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琴嫁羅榮桓後,“戰死”的前夫回來了,主席如何解決三人尷尬
戰爭年代的稀奇事數不勝數。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羅榮桓就遇到過這樣一件尷尬事——自己的新婚妻子林月琴婚後不過幾天,突然得知前夫並未戰死、從前線回到了軍中。這讓她的改嫁成了“背叛”。
一個妻子,兩位丈夫,怎麽處理?在大家都不知道怎麽解決這件事的時候,協調矛盾的工作,居然落到了毛主席頭上。
充滿變數的戰時愛情
林月琴1914年出生於安徽,父親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在15歲時就加入了共青團,16歲入了紅軍,先後做過宣傳、後勤工作。在紅軍的大家庭裏,她認識了吳先恩,與他戀愛並結婚,攜手走過了艱苦的長征路。
長征結束後,林月琴去延安讀黨校,吳先恩則被編入紅四軍,走上了西征的路。紅四軍的西征,遭到了慘烈的失敗,幾乎全軍覆沒。林月琴在黨校裏,冷不丁地聽到了吳先恩犧牲的消息,悲痛欲絕。
林月琴這個人,從小就在坎坷中培養起堅韌不拔的心性。
她十幾歲時,已經靠自己的能力當上了當地蘇區兒童局的局長,後來在父親的牽連下,她不得不被撤職,轉頭就來到紅軍,從小兵做起。在紅軍做出一定成績後,她還曾因得罪張國燾被降職。
吳先恩傳來噩耗這年,她隻有23歲。麵對丈夫的離世,林月琴並沒有一蹶不振,依然像往常一樣工作,隻是話明顯比以前少了,不像從前那樣愛說愛笑。
她的變化,被身邊的朋友看在眼裏。大家都知道她堅強,哪怕心裏有苦處,也不會主動說。大家都盼著她早點遇到新的對象,從過往的失落中走出來。
一個周末,林月琴的同學劉桂蘭邀她去家裏做客。林月琴沒當什麽大事,按時過去了。
進門時,她看到一幫革命男女在屋裏談天說地,氛圍輕鬆又熱烈。她進去和劉桂蘭打了個招呼,就自己在一旁坐下。
沒過幾分鍾,一個叫馮文彬的同誌上來和她搭話,不停地問她的個人情況。
在交談中,林月琴得知這個人是組織部的,還以為他問話是為了工作,便大大方方地一一作答。
那個時候她還不知道,劉桂蘭邀她過去,實際上是一場相親。馮文彬過來和她說話,其實是去替羅榮桓了解情況的。
屋子裏一共就那麽幾個人,林月琴自然也注意到了羅榮桓。他和大多數戰士不一樣,歲數看上去有點大,戴個眼鏡,文質彬彬的。
那天下午,大家都有說有笑,隻有林月琴和羅榮桓沒怎麽說話。
聚會結束後,林月琴留下幫劉桂蘭收拾屋子,她悄悄地問了一句:“馮文彬旁邊那個人是誰呀?”
劉桂蘭笑了:“那是咱們的領導,羅主任呀!”
林月琴聽到後,沒說什麽話,隻是臉頰泛上了一點紅。
劉桂蘭問:“你覺得他怎麽樣?”
林月琴聞言,居然有點惱怒:“你這是什麽意思!”
