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家喻戶曉的電影主要內容,我就不贅述了。
我想說的是周圍觀眾的觀後感。我的幾個體校同學的基本反應就是羞愧啊。輸了,特麽的輸的真慘!無論你是籃球足球還是5000米比賽,讓人灌了個6比0還是套了整整一圈(田徑場),比賽結果是現實的,也是公平的。
影片中有英雄管帶鄧世昌大人,在和日方談判期間,要和對方代表打架,被李中堂“爾等懂得神馬洋務外交!”喝退。在我們看來類似打球不行要打人,可謂丟人現眼。
後來和同齡的非體校同學談起這部電影,觀後完全不同。無非就是日本鬼子太壞了,陰險狡詐,搞突然襲擊。鄧大人真英勇悲壯,可惜差一點就撞沉了那*****的“吉野”,功虧一簣。
前些年在安格瑞琦談判中,有一位楊姓大人很是生猛,痛斥敵方“無君無父,休得複言”,大義凜然。坊間傳聞要把楊大人言論載入史冊。英雄譜寫英雄譜,日後拍成電影,定能贏得滿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