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橋論韓複榘和夏伯陽

張春橋是蔣介石的吹鼓手
衛今
張春橋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日在漢口出版的《戰地》雜誌(丁玲、舒群主編)第一卷第一期上,發表了一篇反動文章《韓複榘》。張春橋以前一直以文藝界人士的麵貌出現,這篇《韓複榘》談的卻不是文藝,完全是一篇政論。他在這篇文章中,根本不顧毛主席當時已經發出的“在黨內在全國均須反對投降主義”的嚴厲警告,極力吹捧國民黨反動派總頭子蔣介石,公然鼓吹向國民黨反動派全麵投降。讀一讀這篇文章,很可以幫助我們打開眼界,進一步看清張春橋這個慣於偽裝“左派”、搖唇鼓舌、欺世盜名的假馬克思主義政治騙子,說明他早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右派。
文章發表在一九三八年春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正處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這時候,全國人民在偉大領袖毛主席英明領導下,同仇敵愾,奮起抗戰。而國民黨反動派實行的卻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罪惡政策,陰謀在抗日戰爭中削弱並消滅共產黨。適應國民黨反動派的這種政治需要,在黨內,出現了王明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他們在延安,在武漢,到處發宣言、寫文章、作講演,公然鼓吹:“誠心誠意地擁護蔣委員長,承認蔣委員長是中華民族抗戰建國的領袖”,提出“建立統一的國防軍隊”的口號,叫嚷要“統一指揮,統一紀律,統一武裝,統一供給和統一作戰計劃”,“在一個統帥蔣先生的統率之下”,等等,妄圖把抗日戰爭的領導權,特別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拱手送給國民黨反動派。這是一條徹頭徹尾的投降主義路線。要是按照這條路線走下去,抗戰就要失敗,中國的革命就要被葬送,“就一定得一個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中國、中國人民都做牛馬奴隸的前途”。(《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張春橋的《韓複榘》,就是這場喧囂一時的右傾投降主義大合唱中的組成部分。
這篇文章是從韓複榘說起的。張春橋一開始就大肆美化這個在日寇進攻麵前不戰而逃的國民黨軍閥韓複榘,說:“他很天真,一種農民的習氣,很象蘇聯的英雄卻派也夫同誌(注:即夏伯陽)”。並且費了大段筆墨,把韓複榘勾結日寇的賣國罪行說成是“他很簡單,也就很容易地上敵人的當,並且一直上當到底”。張春橋為什麽要這樣起勁地為韓複榘辯護?原因很簡單:在日寇進攻麵前不戰而逃的豈止韓複榘,蔣介石又何嚐不是在日寇進攻麵前不戰而逃。韓複榘在丟棄泰安時,就曾在一份電報上批道:“南京已失,何況泰安?”正因為如此,所以投鼠未免忌器。張春橋正要把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不戰而逃的蔣介石裝扮成抗日救國的“領袖”,所以,在這裏就不能不開脫韓複榘,為吹捧蔣介石留下餘地。
果然,圖窮而匕首現。文章作到後邊,主題就點出來了:“現在韓複榘是槍斃了!這一點證明了蔣委員長領導下的國民政府抗戰的決心,也證明了蔣委員長為了對日戰爭最後的勝利決心改造已有的軍隊,就是說:在現在軍隊的基礎建立統一的國防軍!”
這段挖空心思寫出來的曲曲折折的文字,很值得我們逐字逐句地仔細讀一讀。
“現在韓複榘是槍斃了!這一點證明了蔣委員長領導下的國民政府抗戰的決心”。這層意思比較明白。槍斃韓複榘,本來是國民黨反動派內部的明爭暗鬥,是蔣介石消滅異己的慣技。張春橋卻說:不對!“這一點證明了蔣委員長領導下的國民政府抗戰的決心”。他在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已經說過:“這時候全國上下都在蔣委員長領導底下對日作戰。”“現在”,又煞費苦心地找出“這一點”來“證明了”蔣介石確確實實是有“抗戰的決心”的。於是,蔣介石就儼然被裝扮成抗日救國的“領袖”了。於是,張春橋一夥大肆鼓吹的向蔣介石投降的投降主義路線就有了理由了!
