樂趣,十分可憐,熱鬧都是兄弟姐妹們的,她啥都沒有……

又過了幾年,吳明遠搭上了貝熙業的線,希望他上門來看看女兒的病。

於是,在吳家,60多歲的醫生爺爺第一次見到病弱的小女孩。

貝熙業似乎在吳似丹身上看到了自己小女兒的影子,他檢查得很仔細,之後誠懇地告訴吳明遠,小姑娘沒有大病,吃點藥就會好,最重要的是不能一直靜養,她需要與同齡人玩耍、需要運動、需要呼吸新鮮空氣。

吳似丹當時就很喜歡這位醫生爺爺。那當然了,別的大夫都不讓玩,隻有這位老爺爺建議父親放她出門。

最後,貝熙業毫無私心地對吳明遠說,如果方便,可以時常帶女兒到“貝家花園”來玩,那裏有山有水,適合簡單的運動,空氣也十分新鮮。

從此,“貝家花園”多了一位小客人。吳似丹恢複得非常好,臉上的蒼白褪去,麵頰紅潤起來,就像她美麗的名字一樣……

不恨君生遲

“貝家花園”給吳似丹留下了無限美好的回憶。

從小的經曆讓她更加喜靜,畫畫是她的最大愛好。多虧了“貝家花園”風景優美,她在養病期間畫了很多作品,展現出很高的繪畫天賦,貝熙業於是建議她專業學習繪畫。1939年9月,15歲的吳似丹作為特別生進入輔仁大學美術係,學習中國山水畫,師從溥佺、溥?,這倆人可都是姓愛新覺羅的,您懂的。

在輔仁大學求學期間,吳似丹衣食無憂、多才多藝、興趣廣泛。貝熙業則一直是吳似丹的良師益友。

舉個栗子哈,一次,吳似丹加入了大學新成立的昆曲社。

但學校沒有懂昆曲的老師指導,又缺少服裝道具,很快就解散了,這讓吳似丹十分傷心。

貝熙業看著可憐的小姑娘,決心幫她一把。

貝熙業交友廣泛,“貝家花園”就是他交朋友的平台,在這裏,他結識了北平著名的昆曲藝人、人稱“昆曲大王”的韓世昌。

貝熙業很是正式地請韓世昌幫忙,韓大師欣然應允,不僅出麵指導排練,還從專業名班借來十二花神手執的花神彩燈等服裝道具。這一下昆曲社鳥槍換炮,演出空前成功。

演出結束,貝熙業專門去後台等著吳似丹下場、卸妝,然後一起回貝家花園。

甜嗎?我都齁了……而這隻是二人相處的日常罷了。

不怕死得早

1942年,吳似丹即將畢業,風一吹就倒的柔弱小女孩出落成遠近聞名的美女名媛。

畢業紀念冊上,吳似丹給貝熙業空出了首頁,貝熙業則回饋了一首充滿情感的詩:

妙筆勝輕燕,幻化峰林泉。鴿飲幽竹畔,隱此實我願。

那一年,中國抗日戰爭處於最為艱苦的關鍵時刻,藥品成了“特種物品”,被日軍嚴格封鎖。

這段時間,貝熙業異常忙碌。他利用自己法國使館官員的身份,進出封鎖區,從外麵運進醫藥和醫療器材,“貝家花園”是最好的掩護。汽車在山路難以通行,貝熙業便騎上自行車,走偏僻的小路將藥材運送出去,送到抗日根據地。這正是著名的“自行車駝峰航線”。

除此之外,受傷的人也越來越多,抗日戰士、地下工作者、普通民眾……貝熙業將“貝家花園”改成臨時診所,為所有人提供醫療保障。

救治傷員需要大量人手,貝熙業的兩個女兒都在幫他的忙,還是忙不過來。吳似丹看在眼裏,畢業後沒有找工作,直接常駐在“貝家花園”。

憑著她的聰慧和認真,加上清純的外表,熱情的態度,很快就成為貝熙業的得力幫手,說她不是護士,病人們都不信!

吳明遠起初很欣慰女兒懂得感恩,但隨著吳似丹年齡漸長,她既不工作、也不成婚,老父親心急如焚。

好在由於貝熙業的身份保護,“貝家花園”還算安全,吳明遠並沒有逼迫女兒做出改變。

誰知“改變”主動來點他的火了。

1947年的一天下午,貝熙業突發心肌梗塞暈倒,還好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這一病,他無法再工作,隻能由吳似丹照顧。

也許是生命的易逝觸動了二人,也許是同起同坐日久生情,總之,二人的關係在此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吳明遠隱約察覺不對,但沒有證據也沒有理由勒令女兒離開“貝家花園”。

直到1952年,新中國頒布了《婚姻法》,貝熙業和吳似丹做出了震驚世人的舉動——他倆,官宣了!

