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務省2018年白皮書【墟:原為英語,本人編譯】
回顧40多年來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日本自1979年開始向中國提供政府開發援助(ODA),為日中關係的重要支柱之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用於解決中國沿海地區的基礎設施瓶頸、環境治理、衛生醫療等民生領域的改善、人力資源開發等,為維護和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作出了貢獻。通過日本政府開發援助發展經濟基礎設施,中國經濟穩定發展,改善了中國的投資環境,從而促進了日本企業進軍中國。這導致兩國私營部門經濟關係取得進展。此外,日本的技術合作等努力使得跨境汙染、傳染病等問題的對策成為可能,這些問題也對日本產生了負麵影響。這樣,對華政府開發援助就以一種對日本也有利的形式實施了。
基礎設施領域,大型項目穩步實施,包括京秦鐵路建設項目(ODA貸款)和秦皇島港擴建項目(ODA貸款),促進煤炭從山西省煤炭產區向沿海地區的順利運輸,促進煤炭對日本出口;北京地鐵一號線建設項目(ODA貸款),橫跨北京市中心約13公裏,包括天安門東站和西站,上海地鐵201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萬人次大關的浦東國際機場建設項目(技術合作及ODA貸款)和占北京市汙水處理總量40%的北京汙水處理廠建設項目(ODA貸款)。
在環保措施方麵,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無償援助和技術合作)已成為應對酸雨、黃沙和PM 2.5等跨境汙染問題的對策基地,而重點關注13個省區的造林護林項目(ODA貸款、技術合作和無償援助)為中國森林覆蓋率的提高(從1990年的16.7%提高到2015年的22.2%)做出了貢獻。
在健康醫療領域,擁有1300張床位、入選“中國百強醫院”的中日友好醫院(無償援助和技術合作),被選為北京奧運會指定醫院、被指定為非典疫情期間收治最嚴重病例的醫院,展現了自己的風采。該領域的其他項目包括有助於消除脊髓灰質炎和應對流行病的感染對策(技術合作、贈款援助和ODA貸款),以及中日老齡化社會對策戰略合作項目(技術合作),日本與中國分享自2000年以來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經驗。
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麵,實施青年培訓(技術合作),共接收約5100名中國青年,培養未來國家建設的人才;共接收430餘名交換生(無償援助),旨在增強中國年輕政府官員製定和執行社會經濟發展政策的能力。
此外,在防災領域,針對2008年四川地震,實施了派遣救災隊伍、提供緊急救災物資和重建支持(技術合作)等工作。司法方麵,在製定反壟斷法、公司法、民事訴訟法改革、一般民法製定等方麵提供支持,旨在支持日本企業順利開展經營活動,維護中國經濟秩序。這樣,對華政府開發援助(ODA)針對廣泛領域,迄今為止總計約3萬6000億日元【墟:按2018年匯率,折合328億美元】。
另一方麵,隨著中國的發展,對華政府開發援助規模逐漸縮小,2006年終止一般無償援助,2007年結束新增政府開發援助貸款。相應地,2018年10月安倍首相訪華期間,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本著與中國作為平等夥伴推動日中合作新維度的理念,宣布終止對華政府開發援助。正在進行的技術合作項目將於2021財年年底結束,屆時對華政府開發援助將結束它的使命。
中方回應稱,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安倍首相訪華期間還舉辦了反映兩國經濟合作,包括迄今為止對華政府開發援助的圖片展,安倍首相和李克強總理都出席了。展望未來,日中將考慮新的合作項目,包括發展領域的對話和人員交流,以及在可持續發展目標、氣候變化和海洋塑料垃圾等全球問題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