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香港保衛戰

 

1941年香港保衛戰
 
 

圖片

1941年聖誕節,香港總督楊慕琦和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在九龍半島酒店簽署了投降書,命令駐港英軍向日軍投降,這一天被香港市民稱為“黑色聖誕節”。英軍號稱能堅守香港半年,日軍預計需要20多天才能攻克香港。但是僅僅18天,這座有著“東方馬奇諾防線”、“第二個旅順口”之稱的城市就失守了,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本文就欲探其究竟。

大陸門戶

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中英簽訂《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1898年中英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清政府將新界租借給英國,租期為99年。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香港經濟日益繁榮,成為一個轉口貿易港。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南京先後陷落。對於國民黨政府來說,香港成為其與英美等國保持聯係的重要門戶。香港還是英美援助中國的物資中轉站,它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了切斷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的物資供應線,逼迫國民黨政府早日屈服,日本方麵意圖占據英屬香港。另外,香港是英國在亞洲的重要戰略據點,日軍擔心盟軍將香港作為海軍基地,威脅其侵占亞洲的軍事行動,因此,日軍企圖奪取香港,作為其戰爭基地。

1938年10月日軍占領廣州後,開始了對香港的封鎖,日軍對珠江、深圳一帶進行轟炸,1939年2月,日軍占領海南島。1940年6月,日軍實施廣九作戰,在廣東寶安南登陸,攻占了毗鄰香港的深圳,完全封鎖了香港。日軍隨即對進攻香港所需的作戰資料進行調查,並調遣了戰機、海軍艦艇等戰略物資,同時掌握了香港布防資料。1941年2月,日軍又在大亞灣登陸,攻占了淡水,切斷了香港通往韶州的運輸線。

1941年7月2日,日本禦前會議正式通過了《適應形勢演變的帝國國策綱要》,批準了“南進政策”。11月5日,日本天皇批準了參謀本部上奏的對美、英、荷開戰的作戰計劃。6日,日軍大本營向中國派遣軍發布了攻占香港的“大陸命第557號”,指示以第23軍司令官指揮的第38師團為基幹的部隊攻占香港,並指示應該遵循的作戰要領,作戰準備應在11月底前完成,對香港的作戰應在日軍進攻馬來亞後立刻開始。12月2日,日軍大本營給中國派遣軍發布了攻占香港的命令。日軍第38師團遂在深圳-香港分界線上展開。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8日,日軍大本營接到南方軍開始攻擊馬來亞的電報後,立即向第23軍司令官酒井隆中將發出“花開”“花開”的緊急電報,這是通知他,日軍已經在馬來亞登陸的隱語電報。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在拍發這一電報後,大本營又以普通密碼向酒井隆拍發了“E方麵(馬來亞方麵)的正式作戰已經開始”的電報,酒井隆收到上述電報後,於上午4時向進攻部隊下達了開始進攻的命令。香港戰役爆發了。 

雙方兵力對比和戰爭計劃

日本方麵,進攻香港的日軍以中國派遣軍第23軍下轄的38師團、第1炮兵隊為陸上進攻部隊,第51師團下轄的第66聯隊作為進攻部隊背後的掩護兵力,駐紮在淡水附近。23軍飛行隊(下轄第45飛行戰隊、第10獨立飛行中隊主力、第18獨立飛行中隊一部、第44獨立飛行戰隊一部)、第2遣華艦隊給予支援。日軍總兵力約為41900人,有209門大炮,60架飛機,14艘艦艇。

英國方麵,駐港英軍陸上部隊有6個正規的步兵營:皇家蘇格蘭步兵團第2營、米德爾塞克斯團第1營、第14旁遮普團第2營、第7拉傑普特團第5營,加拿大皇家來複槍營、加拿大溫尼伯擲彈兵營(以下都用簡稱)。另外還有香港義勇防衛軍(1939年7月,英屬香港政府為應對日軍的威脅,通過了《兵役法案》,規定居港的所有18歲至41歲的英籍男子均需服役,體格強健者可加入香港義勇防衛軍,這是一支民兵部隊,其成員不僅有居港的英國人、還有居港的混血人口、葡萄牙人、華人)、香港華人軍團、炮兵、工兵、護士隊、休斯兵團等陸上部隊。

海軍方麵,駐港皇家海軍有3艘建造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S級驅逐艦,4艘炮艦、8艘魚雷艇及其他艦船。12月8日晚,兩艘S級驅逐艦撤退到新加坡,香港水域隻剩下1艘S級驅逐艦。