這一年,吳似丹28歲,貝熙業80歲。老父親吳明遠得到了實錘,十分崩潰,很長一段時間拒絕與他們兩個來往,貝熙業的女兒也對比自己還小的後媽接受不能。

貝熙業請他的好朋友鐸爾孟分別給兩個女兒寫信:

“至於似丹,我必須聲明,她完全是誠心誠意的,是真誠而無圖謀的——這是一種很勇敢的行為”。

5.為愛情長跑

作為一個80歲高齡的老人,貝熙業還求啥呢?他隻想在中國與年輕的妻子度過餘生,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1954年,由於複雜的曆史原因,貝熙業被通知離開中國。

他已經在中國生活了41年,說話都有北京口音,實在不想走。無奈之下,他向上申請留在中國;無效之後,他提了最後一個要求,想要帶吳似丹一起回法國。

天無絕人之路,上級批準了。於是,1954年10月,這對“祖孫戀”夫妻開始了法國生活。

回到法國,二人沒什麽生活來源,隻能依靠貝熙業多年以前的軍官補貼過活。還好之前貝熙業還在鄉下有塊地,倆人收拾心情,安定下來。

1955年,吳似丹奇跡般地懷孕了……生下兒子小貝——貝石濤(Jean-Louis Bussière)。幸福的喜悅充斥著小家庭,直到1958年,貝熙業去世。

這一年,吳似丹剛剛34歲,所有人都以為她會改嫁或是回國,但事實證明,她沒有。吳似丹終生未再嫁,守寡55年,獨自一人撫養幼子。

為了生計,她辦過畫展,也打過零工,把兒子培養成一名成功的醫生後,獨自守著自己熱愛的繪畫事業和貝熙業留下的稀薄產業,於2013年6月去世。

子承父業的貝石濤到過中國,被中國友人親切地稱作“小貝醫生”,還參與了紀錄片《貝家花園往事》的製作工作。

貝石濤之子、貝石濤太太、貝石濤、貝石濤之女貝愛麗在參加相關活動

或許通過“愛情結晶”貝石濤的視角,我們能夠看見這段“跨國祖孫戀”的部分真相:

“母親對父親非常崇敬,她在世時告訴我說父親是位名醫……(她讓我覺得)這段經曆是我們全家的驕傲。”

跨國怎麽了?祖孫怎麽了?單純崇拜怎麽了?當距離、文化、年齡都不是障礙的時候,這不是真愛,什麽是真愛?

愛情長跑很難,單人愛情長跑更難。

更何況吳似丹一個人跑了55年。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愛情,大概就是這樣吧。。。

---------------------------

後記:

貝家花園我去過幾次,第一次是2004年,那個年代我手裏還沒有數碼相機,所以也沒有過多的記錄。第二次是2011年,貝家花園依舊是西山腳下的一處荒蕪別墅。

我記得山下有一道緊鎖的鐵門,柵欄很高,翻不進去。隻能從旁邊的野山路繞到半山的花園。

上麵兩張圖,認出是同一地方了嗎?

如今再去,都已經重修好了!很慶幸的是,這回貝家花園沒有被搞成私人會所或是茶館,而是變成了一處正式對外開放的旅遊園區~~

這兩天又去了一趟貝大夫橋。

所有跟帖: 

1955年,吳似丹奇跡般地懷孕了:83歲了,尚可有子。看來楊老頭,落後了。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08:31:23

據老楊講他們曾討論是否要孩子,結論是不要。這對28不公平:一個女人一生沒有生孩子總會是一個遺憾。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08:49:00

一般是這樣,但現代女性不一樣;現在不是有很多丁克家庭 -weed123- 給 weed1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1:27:01

年老後可能會後悔的。生活中缺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4:01:48

幸虧吳似丹58年沒有回中國,不然的話。。。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09:11:39

總感覺有些不對勁, 有悖人倫。 -obama_北美101- 給 obama_北美10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09:23:25

https://www.scmp.com/news/people-culture/china-personalities -gweipwu- 給 gweipwu 發送悄悄話 gweipwu 的博客首頁 (529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09:40:03

年輕的宋慶齡,可以對年老的孫中山產生愛情。28歲的少女,就一定不可能對82歲的智者,產生愛慕?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0:17:59

女人的愛慕,很大成分來源於男人的可依賴,穩定感,安全感。當82歲的智者具有這些特質,就可吸引少女產生愛慕,應該也不很離譜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0:27:25

貝醫生等於給她另一次生命 -weed123- 給 weed1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1:24:23

宋當年20出頭頭腦發熱,可以理解。28歲可不是十多歲的少女,而是心智成熟的青年,不可能頭腦發熱。哪有28歲還是少女的呢 -GoldenTimes- 給 GoldenTime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8:35:05

二八佳人可能對愛情還有幻想,28歲的女子不會再有了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0:28:24

楚網友做了一回標題黨。:)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0:31:58

這個標題隻是抄的原文。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0:51:05

那就是原文是標題黨。:)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3:13:02

真正跨越生死,年齡,種族,國別的愛情... -weed123- 給 weed1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1:22:04

據說他還給老毛看過病。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2/2025 postreply 12:08:26

1939年9月,15歲的吳似丹作為特別生進入輔仁大學美術係,民國時代的中國人民 -一方水土一瘋人- 給 一方水土一瘋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3/2025 postreply 04:56:46

淒美而壯麗,願世界更少的意識形態衝突,更多的愛憐與寬容。 -太宇- 給 太宇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3/2025 postreply 05:56: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