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嚴厲批評了楊成武,程子華的錯誤決定。親自指揮了殲滅傅作義王牌35軍的新保安殲滅戰。1天就攻克了新保安。

平津戰役期間,毛主席指揮我軍的作戰計劃遇到了一些意外情況。當地的指揮員傅作義對投降與反抗之間猶豫不決,這個問題使得作戰計劃出現了些許變數。然而,毛主席因其出色的戰略眼光和果斷的行動,親自掌舵指揮,最終使得新保安戰役取得了勝利。本文將詳細描述這一曆史事件,並探討毛主席的領導風格和戰略眼光。

 

 

戰略部署與變數

平津戰役之初,傅作義身為北平的指揮官,對於是否投降或反抗我黨軍隊感到矛盾不定。他既與美國和國民黨進行談判,同時又在北平修築防禦工事。麵對這種情況,毛主席決定幫助傅作義做出選擇,不再讓他為選擇陷入困惑。為了迫使傅作義投降,毛主席計劃先圍困傅作義的部隊,然後再殲滅援軍,最後消滅傅作義的主力軍——35軍。

 

 

為了實施這個計劃,毛主席派遣了楊成武的華3兵團包圍了張家口和宣化,斷絕了傅作義向西逃竄的後路。傅作義被迫派出35軍解圍,而楊得誌則領導華2兵團進攻新保安,以阻止35軍的退路。此外,程子華的東北野戰軍也被調來埋伏在新保安和北平之間,以攔截敵軍援軍。

 

 

然而,在實施戰略的過程中,楊成武程子華都做出了臨時決定,導致計劃發生了變數。

 

 

楊成武的臨時決定與程子華的錯誤決定

在戰略實施中,楊成武為了防止敵軍從西邊支援,讓開路,將敵軍進入了張家口。與此同時,他將主力部隊放在了張家口的西邊,隻留下少量部隊守衛東邊。這樣的安排與原計劃有所偏離,但在當時來看,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然而,程子華的決定讓情況變得複雜。程子華看到密雲城敵軍力量薄弱,便臨時決定攻占密雲城。這個臨時決定幾乎讓35軍得以脫困。程子華攻下密雲城後,傅作義誤以為程子華要攻打北平,便趕緊派35軍回援。由於我軍在東邊力量薄弱,郭景雲率領35軍很快衝了出去,打亂了毛主席的完美計劃。

 

 

毛主席的憤怒與新的戰略部署

麵對突發情況,毛主席感到十分憤怒,他決定親自指揮新保安戰役,並修改了作戰計劃。

 

 

首先,毛主席發去電報楊得誌,命令他一定要阻止35軍從新保安東突圍。楊得誌接到命令後,緊急行動,放慢了敵軍的東進速度。

 

 

其次,毛主席給楊成武發去電報,責令他看好張家口中的殘餘敵人,不容許任何兵員逃跑。楊成武被警告後,加強了對張家口的防守。

 

最後,毛主席決定,等敵人援軍被消滅後,再抓住35軍的機會,最終將其消滅。

 

新保安戰役的勝利

在新的戰略部署下,新保安戰役最終取得了勝利。35軍被我軍完全包圍,最終被全部殲滅。此次戰役的勝利,對於平津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毛主席的領導風格和戰略眼光

在這次戰役中,毛主席展現了他出色的領導風格和戰略眼光。首先,毛主席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麵對傅作義的猶豫不決,他果斷行動,推動了戰鬥計劃的實施。其次,毛主席不吝表達憤怒,對於部下的錯誤決策,他堅決予以指責和糾正。最後,毛主席善於調整戰略,並在變數出現後迅速做出新的戰略部署。這種靈活性和決策能力,使得我軍能夠克服困難,最終取得勝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