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Bronze Age),又稱青銅器時代、青銅文明,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誌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
青銅是紅銅和錫或鉛的合金,因為其氧化物顏色青灰,故名青銅。由於青銅的熔點比較低,約為800℃;而硬度高,為銅或錫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鑄造成型。青銅時代初期,青銅器具比重較小,甚或以石器為主,進入中後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銅器和隨之的增加,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物質生活條件也漸漸豐富。青銅鑄造術的發明,與石器時代相比,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青銅時代是在三時代係統中的第二時期,三時代係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裏斯蒂安·於恩森·湯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青銅時代的特色是青銅的廣泛使用,即利用銅與錫、鉛、銻或砷的合金製作工具和武器。
曆史
[編輯]術語“青銅時代”起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人類世紀”,指人類存在於地球上的時段。其中的“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被現代曆史學家歸類於神話虛構,而“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被視為恰當地闡釋了曆史。這個時代總體上以在很多地域大量采用青銅為特征,盡管在各地區各時段青銅技術的引入和發展程度並不都相同。人工冶煉錫銅的技術需要集合生產技術。錫必須被開采出來(主要來自錫石),熔化分離,接著加入熔化的銅形成青銅合金。青銅時代是一個大量利用金屬和發展貿易網絡的時代。
亞洲的青銅文化
[編輯]近東
[編輯]青銅時代在古代近東開始於前4千紀的蘇美爾文明崛起。有些人認為古代近東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他們實踐了精耕細作的全年農業,發展了一套文字書寫係統,發明了陶工旋盤,創建了中央集權的政府、法典、帝國、社會階層、奴隸製度和組織化的戰爭。這個地區的社會為天文學和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亞
[編輯]位在現今俄羅斯南部及蒙古國中部的阿爾泰山脈被認為是塞伊瑪-圖爾賓諾現象之發源地[1],推測是公元前二千年此地區的氣候變化以及引發的生態、經濟及政治變化,讓許多人迅速的往外移居,往西到達東北歐,往東移居到中國,往南則移居到越南及泰國 [2],橫跨四千英裏的邊界[1],移居的過程隻經曆了五到六代,使得從芬蘭到泰國東部的人有相同的金屬工藝,以及(其中一些區域)養馬和騎馬的技術[1]。而且也推測同一次的大遷移也使得烏拉爾語係的語言拓展到歐洲及亞洲,其中有39種語言是現存的,包括匈牙利語、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及薩米語[1]。
不過最近在南西伯利亞及哈薩克斯坦(安德羅諾沃文化)的遺址研究及基因化驗,較支持這些青銅文化是因為往東的印歐遷徙造成的觀點,因為這些技術在西方已為人熟知相當一段時間[3][4]。
中國
[編輯]甘肅馬家窯文化的青銅小刀,年代約為公元前2900-2740年[5] 。
最早提出“青銅器時代”觀念的是張光直院士,他在《中國青銅時代》一書中明確指出夏、商、周三代為鼎盛期,而後還有春秋戰國時代,現存至今的後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大型青銅器。
根據考古的發現,洛陽二裏頭遺址是中國青銅時代的第一個高峰,極有可能是夏朝中晚期都城;商朝前期,以鄭州的二裏崗為中心,輝縣的琉璃閣、洛陽的東幹溝等殷商時期的遺址屬於這個時代;商朝的後期,以安陽的小屯村為中心,鄭州公園區的上層、洛陽的泰山廟遺址和墓葬屬這個時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遺址以西安市豐鎬村地帶、寶雞西周時期的墓葬;春秋時期以洛陽澗濱(澗濱)為中心、上村嶺虢墓、新鄭鄭墓、壽縣蔡侯墓為這個時期的代表;戰國時期,洛陽澗濱為中心,輝縣琉璃閣、古圍村,長沙和唐山的戰國墓地屬於這個時代。[來源請求]
根據最新的發掘成果,中國南方也在商朝前期進入了青銅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川的三星堆遺址,湖北武漢的盤龍城遺址,湖南長沙的炭河裏遺址,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銅器,證實了長江流域也有發達的青銅文明[6]。
在青銅時代,中國已經建立了國家(郭沫若按照馬克思主義曆史觀的分法認為屬於奴隸製國家[7],有爭論[8]),有了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並且從其上之銘文,如毛公鼎可知漢字已發展成熟。
南亞
[編輯]印度次大陸的青銅時代從公元前3300年起,也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開始。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哈拉帕人發展了冶金及煉製銅、青銅、鉛及錫的技印度的青銅時代之後是鐵器的吠陀文化,哈拉帕文化約在公元前1700至1300年,橫跨了青銅時代及鐵器文化,因此不易精確的定年。
東南亞
[編輯]曆史上第一個青銅鼓是東山鼓,是在越南的紅河三角洲及中國的南方。這和史前越南的東山文化有關。在泰國班清發現的考古遺物可追溯到約是公元前2100年[9]。在緬甸的娘甘內(Nyaunggan),有發現青銅器、陶瓷及石器,年代約在公元前2300至500年之間[10]。查爾斯·海亞姆發現的Ban Non Wat,其中有六十個墳墓,其中有複雜的銅器,埋葬的人可能有相當的社會地位[11]。
歐洲的青銅文化
[編輯]愛琴海
[編輯]愛琴海的青銅文化開始於公元前3200年[12],當時的文明形成一個貿易網絡,提供錫及木炭給塞浦路斯,開采銅礦,治煉後再和錫製成青銅。青銅物品出口的範圍很廣,也支持了當時的貿易。根據地中海青銅器遺跡的同位素分析,發現一些青銅器可能起源自英國[13]。
中歐
[編輯]中歐的早期青銅器Unetice文化(公元前1800至1600年)包括許多小的群體,例如施特勞賓文化、Adlerberg文化及豪特萬文化等。有些的陪葬物很豐富,像Leubingen的一個墓穴中有金製的陪葬物,表示Unetice文化中,社會已有明顯的階級。不過此時代的墓穴不多,而且體積很小。以後是青銅器時代中期的墳堆文化(公元前1600至1200年),其特色是土葬的墓地。在匈牙利東部的克勒什河,發現有青銅時代早期遺跡,包括Mako文化、Otomani文化及Gyulavarsand文化。
南歐
[編輯]亞平寧文化也稱為意大利青銅文化,是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文化,跨越了銅石並用時代及青銅時代。Camunni是一群不確定從哪裏來的人(根據老普林尼的說法,他們是Euganei人,根據斯特拉波的說法,他們是拉埃提亞人),住在梵爾·卡莫尼卡,是今天的倫巴第中部。
高加索
[編輯]北高加索邁科普文化中用的砷青銅遺物年代約在公元前四千年[14],因此砷青銅的技術開始在南歐和東歐傳播[15]。
非洲的青銅文化
[編輯]埃及
[編輯]由於埃及境內缺乏銅礦資源,所以古埃及所留存的青銅器不多。古埃及第二王朝時期開始出現青銅器皿,從此進入青銅時代,但直到新王國時期才開始普遍應用青銅器。[16]
撒哈拉以南非洲
[編輯]一般認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青銅器比鐵器更晚產生,是從石器時代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其掌握青銅製造技術應不晚於公元前第1千年[17]。
美洲的青銅文化
[編輯]南美莫切文化也有使用青銅器[18]青銅器技術被印加文化發揚光大,用在實用物品和雕塑中[19]。後來在西墨西哥也有少量的青銅器製品,可能和安地斯山文化有接觸,或者是獨立的發展出青銅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