空軍方麵,英國皇家空軍在香港隻有3架“角羚”式魚雷轟炸機、2架“海象”式水上偵察機。駐港英軍的空軍力量十分弱小,防空隻能依賴香港各處的高射炮。 駐港英軍總計13539人,有炮台28座、大炮129門、飛機5架、大小艦艇數十艘。

戰略上講,香港缺乏戰略縱深,難以長時間抵禦日軍進攻。駐港英軍的防禦主要依靠位於新界南部的醉酒灣防線和香港島上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火力點。從人數、火力上來看,日軍占據絕對優勢;從人員質量上看,日軍第38師團在廣東作戰2年多,實戰經驗豐富,人員素質較高,而且戰前進行過模擬攻擊機槍碉堡的訓練。駐港英軍在人數、火力上處於劣勢,因缺乏訓練和新兵數量較多,導致人員素質不高。另外,當時香港有大約180萬居民,供水困難。在日軍掌握絕對製空權的條件下,香港成為一座孤壘。

日軍的作戰計劃大致如下:在航空部隊空襲的同時,進攻部隊突破深圳-香港分界線,殲滅分界線一帶的英軍,之後一舉進至大帽山東西一線,做好攻擊醉酒灣防線的準備,以城門水庫、金山為進攻重點,一舉突破醉酒灣防線,進至九龍城區北端。同時以機動部隊在青衣島作戰,包抄英軍左翼的後方,以另一部越過沙田海,在馬鞍山西南登陸,攻擊英軍右翼。攻克九龍半島後,迅速準備對香港島的進攻,計劃在香港島北岸登陸,逐步擴大戰果,占領香港島。駐港英軍分為大陸旅和港島旅兩部分,大陸旅指揮官為華裏士準將,港島旅指揮官為羅遜準將。 大陸旅由蘇格蘭營、旁遮普營、拉傑普特營、香港華人軍團組成,駐紮在新界、九龍半島,依托醉酒灣防線阻擊日軍;港島旅由米德爾塞克斯營、皇家來複槍營、溫尼伯營、香港義勇防衛軍(以下簡稱防衛軍)組成,負責香港島的防衛工作。 

圖片

新界、九龍半島之戰

12月8日上午,日軍飛機空襲了啟德機場、深水埗軍營,日機摧毀8架民用客機,擊沉英軍2架水上偵察機,擊毀1架魚雷轟炸機,輕傷1架魚雷轟炸機。英軍飛機損失殆盡,這讓日軍獲得了香港上空的製空權。與此同時,日本陸軍38師團發動了地麵攻擊,意在突破深圳-香港分界線地區,直取醉酒灣防線,奪取新界、九龍半島。新界、九龍半島英軍的防衛態勢大致如下:醉酒灣防線由英軍3個營駐守,蘇格蘭營防守左翼,旁遮普營防守中間,拉傑普特營防守右翼,由第1香港炮兵團提供火力支援。 

醉酒灣防線始建於1936年,至1938年基本完工。醉酒灣防線建在新界南部和九龍半島北部之間連綿的山峰上,起點在新界葵湧一帶的醉酒灣,由西向東,經金山、城門水塘、畢架山、塞拉利昂、大老山,至西貢的牛尾海。全長約18千米。山上建有大量機槍碉堡、塹壕、炮兵觀測站,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號稱“東方馬奇諾防線”。位於城門水塘一帶的城門碉堡,是醉酒灣防線的總指揮部。如果日軍占領防線,就能居高臨下,俯瞰九龍城區、香港島。 第230聯隊第1大隊組成迂回部隊,由福田攻入錦田平原,奪取青山道,並分兵從沙頭角進攻大埔。 日軍以第229聯隊為左翼,第230聯隊主力為右翼,從羅坊和羅湖渡過深圳河,以鉗形攻勢進攻石湖墟和粉嶺,日軍預計會有部分英軍部署在深圳-香港分界線,但實際上隻有少量英軍前進部隊在此負責爆破工作,英軍前進部隊炸毀分界線上的橋梁後就撤退了,這讓日軍的鉗形攻勢撲了個空。 日軍在分界線上並未見到英軍的蹤影,第38師團司令部做出推斷,英軍將在上水、粉嶺進行防禦,命令日軍繼續追擊。上午11時,日軍主力分兩路南下石墟湖,下午1時,日軍左右兩翼進抵石湖墟、粉嶺,攻向太和市,迂回部隊向錦田平原進攻。 

