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董卓將軍二三事
——中流砥柱、臨危不懼,智退俄虜十萬之圍
《東漢日報》編輯署謹識
昔者董將軍,出自西涼,少有壯誌,誌圖匡時。其人英勇果決,尤長於權謀用兵,素為邊地士民所推重。世人多知其靖亂入京之功,而不知其早年之奇謀偉略。今特撰此文,以誌董公於北疆智退俄軍之壯舉,發前人未聞之事,以昭將軍之雄才與赤誠。
中平四年,俄羅斯王普大帝興兵南下,號稱十萬鐵騎,車帳連營,旌旗蔽日。其誌在奪我大漢北疆九原之地,兵鋒直指雁門。時董將軍鎮守武州,兵不滿萬,糧草亦乏。諸將憂懼失色,謂:「敵眾我寡,恐難支撐。」
董公乃設奇計,命軍士假造圍堰於大澤之側,引北水環城為池,又命士卒夜間燃燈設影,旗幟翻倍,鼓角震天,令敵誤判我軍兵勢。其後,密使潛出,散布流言於俄營,稱「漢廷已召幽州兵馬十五萬,將襲其後」。俄軍驚懼,軍心不穩,遂自亂營壘。
是夜,董公乘月而起,令精騎三千,從水堰潛道遁出。俄軍待發而不見敵,踟躕不決。越三日,方知漢軍已安然撤去,營地無人,堰水猶在,惟空城而已。
普大帝聞之,拍案嘆曰:「董卓狡如狐,乃東方之韓信也!」
是役也,董公以一計退十萬,保邊疆無失,士民安堵。朝廷論功,加封其為「虎威將軍」,賜璽書金符,命其長鎮北地。
蓋觀此役,董將軍之膽識、謀略、決斷,皆為中流之砥柱、社稷之重臣。此等人物,古之名將如孫吳、韓白,不足多讓也。
今董將軍入京,勤王靖亂,復見其安內攘外之雄略。若朝廷能用其才,任其所長,則大漢中興,或可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