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房子

本帖於 2025-04-11 06:51:43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方外居士 編輯

老家一個標準的老式的房子叫四井口。不知為什麽叫四井口,反正人們這麽叫,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幾個字。 

四井口由後往前由堂屋,天井,廳屋組成。 大門開在廳屋前, 正中間,兩扇開,門檻是長條石頭。堂屋通常有後門,不開在正中,偏向一邊,一扇開。

堂屋是正屋,兩間房,中間是廳,是家人閑坐吃飯或宴客的地方。堂屋有堂門,與大門大小類,門檻是木頭的。

天井在堂門前麵,是偏長方形的一個沒有蓋瓦的空口,下麵是一個用條石和石板做的接雨的小石池,雨水下來池中從一個地下的暗道(叫陰溝)流出屋外。防陰溝堵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天井前麵是廳屋。廳屋和天井間有一排屏風一樣的鏤空雕飾木門隔著,叫中門。天井和廳屋兩側都有兩間房,叫廂房。廚房通常是天井旁邊的一間廂房。這樣整個標準的四井口共有六間房。 房間很大。也有變化的,若把廳屋去掉縮短一點,天井前麵就是大門,就叫三屋頭。也有加長再加一個或幾個天井的,大戶人家才有。

 

新建的房子除非翻修,就不是老式的了。新房子沒有天井,一般四間房在屋兩側,兩間主房在前麵兩側,兩間偏房在後麵兩側,屋子中間是前後一大一小兩個廳由一道牆和門相隔相連。 這是正屋。後麵通常有一個院子,院子後邊再建一排閑房,用做廚房柴屋豬屋等用。

 

再往後人們開始建樓房,情況就又不一樣了,已經離我的記憶很遠。

所有跟帖: 

有照片就好了:) -hongshankou- 給 hongshankou 發送悄悄話 hongshanko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0/2025 postreply 21:03:11

可惜當年沒有照相機。現在那些老式房子應該都沒有了。土磚做的房子時間久了就必須換牆壁,年輕人肯定寧願拆了建新式的房子。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0/2025 postreply 21:13:17

我們中學時代去上海郊區農村學農,兩次。一般這樣的房子結構解放前肯定屬於地主的,解放後分給幾戶人家居住,一戶人家一般兩間。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0/2025 postreply 21:43:43

看來和我們那裏大不一樣。我們那裏每家有獨門獨戶的房子。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0/2025 postreply 21:47:00

金老顯然社會見識有限,撿了根雞毛就當是令箭了。 -明初- 給 明初 發送悄悄話 明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0/2025 postreply 21:49:18

有些地方不一樣。文革當中我父母怕我打架惹事,文革武鬥最厲害的時候把我送到江蘇靖江鄉下親戚那裏,那裏居住條件比上海郊區寬敞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0/2025 postreply 21:58:46

這樣的居住條件在農村可能性不大的,小鎮有可能,不過還是寬敞了一點。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0/2025 postreply 21:52:59

可惜這是事實。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0/2025 postreply 21:59:15

理論上以大隊為單位,統一政策。有些政策公社一致。集體所有,國家不能硬性要求。所以,大隊和大隊不一樣。金筆兄好!-:)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0/2025 postreply 23:57:41

+1 起碼北方農村的農民都是一家一個院子的,要養豬養雞養狗 -manyworlds- 給 manyworld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0/2025 postreply 23:26:15

我們那裏一般後麵是院子,閑屋,前麵有一個不小禾場,打穀用的。可以在上麵開拖拉機轉大彎的。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6:14:57

這是地主以前的房子,分給你家了吧?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6:27:01

他說他們村,家家都是這樣的房子。:)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7:15:55

我家的房子是祖居。爺爺接手是四進口,後破舊漏雨了集中材料改為三屋頭,中門做了樓板。改開後父親後來又改回四進口,沒有上中門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72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8:15:01

我們村最好的一棟房子是地主的,分給了一戶貧農,地上都是鋪著燒製磚,上好的木料,門口有石凳,那時候隊裏開大會都去他們家開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8:44:59

可惜這家人後來不興旺,最後還是把房子拆了賣了,村裏沒有人不罵敗家子的。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8:49:58

鄂南傳統民居,天井院。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6:33:49

這座房院可能原來叫做“四進”,後麵還有被拆除的兩進。 -技術員- 給 技術員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6:48:07

您別說,標準的四井口,從前門到後門一共四道門,前門中門堂門後門。可能應該叫四進口。中門是擺設,很多人家都把它拆了當樓板。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8:03:50

請問老家在哪裏?這些房子是解放後修的嗎? -weed123- 給 weed1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7:39:55

這些老式房子都是祖上傳下來的,應該都是49年前建的,後來有翻修。我記事時起建的新房子就都是新式的了。也見過舊房翻修的。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8:08:01

要做一個更正:新房子也有四井口的,我父親給我叔叔結婚蓋的房子就是一個四井口,在一個老屋場上。為了蓋這個房子,父親操碎了心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8:21:40

那時木材奇缺,房子用的材料明顯不如老屋的材料好。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8:23:36

謝謝答複! -weed123- 給 weed1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10:43:09

你們是到河裏挑水還是在天井裏打井,用井水? -峻聲- 給 峻聲 發送悄悄話 峻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9:21:23

在池塘裏或遠點到河裏挑水吃。每家都有一個大水缸,要挑三四擔水才滿。打井是改開以後才逐漸有。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5 postreply 09:49:3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