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2 12:30 來源: 十分鍾曆史
為使人民生活恢複正常,湖南多地縣政府組織打虎隊,治理虎患。打虎行動開始後,湖南省耒陽縣出了個六十多歲高齡的打虎英雄,打虎記錄突破138隻,就連周總理都親自接見。
這位打虎英雄究竟是何方神聖?他是通過什麽方式消滅這麽多老虎的?
1952年秋天的一天,一個十幾歲大的孩子在田地裏挖紅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一些窮人家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幫助家裏務農。這個孩子家中在土改中分到幾畝地,這幾年在地裏種上紅薯,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孩子懂事,就主動要求到田地挖紅薯。紅薯個頭大,顏色鮮紅均勻。
挖了一會紅薯,他感到有點累了,仰頭坐在地上休息。誰知道一抬頭,竟看見幾條“花紋”在眼前晃來晃去。男孩“啊”得一聲慘叫。那幾條“花紋”正是到田間覓食的幾頭華南虎。男孩拔腿兒就往後跑。可兩條腿哪能跑得過四條腿。不一會兒,這幾隻老虎撲在了男孩身上,隨後張開血盆大口咬向男孩。
64歲的陳耆芳在家中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太陽落山也沒等到孫子挖紅薯回來。他有種不祥的預感,而後趕緊叫上家人到田地找孫子。陳耆芳等人到自家田地一看,眼前的場景嚇得眾人頭皮發麻。
田地裏早已沒有孩子的影子,隻有一雙鞋子和一灘血跡。
陳耆芳認出來鞋子就是孫子的。地上老虎的腳印兒清晰可見。
陳耆芳一下明白是怎麽回事,發了瘋到田頭找孫兒,然而都沒有回音。天色暗了下來,眾人隻能等到第二天天亮再找。第二天一大早,60多歲高齡的陳耆芳就出發找孫兒,可翻遍了村子與山地,都沒有孫兒半點的影子。陳耆芳倒地大哭,不得不接受孫兒被老虎叼走的事實。
孫子遇害後,陳耆芳痛定思痛,決定殺老虎為孫兒報仇。陳耆芳所在的耒陽夏塘鄉,世代有以捕獵為生的家庭。陳耆芳從小就跟著家裏人打獵,是個打獵的好手。不過早些年陳耆芳從不打老虎。一來,老虎凶殘,打虎風險太大;二來,以前家戶是很少見到老虎的,自然很少有機會獵虎。
可最近幾年,不知道怎麽回事,老虎出沒的次數越來越多。
不僅是陳耆芳的夏塘鄉出現很多的老虎,整個湖南省那些年老虎傷人事件頻出。其中,湖南高坪村更有駭人聽聞的百虎圍村事件發生。高坪村本來是湖南雪峰山下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可有幾年村裏的家禽、牲畜總會“不翼而飛”,田地也經常遭到破壞。
後來人們才發現是老虎把他們養的牲畜給叼走,順道破壞了他們的農田。還沒等村民反應過來,山上接連跑下來數十隻老虎。村民粗略一估計,發現竟有上百隻老虎聚集在村子外圍。這些老虎把整個村子圍得水泄不通。一連三天三夜,老虎都沒有退去的意思。趁村民沒有防備,有幾隻老虎衝到村民家中,叼走了很多牲畜,還叼走了一戶村民家中的女娃。
老虎傷人事件頻頻出現,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
湖南各地縣政府動員起來,組織專門的打虎隊,專門獵殺老虎。
湖南省耒陽縣的陳耆芳聽說縣裏組織打虎隊,就決定跟著大家一起打虎為孫子報仇。為確保村民打虎安全,提升打虎效率,耒陽縣政府破例給打虎隊分發一批槍支彈藥,還給打虎隊員補貼三百斤的糧食。
哪個打虎隊打虎數量多,還會得到縣政府的嘉獎,開大會對他們進行表彰。對於陳耆芳來說,打虎更重要的是給孫兒報仇。他收到縣裏的槍械後,就和打虎隊員上山找虎。別人都是戰戰兢兢地向前摸索,陳耆芳報仇心切,大步流星往前走,一旦見到老虎的身影,陳耆芳就會咬著牙,舉起獵槍,嘣嘣幾下就將老虎打趴下。
陳耆芳打獵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由於從小接觸打獵,陳耆芳天生有著敏銳的聽覺和視覺,草叢或叢林中有任何異樣,陳耆芳都可以一眼辨別出來。不論華南虎行蹤多麽隱蔽,都逃不過陳耆芳的眼睛。華南虎這類大型貓科類動物,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行動敏捷,來無影去無蹤,很少發出聲響。這就是老虎最讓人心驚膽戰的一個特點。
陳耆芳的耳朵常常能夠在很遠的地方聽到老虎的腳步聲。和他一起出去打虎,隊員們都有很強的安全感。因此,與陳耆芳結伴而行的打虎隊員總是特別多。每當老虎從草叢中躥出來,陳耆芳都會第一時間用獵槍瞄準它,一槍斃中要害。村民都說陳耆芳身上有一股殺氣,是長久打虎養出來的殺氣。
不過這種殺氣也可能來源於陳耆芳對老虎的仇恨。老虎奪取了他愛孫子的性命,他才如此熱衷於打虎運動。耒陽縣打虎數量不斷上升。幾年之間,就消滅了168隻老虎。其中,有138頭的老虎都是陳耆芳一人打死的。由於陳耆芳打虎數量驚人,1957年底受邀到北京開會,周總理還親自接見了他。陳耆芳的打虎英雄的名號越來越響亮。
久而久之,華南虎在湖南的數量劇烈下降。不知道是因為華南虎被打虎隊的行動嚇到逃離此地,還是因為獵虎運動真的傷及華南虎的種族數量。總之,經過湖南打虎隊轟轟烈烈的打虎運動之後,湖南多地就很少出現老虎的蹤跡。
那麽,這些老虎之前是從哪兒來的?他們為什麽要下山襲擊人類?
