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是北京人最被人詬病的一條。有朋友把歧視人歸結於所謂紅色基因,其實是大錯特錯了
北京有很多大院,包括軍隊大院、部委大院,學校大院,這些大院都是小社會,小賣部、食堂,澡堂、幼兒園一應俱全,裏麵的人也是五湖四海,各種南腔北調。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很難歧視外地人。而且,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五湖四海,看人是看他的水平、學識和出身,不是聽他的口音。從小大家就明白這個道理
老北京對於人的歧視相對多些。甚至東城歧視宣武。上學時去一個同學家玩,他爺爺告訴我們東城的米市大街有多富:隨便挖鍬土,裏麵都有二兩豬油!在老人家看來,除了米市大街的,其他都是窮人,米市大街是宇宙的中心。
大學裏,其實有北京同學喜歡學外地同學說話。大院出來的,互相對視一眼,心照不宣,這哥們是胡同串子,沒啥教養。雖然他自稱是出身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爹媽其實沒把最基本的做人準則教會他。胡同出來的,大多數也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