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ZT)
文化大革命,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的一場全國性政治運動,於1966年5月16日—1976年10月6日間發生在中國大陸境內。文革由毛澤東發動和領導,各方對其目的存在不同看法,但一般認為其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出台的《五一六通知》,普遍認為文革長達十年之久,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並受到鄧小平等人及其後中央領導層的全麵否定,被後世負麵評價為十年內亂、十年動亂、十年浩劫。
文革在發動後的一兩年內達到高潮,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的階級鬥爭,自1967年1月的一月風暴起,全國造反派大規模奪權、建立革委會以取代黨政機關,公檢法體係被摧毀,大規模武鬥導致全麵內戰,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也達到頂峰。至1968年夏,紅衛兵運動基本被壓製,由工農兵組成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開始進駐各單位,其中軍隊占主導地位;此後,“清理階級隊伍”、“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等政治清洗席卷全國。部分中共領導人權力遭到剝奪,民間黑五類及子女遭到廣泛迫害,當政者互相爭權內鬥、導致原定接班人林彪在九一三事件中死亡,黨內四人幫勢力逐漸上升。1975年,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重新修訂了憲法,國家主席和副主席的職務被廢除,平息了之前的爭議,“毛澤東思想”以及文革四大等繼續文革的內容被寫入《七五憲法》。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等人於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發動政變“粉碎四人幫”,持續十年的文革結束。
據不同學者研究估計,十年文革導致的中國大陸非正常死亡人數約為200萬到2000萬不等。自北京“紅八月”起,諸多地區發生了大屠殺,包括廣西文革屠殺及大規模人吃人事件、內蒙古內人黨事件、廣東文革屠殺、雲南文革屠殺、湖南文革屠殺等,亦發生了二十世紀世界最嚴重人為技術災難之一“河南‘75·8’水庫潰壩”。國際上,文革影響了柬埔寨紅色高棉革命、法國五月革命等政治事件。文革期間的武鬥以及官方鼓勵的批鬥、抄家及告密等行為,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體經濟受嚴重影響、受迫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大量文物古跡在“破四舊”中遭紅衛兵破壞。眾多黨和國家領導人被視為走資派而遭迫害,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彭德懷及賀龍、政治局常委陶鑄等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人被下放,習仲勳、薄一波等人被打倒監禁,半文盲農民陳永貴則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此外,文革期間高考停止,上千萬知識青年進行了上山下鄉運動,中國的科研教育遭受重大衝擊,知識分子被蔑稱為“反動學術權威”、“臭老九”,受到廣泛迫害。“兩彈一星元勳”中,姚桐斌被毒打致死、趙九章受迫害自殺身亡,其他著名知識分子如老舍、周作人、梁思成、傅雷、田漢等也受迫害身亡。
這是維基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