劉桂蘭看著她害羞的反應,暗自竊喜——看來,這兩個人有戲。
自由戀愛的革命姻緣
劉桂蘭的直覺是對的,那天聚會過後,羅榮桓也記住了林月琴——可以說,不僅僅是記住,更是一見鍾情。
羅榮桓的感情經曆和林月琴一樣,也有些坎坷。他於1902年出生於湖南,比林月琴大12歲。
和林月琴的家庭不同,羅榮桓的父母思想比較傳統守舊,見到兒子成了進步青年,他們比起自豪,更多的是擔憂。
羅榮桓17歲時,家裏給他定下一門親事,希望能借此把他綁在家裏,讓他別再出去鬧革命。
然而,思想一旦進步,就回不去了。羅榮桓向家裏提出了條件——要是他同意結婚,父母也必須同意他繼續革命。父母同意了他的條件。他們都低估了羅榮桓的革命信仰。這個婚雖然結了,但注定名存實亡。
說實話,這個法子要是幾年後再用,可能真的會有羅家父母預想中的效果。而當時的羅榮桓滿腔少年心氣,正是不服管的時候。
他中學畢業後進了大學,受到進步氛圍的感召,更不願回去做父母身邊的乖乖兒,進一步確立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一直在參與民主運動。
1927年,25歲的羅榮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接受組織的指派,在湖南、湖北多地參加革命運動。故鄉那個屬於自己的小家,他是完全顧不上了。
當他決定和毛主席一起上井岡山的時候,他給家裏的妻子寄了一封信,解除婚約。他必須斬斷自己的過去,迎接更加殘酷,也更加光明的未來。
革命誌士,命運大多數都是凶多吉少。他不能連累這位無辜的妻子,也不想耽誤她的青春。他們離婚了。在這之後,羅榮桓對婚戀之事徹底沒了興趣,一心撲在革命工作上。
遇到林月琴這年,他已經35歲了,擔任紅軍第一軍團的政治部主任。
周圍的人看他長年獨身一人,都為他的終身大事發愁。雖然他在軍中建功不少,但即使在大齡單身青年裏,他也是個“元老”級別的人物了。一個這麽優秀的首長,身邊居然沒個知冷知熱的人,大家都覺得不行。
幸好,林月琴出現了。她年輕但堅強踏實,長相清秀,做派沉穩。他們倆一個是年長的領導,一個是年輕的戰士,不方便直接表明心跡。於是羅榮桓就繼續拜托劉桂蘭,希望她能幫忙製造機會。
劉桂蘭的小伎倆,完全逃不過林月琴的眼睛——她三天兩頭就請林月琴到家裏聚會,參與的同誌一波又一波,隻有羅榮桓每次都在。這人偏偏又是個“木頭”,話完全不像別人那樣多,說他是來這裏和朋友談天說地的,有誰信?
神奇的是,林月琴並不反感劉桂蘭的花招。經曆了坎坷的少年時代,林月琴學會了一個重要的道理——過去的事必然會過去,沉湎於往日的痛苦,隻能白白造成自己的不堪。
身為一個革命戰士,她不能把全身心都交代在痛苦當中。因此,當新的愛情來臨時,她並不會拒絕,而是全力向前,擁抱新的生活。
在劉桂蘭暗戳戳的試探下,林月琴表示出肯定的意願。
劉桂蘭開心得不行,一次聚會過後,她把所有人都支走,屋子裏隻剩下林月琴、羅榮桓兩個人。
這層曖昧的窗戶紙,是時候讓兩個當事人捅破了。
“牛郎織女” 喜結良緣
羅榮桓不是毛頭小子,林月琴也不是不懂事的小姑娘。二人相對,少了一絲莽撞,多了一絲珍重。他們溫情地坐在一起,輕聲交談,了解彼此的過往。他有過妻子,她也有過丈夫。很多不為人知的尷尬與辛苦,他們居然能在彼此身上得到共鳴。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所謂的“緣分”,並不是來得轟轟烈烈,而是來得正是時候。
羅榮桓所在的後方政治部,和林月琴就讀的黨校就隔著一條河。這條河並不深,有十米寬。於是,林月琴和羅榮桓經常趟水過河,和對方約會。
在羅榮桓心中,這樣的自由戀愛,是難能可貴的。他很珍惜自己和林月琴的緣分,每天都活在幸福中。
春暖花開的時候,延河上遊的冰雪融化了,河也變寬、變深。
林月琴怕危險,不讓羅榮桓再蹚水,而這對戀人又忍不住相思之苦,每天同一時間,他們都來到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很多同誌知道這回事,都開他們的玩笑,說他們倆是“牛郎織女”。
後來,有熱心的同誌跟政委申請,說羅榮桓需要一匹馬。
當時的政委王平心裏門兒清,哈哈一笑道:“這匹馬,是不是得拿喜酒錢來換?”這說明,軍中從上到下都很支持、很看好羅榮桓與林月琴的愛情。
幾天後,一匹把牛郎和織女牽到一起的馬,就送到了羅榮桓手裏。
那段時間,他經常在黃昏時分出去“練馬技”。有小戰士問,羅主任不是已經打過很多仗了嗎,怎麽現在還需要訓練騎馬?旁邊的人都哈哈大笑,誰不知道,所謂的“訓練”不過是說辭,他們的羅主任害羞了!
