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我去吉林省靖宇縣的深山老林裏進行航空物探實習,北京航測隊九零一分隊將在那裏進行航空磁測。七月十一日清晨,我們一行十幾個同學從長春出發,取道吉林市,當晚到達長白山西麓的朝陽鎮,在旅館住一夜。次日乘汽車去靖宇,一路翻山越嶺,於黃昏時分到達靖宇縣城,住在縣委招待所。我們的駐地在靖宇林場,位於縣城以西,直線距離大約六公裏。第二天,北京航測隊的汽車不在駐地,我們隻好在縣城停留一天。這裏屬於高寒山區,早晨天氣像秋天一樣涼爽。縣城比一般的公社所在地大不了多少,沒有柏油路,沒有大商店,一小時逛遍全城。
十四日上午,我們冒雨乘敞篷解放牌汽車前往目的地,在崎嶇的山路上行駛了半個多小時,進入一個相對平坦的山穀,這裏有一座小鎮,是靖宇林場所在地。林場有七、八十名職工,大多是從山東闖關東過來的“盲流”。北京航測隊在林場附近修建了一個臨時飛機跑道,已經施工兩年多了,當時正在進行收尾工作。林場小學已經放暑假,男生住在小學的一間教室裏,每人一張行軍床。教室門前是一個籃球場,籃球場南邊是嘩嘩流淌的青龍河,趟過河水便是生機勃勃的原始森林。河邊成了我們洗漱和洗衣服的地方,河水冰涼清澈,有時渴了也用手撩幾口水喝。
我們到達時,民航機組和九零一分隊的部分人員已經到位。在飛機到來之前,我們查閱資料,熟悉當地的地質和地形,幫助機組架設電台天線,做些飛機跑道建設的收尾工作。跑道兩頭的樹木伐倒了許多,橫七豎八躺在地上,大家將一些樹幹扛到停機坪,鋸成幾段,用大斧頭劈成劈柴。掄大斧頭的功夫練得不錯,三四十厘米直徑的圓木,二、三斧即可劈開。
為了熟悉駐地周邊的地形,我和兩個同學去攀登附近的製高點“饅頭山”。我們沿著沙石路向西走了幾公裏,來到山的北側,然後進入樹林向南進發。樹林裏沒有地物參照,也看不到山峰,很容易迷路,我們隨時用羅盤修正前進方向,最終到達青龍河邊。渡過青龍河即可上山。這幾天經常下雨,河水暴漲,水流翻騰激蕩。我們沿著河流尋找適宜的渡河點,最終選定一處河中岩石比較多,水比較淺的地方。這裏水流較急,隻要不跌到,就不會被水衝走。大家以樹枝為拐杖保持平衡趟過青龍河。
過河便是二十幾米高的直立山崖,像一麵牆似的,兩邊雜草叢生,次生灌木密集。仔細觀察這麵“牆”後,確認可以攀登。我們借助著石縫、突出的岩石、樹枝、甚至野草向上爬,眼睛緊緊盯住上麵可以抓住的物體,不敢轉頭向下看。偶爾向下看一眼,嚇得膽戰心驚,下肯定是下不去了,隻能勇往直上。爬到一多半的高度上,我貼在岩壁上休息片刻,想到這裏是當年抗聯與日偽警察部隊周旋的地方,也許抗聯戰士曾經背著槍支攀登過這塊岩石,而且就在此處停留過。再看看我們輕裝簡行,沒有追兵,沒有糧草之憂,頓時信心百倍,一鼓作氣攀上崖頂。
崖頂上地勢相對平緩,觀察地形後,取道西坡登上山頂。站在高山之巔,眼前豁然開朗,發現這是一座馬蹄形山,馬蹄缺口朝南,我們所在之處是馬蹄的西翼。在駐地看到的隻是山體東翼,因看不到西翼,故稱其為“饅頭山”。極目四望,茫茫林海,無邊無際,沒有公路,沒有村落,地麵勘探工作根本無法開展,更進一步認識到航空物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們沿著山脊走到山體東翼最南端,從東坡下山,再向北行,穿過密林,便看到遠處跑道旁邊的帳篷了。確定方位後,取直道穿林過河回到駐地。
1976 靖宇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