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米的曆史不足百年,為何能夠後來居上?和這兩個國家有關係

東北大米的曆史不足百年,為何能夠後來居上?和這兩個國家有關係

2019-12-22 06:20:26 來源: 吃貨曆史觀  舉報

  • 4
  •  

2004年,歌手龐龍的一首《家在東北》,唱出了很多離鄉遊子的鄉愁,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

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啊,那裏有滿山遍野大豆高粱

相信對抗曆史熟悉的朋友,對這句歌詞或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並讓我們回憶起那首經典抗戰歌曲《鬆花江上》:

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

兩首歌曲中都提到了大豆和高粱,這兩種農作物在上世紀初的確是東北地區的主要農作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卻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那就是水稻地位不斷上升,尤其是筆者的家鄉黑龍江的三江平原,相較於高粱,更為多見的其實是水稻。

雖然中國種植水稻的曆史已經有幾千年了,但東北種植水稻的曆史卻隻有一百多年,如果按照大規模種植算起,也就幾十年而已,但這卻不影響東北後來居上,成為高質量大米的代名詞,以至於現如今大大小小的超市糧店都能看到東北大米的身影。那東北大米為何能夠後來居上呢?這和兩個國家息息相關。

最早的水稻種植者

水稻源於中國,而後傳播到了現在的朝鮮半島和日本,而伴隨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水稻的主產區也從黃河流域變更為江南地區。江南多水網,且氣候濕潤十分適合水稻的種植,在品種改良後甚至可以普遍做到一年兩熟,從此江南地區成為中國的魚米之鄉,天下糧倉。

北方則因為氣候原因,多種植小麥等農作物,這點也是初中地理學過的內容。正因如此,江南的水稻品種大多是無法適應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的寒冷氣候,也不會有人會去吃力不討好的去培養這類抗寒品種。但朝鮮人和日本人卻沒有別的選擇,雖然國土靠海,受一定的海洋其後影響,但這另個國家屬於典型的土地資源缺乏的國家,自然想充分利用每一塊土地,所以便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去培育擁有抗旱屬性的水稻品種。

鴉片戰爭以後,清朝的關禁政策逐漸鬆動,山東與河北等地的百姓便開始向關外轉移,與此同時,部分朝鮮農民也開始越過鴨綠江進入東北,並嚐試在東北地區種植水稻。雖然東北的黑土地十分肥沃,但最初的嚐試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每畝產量很不盡如人意。但這批朝鮮農民卻是第一批嚐試在東北種植水稻的人。

開始大規模種植

緊接著時間進入二十世紀,出於甲午中日海戰中對日本的仇恨,清政府竟然相信了沙俄的鬼話,邀請沙俄來製衡試圖霸占東北的日本人,並同意了沙俄修建中東鐵路的要求,為此還掏出真金白銀成立了華俄道勝銀行(本金自然打水漂了)。這明顯就是引狼入室,於是在1904年爆發了中日戰爭,戰爭的結果是日俄以長春為界限瓜分了中國東北,中東鐵路也從長春一分為二,長春到旅順這段歸日本,也被稱為南滿鐵路。

戰爭結束後,日本開始大規模的向中國東北進行人口轉移,並號召日本農民開發東北,這批人因此也被稱為開拓團。這其中就有不少人來自日本的北海道,那裏的氣候與東北十分近似,所培育的水稻品種也十分適合中國東北的氣候環境,於是日本南滿鐵道株式會社開始出資金,幫助這批日本移民大規模種植水稻。現如今東北很多特產大米(如五常大米),在品種上或多或少都有當初日本開拓團留下品種的影子。

上世紀70年代,伴隨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便迅速進入蜜月期,成型於日本北海道的水稻旱育苗技術也被傳入到東北,並迅速普及開來。在此之前,人們種水稻都是大都是采用直播的方法,不僅產量低,而且成活率也不高。想當初是中國將水稻種植技術傳播到日本,現如今日本又以另一種形式回饋了中國,成就了一段佳話。

這就是為何,在今年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中,會有多個來自日本的水稻品種參賽,並與中國本土品種並列金獎(見注釋1),因為中國和日本的水稻品種本身就頗有淵源,算是一衣帶水了。

注釋1:日本魚沼的“越光米”,和來自黑龍江省五常市的,黑土地牌大米“五優稻4號”,脫穎而出!奪得本屆大米節的金獎!

注釋2:南方人喜食大米,每年人均消耗大米160公斤左右,而北方年人均消耗才18公斤左右,所以南方種植的水稻大部分都被本土消化了,因此市麵上南方大米並不多,反倒是東北大米很常見。

注釋3:東北大米多為粳米,不僅顆粒飽滿,口感和營養也都屬於上佳,又因為是一年一熟,雖然有漫長的冬季,但核算下來東北大米的生長周期長達五個月,遠超過南方水稻的生長周期,因此東北大米積累的營養物質更多,更豐富。

 

所有跟帖: 

東北的土質好啊。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0:01:47

中國南方種植的以秈米為主,東北大米來源於日本改良品種,以粳米為主。樓下幾個又碎了一地玻璃心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0:10:02

東北大米曆史非常短,也就是甲午前後開始。要是明清就大規模種植,滿清就無需搶掠入關了 -jinjiaodw- 給 jinjiaod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1:25:47

中國東北種日本水稻,難道不是一種罪過嗎? -馮墟- 給 馮墟 發送悄悄話 馮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0:15:11

哈哈,那中國的青銅器,鐵器,炸藥,蒸汽機,半導體,還用不用啦?每一個劃時代的進步,都不是中國發明的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0:17:00

抵製日貨,從抵製東北米做起。 -馮墟- 給 馮墟 發送悄悄話 馮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0:20:36

吹噓東北米,就不知道是什麽性質的行為了。 -馮墟- 給 馮墟 發送悄悄話 馮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0:28:32

明擺著掛羊頭,賣狗肉。把日本貨裝上東北樣詐騙。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0:31:36

詐騙事小,賣國事大。 -馮墟- 給 馮墟 發送悄悄話 馮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0:39:41

主要是毛時代開發北大荒。鄧時代就等著摘桃子。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0:32:25

的確,工業是鬼子建立的,農業是CCP弄的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4/2025 postreply 20:42:30

我有個朋友的老公就是80年代去日本念的大學,日本政府出錢 -willows- 給 willows 發送悄悄話 willow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5/2025 postreply 05:24: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