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將蘇聯時期關於朝鮮戰爭的部分檔案贈送給當時韓國總統金泳三。韓國外交部東歐科外交事務官白宙鉉根據這些檔案,整理了《蘇聯朝鮮戰爭檔案摘編》(1949年1月—1953年8月)。
這個摘編表明,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剛一個星期,就對美軍仁川登陸的可能性有所判斷。
1950年7月2日,蘇聯駐華大使羅申應邀拜訪周恩來。周恩來要求把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有關朝鮮半島政治、軍事形勢的估計轉告蘇聯政府。
中國估計,美國在日本的12萬駐軍中,大約有6萬兵力能夠投入朝鮮;這些兵力可能在釜山、木浦、馬山等港口登陸,然後沿鐵路線向北進軍。建議朝鮮人民軍應迅速向南推進,以便占領這些港口。毛澤東認為,美軍將有可能在仁川登陸,為了防守漢城,朝鮮人民軍應該在仁川地區構築鞏固的防守陣地。
《摘編》還表明,在8月至9月美軍仁川登陸以前,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曾多次通過蘇聯政府或直接向朝鮮同誌指出過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
這期間,毛澤東曾兩次接見朝鮮政府的代表,同他們討論朝鮮戰爭形勢的發展。毛澤東分析,朝鮮戰爭的形勢可能出現兩種基本情況:第一種是朝鮮人民軍全殲美軍,把他們趕下海;第二種是戰爭的持久化。如果是後一種情況,他估計美軍會加強對大邱、釜山地區的防禦,把朝鮮人民軍的全部兵力牽製在這個地區,同時從其他地方登陸。
毛澤東提醒朝鮮代表,注意應付後一種可能性,確保充分的後備兵力,更要注意敵人可能進攻的防禦據點,如仁川─漢城和鎮南浦─平壤地區。
如果說韓國整理的俄羅斯檔案資料對中國研究者來說屬於“出口轉內銷”的話,那麽,1950年10月2日,毛澤東起草給斯大林的電報(未發出)也講了這一情況。這個電報說:“還在今年四月間,金日成同誌到北京的時候,我們就告訴他,要嚴重地注意外國反動軍隊侵略朝鮮的可能性。七月中旬,七月下旬和九月上旬,我們三次告訴朝鮮同誌,要他們注意敵人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後路的危險,人民軍應當做充分準備,適時地向北麵撤退,保存主力,從長期戰爭中爭取勝利。
”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和現任副主任李捷撰寫的於2000年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與抗美援朝》一書中引用了毛澤東這個電報的內容。但是,毛澤東、周恩來的提醒和建議沒有引起朝鮮同誌的重視。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一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