日軍發現分界線地帶並無大規模的英軍部隊後,進行了重組,第230聯隊第1大隊組成的迂回部隊改編為“青衣島攻略部隊”,目標是拿下青衣島;第230聯隊主力組成的右翼隊改編為“右圍攻部隊”,計劃向油甘頭、白沙橋山、大帽山一線推進,進攻醉酒灣防線左翼,原為左翼隊的第229聯隊組成“左側支隊”,準備橫渡沙田海,從馬鞍山進攻醉酒灣防線右翼;第228聯隊於當天下午3時才抵達深圳,組成“左圍攻部隊”,向草山、九肚山推進,進攻醉酒灣防線中央。按照日軍的計劃,對醉酒灣防線的進攻應由第230聯隊帶頭,第230聯隊在占領錦田平原後,向大帽山推進。9日,第230聯隊進入大帽山以南,威脅醉酒灣防線左翼。 第38師團司令部計劃在3個聯隊進入陣地後,用1個星期的時間做準備,之後以第230聯隊為先導,從大帽山向城門水塘西南進攻。但是第228聯隊“下克上”的魯莽舉動打亂了司令部的計劃。 

第228聯隊長土井定七大佐親自登上草山和針山進行偵察,發現了英軍在城門碉堡的布防陣地。城門碉堡實際上是由數個機槍碉堡組成的防禦體係,碉堡前挖有塹壕,碉堡之間有地道連接。他的注意力集中在303高地上,這一高地位於孖指徑東南,本來是日軍228聯隊進攻城門碉堡的橋頭堡,但他發現城門兩岸均是斷崖,無法通過,越過城門水塘主壩,先攻占位於其南麵的255、341高地,然後沿孖指徑向303高地進攻,更為容易,而且他判斷英軍並未察覺到日軍的迫近,此時發動奇襲,可輕易拿下城門碉堡。但他沒有接到上級的進攻指令,且城門水塘主壩和255高地位於第230聯隊進攻區域內,這讓他猶豫不決。土井返回聯隊本部時,第3大隊長西山遼少佐與他看法一致,兩人竟不謀而合,加上師團作戰參謀親泊朝省少佐曾鼓勵他見機行事。當晚,他就命令第228聯隊第3大隊向255高地進攻,第2大隊向城門河進攻。進攻城門碉堡的是日軍第3大隊第9中隊、第10中隊,總計200餘人。守衛城門碉堡的是蘇格蘭營A連連部和A連第8排,總計有3名軍官和39名士兵。水塘西側和西北由第7排駐守,第9排部署在水塘西南方向,Z部隊則在鉛礦坳西側的山坡上設立陣地。 

第3大隊第9中隊在255高地上排除障礙物時與英軍哨兵賴德下士交火,賴德立刻通知後方的401B機槍碉堡和排部,繼而前往連部向連長瓊斯上尉匯報,401B機槍碉堡的守軍從內部反鎖了碉堡,進行抵抗,被日軍困住。圍攻機槍碉堡的日軍無意中發現了地道上方的通氣口,由此進入地道,攻占了401A機槍碉堡。在日軍圍攻401號機槍碉堡期間,英軍士兵使用架設在402號機槍碉堡外的維克斯機槍向255高地上的日軍射擊,壓製了日軍,西山遼於是下令第9中隊轉攻402號機槍碉堡,同時指示若林東一中尉帶領第10中隊直撲341高地。

第10中隊從255高地直撲341高地時,派出小股兵力進攻排部和400號機槍碉堡,主力繞過這兩地,直撲341高地上的炮兵觀測站。麵對日軍優勢兵力,排部的羅勃中士下令突圍,排部失守。若林東一親率第1小隊進攻炮兵觀測站,日軍封鎖了觀測站出口,從通氣口向站內投擲手榴彈。10日淩晨,A連連長瓊斯上尉帶隊投降,城門碉堡失陷。10日晚,駐港英軍得知英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沉沒的消息,士氣日益低落。土井定七抓住戰機,大膽行動,果斷出擊,迅速攻占了醉酒灣防線上的城門碉堡。若林東一帶領尖兵突襲觀測站,俘獲英軍指揮官,一戰成名,後來他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陣亡。 第23軍司令官酒井隆對於土井定七違背軍令,擅自行動的行為十分惱火,軍參謀長栗林忠道則對土井的見機行動大加讚賞。酒井隆因此將栗林忠道撤職。酒井隆揚言要對土井定七進行軍事審判,但是突破城門碉堡無疑是土井立下的戰功,加上一些同情土井的軍官的勸說,他打消了這個念頭,隻是前往一線,嚴令各部不得違抗上級命令。 

