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心平氣和的討論

美國的文化鼓勵融合。加拿大的文化更趨向於文化馬賽克,鼓勵多元化,這才有了聯邦之下法語省和英語省的求同存異,和平共處。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當年的原住民抵擋不住西歐進入的外來者,不得已跟他們分享這片大陸的控製權開始,他們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從此改變。

波大提到的第一點第二點,以前加拿大做得很不好。所謂的兒童保護組織在不了解原住民文化習俗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標準強行介入,剝奪了很多原住民家庭對自己孩子的監護權。來自“先進”文化的傲慢,在這片土地上幾百年來一直存在著。往好裏說,這有點兒像很多父母對待自己孩子的控製行為。“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這估計也是人類社會強者對待弱者比較通用的方式吧。

在最高法律的層麵上早期英國女王是跟原住民訂立了平等合作協議的。但是在執行層麵,實際的弱者卻不可避免的被強者欺壓,機構層麵,個人層麵上都是如此。恃強淩弱本身就是人性。幾百年來,在北美大陸上,叢林社會,弱肉強食。普通人生存大不易,受到良好教育的有良知的人終究是少數。隨著技術革命和現代社會的發展,本地的文明進程終於來到一個時間節點,

當代的觀念認為原住民子弟寄宿學校製度最大的惡是阻斷了原住民文化的代際傳承。原住民子弟中聰敏好學同化融合得很成功的少數佼佼者也確實通過這個教育係統進入了主流社會,成為政府高官,企業高管,大學教授,也有比例不小的一批原住民子弟離開了保留地成為普通加國社會的公民。現在這些人正在用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反哺他們的原住民社區,積極推進政府關於原住民政策的革新。加拿大原住民的處境正在加速變好中。這個長達幾百年的幾乎被種族滅絕,但依然頑強不息,終於即將迎來反轉的原住民的奮鬥史,挺讓人唏噓的。

還記得曾經的南美原住民,瑪雅人創造的獨特文明嗎?已經完全湮沒在曆史裏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