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和達官貴人家的馬桶一直有專人收集,每天運出城到糞場去做糞餅,這部分貨源因為貴人家吃得好是質量最好的,也有常規的管理章程流程途徑,值得做。剩下普通人家的出產,則是肥勁沒那麽足,貨源又分散,要收集運輸出城,摻土發酵做成糞餅再分賣出去,這部分的管理運輸製作分發的水平不夠高的話,就會成了”豆腐盤成肉價錢“,腳費也是錢呐。沒有強力手段,全盤安排是不容易做起來的。普通人對衛生的要求也低,得過且過吧。反正皇上出來要黃土墊地淨水潑街,滿足了皇帝也就行了。
從需求端看,清朝北京城邊上都是旗人的地,旗人本來也不會種地,對收集糞肥,劃出地方開糞場肯定也沒有熱情;漢人的地都在幾十裏地之外,太遠了。
說到糞肥很貴,想到楊絳寫的下鄉時做的廁所,也是因為這幫人有錢吃得好,糞肥質量高,連糞缸都被連根偷了(一個大缸也是要花不少錢的吧)。還有人回憶集體去大水庫出工,蹲廁所的時候,附近村民甚至把鐵鍬直接杵到PG地下等著;競爭升級的時候甚至還給大號的送煙卷。也是因為修水庫的民工夥食好,有肉吃。
說到修水庫民工有肉吃,我記得80年代有一天北京晚報上有一篇報道,講新舊對比,過去民工在官廳水庫十三陵水庫上,幾百人殺一口豬做懶龍,到八十年代,一百民工殺四頭豬,都是做懶龍吃,那質量翻了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