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後,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等寶物,死後其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高達億兩白銀。她的陵墓超越了她的丈夫,是清東陵中最精美的。
然而,令她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種精美令她死後陵墓被盜、靈魂不得安寧。1928年7月4日至7月10日遵化駐軍軍閥孫殿英部勾結守陵滿員盜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地宮和慈禧陵地宮,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東陵第一起大盜案。
慈禧飲食之奢侈、花樣之繁多,也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這也是晚清宮廷之中最大的一項消費內容之一。每天數百個品類的美味,花樣繁多,一一端上禦桌。清室專門為她一人準備膳食的壽膳房,就多達三百餘人。加上1881年《中俄伊黎條約》、1895年《馬關條約》、1901年《辛醜條約》等賣國條約的簽署及對維新運動的激進派代表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戊戌六君子”的殺害、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等事件使慈禧成為幾代人心目中敗家亡國的女人、陰毒奸詐的妖後、中國落後的罪魁禍首。
但綜合起來看慈禧執政的47年,也並不是一無是處。
其一,派人留學、廢除科舉而創辦新式學堂、辦報等。當時,清王朝的一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員主張學習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訓練新軍,購買槍炮、軍艦,發展中國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盡管他們的改革沒有觸及封建專製的政治製度和社會製度,但是,在頑固派看來,卻是“用夷變夏”,違背了祖宗成法和聖賢古訓。所以,洋務運動一開始,就遭到頑固派的堅決反對。由於慈禧的支持,洋務運動才得以衝破重重阻力向前發展。洋務運動雖沒有使中國富裕強大起來,但重要的是,洋務派培養了一批近代人才,學習了西方先進的資產階級思想,為以後中國資產階級的活動(如康、梁的維新變法,孫中山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其二,慈禧知人善用,重用漢人,手下能人堪多,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都是當時的能臣,她手下的袁大頭的本事也堪比曹操。讓這樣一大批能人甘心受她的指揮,足見她的用人能力。在早年協助鹹豐皇帝處理國事時,就確立了她正確的政治策略,成為鹹豐年間政策方針的實際製定者,開創了同光中興的基礎。同光中興實際上就是慈禧中興。以當時內憂外患情形之下,實為中國數千年來之異彩。
其三,廢除科舉,倡辦新學。廢除科舉雖然也來自袁世凱和張之洞等洋務派重臣的呼籲,但也是受到保守派和全國人民普遍反對的,請注意,是受到全國人民普遍反對的,也是受到朝廷大多數反對的。袁世凱等人的聲音其實微弱得很。是慈禧頂住壓力,予以支持才得以實行的。統治中國社會1千多年的科舉製度一朝而廢之,這於中國,實為一場巨大的文化革命。可以這樣說,中國近代以來最大的文化革命就是廢除科舉。
其四,慈禧太後下達的“禁纏足令”,開中國近代婦女解放之先河。將來如果有人要寫《中國女權運動史》,那麽第一章必須從這道“禁纏足令”說起,這是無可回避的。
其五,英明決策,1851—1866年,鎮壓太平天國;1866-1867年,剿滅西撚軍;1862-1873年平定陝甘回民起義;1876-1877年,收複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千秋功業,莫此為甚矣。以當時的情勢能做出這個決策,並能夠貫徹始終,算得上英明偉大。當時朝廷的兩條路線(“海防”和“塞防”)鬥爭十分激烈,全靠太後定策廟堂,權謀善變,頂住了以李鴻章為首的部分權臣幹擾和反對,挽救了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