打虎運動興起時,湖南當地有些學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探究。經過反複猜想、推敲,學者們終於弄清楚了老虎下山的原因。他們將這些原因匯總發表到湖南的報刊雜誌上,揭開了人們的疑惑。原來,湖南或者說中國乃至世界大多地方,從上古時期到現代,就一直保留著人類打獵的習慣。
從前人類數量很少,打獵的頻率與獵殺的動物數量也很少,人類與動物相互之間保持著一定的生態平衡。然而到近代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民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新中國發展迅速,人口數量也不斷上漲。湖南經過土地改革、治安整改,當地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當地一些獵戶仍舊保持著打獵的習慣,而且隨著人口增多,經濟上漲,湖南的消費水平顯著提高,人們對食物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很多獵手都會把打來的獵物拿到集市上去賣,換來的錢可以貼補家用。換的錢多了,就會比以前打獵更加賣力,還會讓自己的親朋好友都加入到打獵的行動中。
這些獵手為確保打獵安全,都是選擇一些行動力弱的獵物下手,比如山間野牛、野豬之類。
野豬、野牛的繁殖速度遠遠比不上人們打獵的速度,時間一長,很多動物的數量快速下降,甚至有一些稀有物種瀕臨滅絕。在湖南炎陵,有一個十分有名的獵手,這個獵手一天內就可以捕獲數隻野物,有時候也會去打虎。
這其中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人們開墾山林,在荒野上修建屋舍,已經破壞了山中野豬、野牛等動物的棲息地。剛開始,這些動物被人的活動逼退到山上,但是山上也有更大的諸如像老虎這樣的天敵,既占領了山頭地盤,還霸占食物等資源。這些弱勢的動物群體就隻能逃到山下,餓到去偷吃人們的莊稼、糧食。
由於這種事件發生次數多,很多地方的政府就鼓勵獵手們去獵捕這些破壞莊稼的動物。如果獵殺一頭野豬,就會獎勵一鬥糧食。如果獵到野牛,就獎勵兩鬥糧食。這樣的獵手隊伍據說有四百多支。很快,這些野豬、野牛就被獵手們捕個幹幹淨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莊稼被破壞的事情發生。
可也僅僅是安分了一些日子,接著就出現多起老虎下山奪食、傷人事件。老虎要比野豬、野牛更難對付,人們對此十分痛恨。而這些老虎下山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們徹底沒有食物的來源。野豬、野牛都送到人們的餐桌上。這些老虎餓急了,就紛紛下山圍攻村民。陳耆芳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虎患”的爆發十分迅速,從1952年起,湖南多地幾乎都是同一時間發生多起“虎患”事件,這才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
而“虎患”爆發的集中性與快速的特點,恰恰證實了這些老虎其實也是迫不得已下山“覓食”。“虎患”的爆發,正是鼓勵捕獵野豬、野牛的行動開始後沒多久發生的。
老虎傷人事件的原因終於查清楚,人們都恍然大悟。不過,為確保人們正常生活,打虎行動還是進行到底。在一定程度上,人們遏製了老虎的數量。曾有過一個關於緬甸大象傷人事件,與打虎事件有異曲同工之處。緬甸等地多大象,一直以來人象生活的還算和諧。可是有一段時間卻一直有大象傷人事件。
這些大象從山上下來,到山下農戶家中,又是破壞良田,又是偷吃人的糧食,最後見到人,還會傷害人的生命。當地人百思不解,為什麽大象會突然傷人呢?後來,當地來了一個調查團,經過一番調查,解開大象傷人的真正原因。原來,正是人不停地開墾荒地,把人象相處的邊界線不斷往山上移去。
不知不覺這些象的棲息地被人給占領,很多大樹、果樹都遭到砍伐,大象沒有食物來源,就憤怒地跑下山頭,破壞人的生存之地。
與其說是破壞,不如說是它們是餓到極限,看到糧食就想啃兩口,淺唱兩口又覺得不合自己胃口,果斷放棄。這樣的情況在當地居民看來,就是大象有意破壞人的田地。
最後,當地動保組織協同當地居民,在山上多種一些果樹,同時對於部分大象進行轉移工作,將它們安置到其他山地,大象攻擊人的事件才得到解決。回顧打虎英雄陳耆芳的事跡,陳耆芳起初也並沒有想以獵虎為生,隻是大自然息息相關,一環扣著一環,沒有一個環節能夠免受影響。
無論何時,人對於自然還應保持一種敬畏的心態,注重對生態係統整體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