“也證明了蔣委員長為了對日戰爭最後的勝利決心改造已有的軍隊,就是說:在現在軍隊的基礎建立統一的國防軍!”這層意思更加重要。“已有的軍隊”,自然包括當時“已有”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並已在抗日戰場上取得許多輝煌勝利的八路軍、新四軍和一切抗日武裝在內。這些軍隊該怎麽辦?張春橋說:要“改造”。“改造”成什麽?“改造”成由蔣介石來統一指揮的“統一的國防軍”。這樣做,據說又已被“證明了”是“蔣委員長為了對日戰爭最後的勝利”才下的“決心”。誰要是反對,他們就可以倒打一耙,給你橫加上破壞“對日戰爭最後的勝利”的罪名!
文章到最後,張春橋在大書特書的“我們主張”中,引了洛甫(注:即張聞天)的話寫道:要“實行統一的軍事指揮,統一的作戰計劃,統一的教育與紀律,統一的裝備與供給”。一疊聲連說了四個“統一”。可見他們的心情是何等迫切。要把人民軍隊的一切統統都“統一”到國民黨反動派總頭子蔣介石手裏。要讓中國人民交出武裝,向國民黨反動派全麵投降。張春橋瘋狂推行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的醜惡嘴臉,至此不是暴露得一清二楚了嗎!
這年十月,毛主席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務。”毛主席著重強調了:“我們的方針是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既統一,又獨立。”又指出:“中國前有陳獨秀,後有張國燾,都是投降主義者;我們應該大大地反對投降主義。”這是對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的最有力的批判和清算。
抗日戰爭前夜,張春橋推行王明右傾投降主義路線,鼓吹“國防文學”,揮舞大棒,圍攻魯迅。魯迅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向敵人“獻媚或替‘他們’繳械”。抗日戰爭初期,他繼續堅持推行王明右傾投降主義路線,鼓吹“建立統一的國防軍”,要把人民軍隊的領導權拱手交給國民黨反動派,並把這一切說成是“為了對日戰爭最後的勝利”的需要。這就更是向敵人“獻媚或替‘他們’繳械。”從“國防文學”到“建立統一的國防軍”,前後如出一轍:都仿佛出於民族利益的需要,高唱“統一”,主張把什麽都“統一”到國民黨反動派手裏,“統一”到蔣介石手裏,向他們實行全麵投降。
說到這裏,我們不禁想起: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為了鎮壓革命人民,鎮壓抗日的愛國運動,在蔣介石親自導演下,出現了一個反動的法西斯特務組織——複興社。他們製造了一整套法西斯理論,打著“民族複興運動”的旗號,瘋狂叫囂“一個領袖一個黨”,高唱什麽“如要集中力量,統一指揮,必須堅決主張領袖獨裁”,“擁護唯一的最高統帥蔣委員長統一中國”,準備在“統一”的旗號下消滅中國共產黨和一切抗日愛國力量。一九三八年三月,張春橋已經到了延安。他對於當時毛主席、黨中央的政策明明是知道的,對於當時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日戰場上已成為主要力量的事實明明是了解的,但是他卻寫了這樣一篇吹捧蔣介石、鼓吹向蔣介石全麵投降的反動文章,在國民黨統治區的漢口,由叛徒丁玲主編的刊物上發表。他的腔調,他的手法,又都和複興社的法西斯叫囂如此相似。這一切,不是十分發人深思嗎?
“假的就是假的,偽裝應當剝去。”現在是還張春橋這個資產階級陰謀家、野心家以本來麵目的時候了!讀一讀三十八年前他所寫的《韓複榘》這篇反麵教材,剖析一下他的過去和現在,很可以幫助我們擦亮眼睛,識別和揭露那些混入革命隊伍的假“左派”、真右派。這對我們理解當前粉碎“四人幫”陰謀篡黨奪權的鬥爭,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