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創新藥物除了青蒿素以外,還有三四十種,其中有一些藥物已進入國外。比如青蒿素、三氧化二砷、高三尖杉酯堿,還有黃連素(小檗堿),實際上這些藥物都能代表我國在這個領域已經開始有所創新。
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展野生植物抗癌藥物提取篩選研究,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與中國人民解放軍187醫院等單位聯合研究發現,海南粗榧中的三尖杉酯堿和高三尖杉酯堿這兩個成分具有良好的抑製癌細胞的作用,且產於海南的海南粗榧藥效比雲南產的效果好很多。這項研究成果於1985年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高三尖杉酯堿和三尖杉酯堿已經納入我國藥典,美國FDA也批準使用。當前,三尖杉酯類生物堿主要提取自三尖杉科植物,因該科植物生長極其緩慢,生境狹窄,多處於瀕危的邊緣,並且三尖杉酯類生物堿含量極低,從植物中大量提取非常困難。化學合成也未能解決其商業化生產的難題,導致該藥品價格昂貴,成為其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主要障礙。
被譽為“抗癌奇木”
02
目前,已從三尖杉屬植物中分離到了100多種化合物,研究發現,其具有抗癌、抗腫瘤、抗菌、抗白血病等作用。其中三尖杉酯堿和高三尖杉酯堿已被列入全世界36種抗癌藥物之列。
其中之一的篦子三尖杉有著很好的藥用價值,且為易危物種,有著很好的開發價值,需對其進行大規模快繁。但篦子三尖杉的種子較少,種子休眠期較長,自然條件下需經1~2年的後熟作用才能萌發。並且,這類植物中的三尖杉酯類生物堿含量極低,從植物中大量提取非常困難。化學合成也未能解決其商業化生產的難題,導致該藥品價格昂貴,成為其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主要障礙。
另一主角海南粗榧主要分布在海南島,是我國特有的瀕危植物。由於海南粗榧是國內含有抑瘤生物堿種類最多和含量最高的樹種,其提煉藥物對各類腫瘤、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癌有特殊療效,被確認為是最具潛力的天然抗癌藥源和晚期癌症的最後一道防線,因此被譽為“抗癌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