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日本以後一定會認祖歸宗,加入中國

本帖於 2025-02-24 21:54:57 時間, 由普通用戶 f2022f 編輯

貞觀四年到乾寧元年期間的時間當中,日本一共任命過19名遣唐使。

來到唐朝進行學習的日本留學生基本上都是政府出資資助其攻讀的學生,可稱其為官費生,遣唐使相當於這些留學生在外的監護人。

麵對這些從國外來到當地求學的學生,唐朝的態度非常包容開放。外國留學生基本上都會被安排到都城長安的國子監進行學習。教育內容可基本分為留學:國子學.....算學。

 六學可基本分為兩大學習方向,其中三本主要以儒學經典為代表,對學生的核心思想進行教育;另外三本則以專門的知識為重心,教導其掌握盛唐更為先進的人文知識,學習期間由國子監的教授悉心教導,傾囊相授,這也就促使其中的多人在學有所成之後回到祖國貢獻許多。

許多後人在看這段曆史的時候倍感意外,學習儒家經學的外國學子並不會因為外國人的身份而被限製入仕的機會,同樣擁有入仕為官的機會,並且唐朝政府會為國外學子設置專門的的考試,其表現了唐朝開放的為官思想。

從種種條件來看,這樣的交流機會確實十分不易,兩國在學子求學一事上都表現出統一的積極態度,但並不意味著這一切都十分輕鬆。因為日本遣學子留學的機會每二十年才有一次,故而留學生的學習時間被迫延長至相同的時間。

 八九歲的青年光景進入唐朝進行學習,也意味著他們能離開的時候也是將近四十甚至更甚的中年人。這些留學生完成學習期限以後,一般都會被召回。

存在部分學生不願意回到祖國,留在唐朝進行發展的情況。往往這些人都是考中進士,可以在唐為官者。好比留在唐朝的為官者-金雲卿,參加專門考試-金貢科,官位可致都督府司馬,在唐時間長達25年不止。

最為有名者當屬阿倍仲麻呂,開元年間中進士, 前後擔任多項重要官職。一生於母國和大唐本土之間來回往返,最終老死在唐朝的土地上。雖然並不缺少日本留學生在中國入仕為官的記錄,但是對比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在唐入仕的記錄,日本在中國入仕為官的數量並不高。

 形成這一點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留學生的重心更多傾向於將大唐學習的知識係數帶回祖國。

部分選擇留在唐朝並入官為仕的大臣也為唐朝政府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吉備真備在大唐為官期間,重修大學釋殿之儀等重要貢獻,回到國內也帶去了重要的知識。因其貢獻突出,憑一己之力,官位升至正二品。

所有跟帖: 

隻配下跪的民族,中國不要。:) -wenyi1- 給 wenyi1 發送悄悄話 wenyi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2:56:3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