每天,羅榮桓都騎著馬趟過小河,和林月琴約會。在清亮的小河邊,在依依的楊柳下,一段革命愛情緩緩地生根、發芽。
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的革命兒女沒有那麽多繁瑣的規矩,很快,林月琴與羅榮桓就向組織申請結婚,順利通過。
林月琴把羅榮桓的小屋打掃幹淨,清理一下地毯,把陳舊的被褥洗洗曬幹,就這樣完成了新房的布置。
1937年5月16日,羅榮桓與林月琴的喜宴在軍中舉行。
飯桌上的菜,隻有清湯麵條,加上幾根青菜、一把蘿卜絲。這在當時,已經算是一頓好飯了——不是逢年過節,誰能吃上一口白麵?大家捧著碗聚在一起,臉上都露出喜悅的笑容,不僅為了一口好吃的,更是發自內心地祝福這對經曆坎坷的新人。
前夫回歸 何去何從
然而,幸福的日子沒過幾天,林月琴突然得知了一個讓她心情複雜的消息——吳先恩沒死,不僅撿回一條命,還安全回到了延安!
西征慘敗時,吳先恩並沒有被敵人抓走。我方戰士節節敗退時,吳先恩和六七個人一起突出重圍,後來與其他三個小隊的人匯合,組成了一支40餘人的騎兵隊。這40個人一路躲避追捕,一路打、一路逃,行進到黃河一帶時,隻剩下包括吳先恩在內的3個人。
吳先恩一心要回延安,強撐著身體一路往前走。而他身邊的兩位戰友,都在路上留下了,要求養傷。就這樣,整個西征部隊,隻有吳先恩一人經曆重重險阻,回到了紅軍的大本營。
殘酷的是,他從甘肅輾轉回到延安,麵對的居然是妻子改嫁的狀況。他實在是無法理解,也不能接受。
林月琴心裏十分愧疚和難過。組織上了解到他們的情況,也十分為難,到底該勸誰?
吳先恩已經夠不容易了,而林月琴和羅榮桓已經生米煮成了熟飯,難道要讓他們兩個離婚嗎?
吳先恩回來時,正好趕上羅榮桓上前線打仗,林月琴覺得自己不能在他缺席的情況下做決定。
羅榮桓回來之後,思索良久,還是覺得自己不能做奪妻的小人,在家準備了一桌酒菜,打算請吳先恩過來吃一頓,勸他和林月琴重歸於好,自己則退出他們的婚姻,成全原配夫妻。
然而,同誌們三催四請,吳先恩都不去赴約。一方麵,他心裏非常不滿,另一方麵,他對林月琴心裏已經有了疙瘩,既不願意同她做回夫妻,也不願意落人下風。
情況僵在這裏,所有人都一籌莫展。
最後,毛主席出麵了。
實際上吳先恩的問題,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問題。吳先恩是紅四軍的人,安撫吳先恩,可以說是一種政治措施。
可是,和所有人想象得不同,毛主席最先找去談話的,並不是吳先恩,也不是羅榮桓,而是林月琴。他問她,你覺得應該怎麽辦?這兩個丈夫,你想跟誰?
他給了林月琴最大程度上的尊重。這是一個女人影響一生的決定。毛主席說:“你的決定就是我的決定。”
林月琴並沒有猶豫多久,她已經愛上了羅榮桓,這種感情,和吳先恩是不同的。她堅定地回答,自己要和羅榮桓過下去。
毛主席不去評價她的選擇,平靜地說:“那你去看看吳先恩吧,和他商量商量。這樣對你們三個人都是公平的。”
戰爭給了人苦難,也會給人一種古怪且溫暖的寬容。吳先恩和林月琴,一直缺一場推心置腹的談話。毛主席給他們倆砌了一個台階,兩個人便默契地走了下來。
最後,吳先恩同意了林月琴改嫁的決定,與她握手言和,祝她從此幸福。曾經並肩走過長征的眷侶,如今帶著平靜的祝福,徹底告別了彼此。
幾年後,吳先恩組建了新的家庭,林月琴則和羅榮桓攜手相伴一生。羅榮桓久經沙場,落下一身傷病,61歲便因病去世。他死後,林月琴終生未嫁。
在這件事裏,心裏最煎熬,也最容易受人指摘的,就是林月琴。而她的每一步選擇,其實都沒有錯——她接受曾經愛人的逝去,也勇敢選擇新的人生。她是一個充滿勇氣的、堅強的人。我們都應該明白,勇於做出未來的選擇,比沉溺舊事更值得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