城門碉堡的失陷,讓醉酒灣防線左翼出現一個缺口,整個防線有可能被日軍從後部包抄。日軍趁機加強了攻勢,11日淩晨,在未接到上級進攻指令的情況下,第230聯隊第2大隊大隊長若鬆滿則少佐命所部對醉酒灣防線左翼的金山發動攻擊。在金山戰鬥期間,昂船洲炮台、摩星嶺炮台的火炮向日軍進攻部隊開火,對日軍的進攻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但英軍仍然難以抵擋日軍的攻勢,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於當天正午12時下達全線撤退命令,命令大陸旅撤回香港島,醉酒灣防線徹底崩潰。總體上來說,英軍的撤退是有序的,日軍並未即刻發現英軍撤退,從而喪失了殲滅英軍的機會。下午3時,昂船洲炮台守軍撤退,下午4時30分,日軍占據了空無一人的金山。12日,第230聯隊進入九龍城區,13日,英軍在九龍的撤退行動完成,九龍半島落入日軍之手。新界、九龍半島之戰,暴露出英軍防禦消極,各部之間缺乏配合的缺點,日軍指揮官則善於抓住戰機,果斷出擊,顯示出日軍中下層軍官在戰場上擁有一定的自主決策權,能夠適應戰場上複雜多變的情況。 

日軍登陸香港島

日軍攻占九龍半島後,並未急於進攻香港島,而是先對英軍進行勸降。13日上午,日本第23軍參謀多田督知中佐乘坐一艘小汽艇從九龍油麻地碼頭駛向香港島,與他同行的有港督私人秘書的夫人李氏,他們遞交了勸降書,港督楊慕琦拒絕投降。日軍見勸降無果,於是展開對香港島的炮擊,為下一步登陸香港島做準備。日軍炮隊的炮擊對香港島北岸的英軍防禦工事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日軍以此為契機,再次遣使勸降英軍,英方仍拒絕投降。日軍遂展開香港島登陸作戰行動。 防守新界、九龍半島的大陸旅撤退到香港島以後,英軍進行了重組,將部隊分為西旅和東旅兩部分。西旅指揮官為羅遜,指揮部設在香港島正中位置的黃泥湧峽,東旅指揮官為華裏士,指揮部位於大潭峽。西旅由旁遮普營、溫尼伯營、蘇格蘭營、米德爾塞克斯營A、C連和防衛軍第4、5、6、7連組成。東旅由皇家來複槍營、拉傑普特營、米德爾塞克斯營B、D連和防衛軍第1、2、3連組成。從布防區域來看,拉傑普特營駐防在香港島東北地區,皇家來複槍營、米德爾塞克斯營數個連駐守在香港島東南地區,旁遮普營駐守在西北地區,蘇格蘭營負責防守中北部地區,南部、西南地區駐有溫尼伯營。

12月18日晚,日軍第1梯隊3個步兵聯隊開展登陸作戰,日軍士兵乘坐折疊舟、大發動艇、小發動艇從九龍半島的大環、牛頭角、油塘灣等地出發,駛向香港島東北岸。日軍舟艇接近香港島東北岸時,遭到拉傑普特營的火力襲擊,但日軍成功登陸。第230聯隊第3大隊登陸北角,第228聯隊第2大隊在太古船塢和太古糖廠登陸,第229聯隊第3大隊在愛秩序灣登陸。登陸後,日軍向縱深地帶進攻。約1個小時後,日軍第2梯隊(第228聯隊第1大隊、第229聯隊第2大隊、第230聯隊第2大隊)登陸,之後作為預備隊的第229聯隊第1大隊也登陸了。第230聯隊在北角登陸後,與拉傑普特營D連展開激戰,還遭到駐守北角發電廠的休斯兵團的頑強抵抗,一時間無法沿英皇道進入市區。19日上午,英國皇家海軍的魚雷艇闖入維多利亞港,突襲了位於北角水域的日軍小艇,打死打傷日軍數十人。此次突襲行動出乎日軍意料,但對整體戰局影響很小。

 休斯兵團是英國政府征募居住在香港的、超過服役期的外籍人士所組成的一支民兵部隊,用以加強香港的防衛力量。兵團以於仁保險公司經理休斯的名字命名,被稱為“休斯兵團”(曉士兵團)。 

駐守發電廠的休斯兵團有70人(4名軍官和66名士兵),他們的年齡普遍超過55歲,其中年齡最高者當屬77歲的香港會所秘書德輔男爵。他們當中有英籍商人,還有中立國、盟國的人士。兵團接受怡和洋行大班百德新上校指揮,兵團的軍官們身經百戰,百德新上校參加過一戰,曾在帝國駱駝軍團服役,自由法國的艾高爾上尉參加過一戰,薩科達中尉參加過一戰和西班牙內戰。此外,米德爾塞克斯營的部分士兵也進入發電廠協同防禦。百德新組織防禦,加強了麵向英皇道的東閘防衛,他還派出小分隊主動出擊,摧毀了日軍位於炮台山道的速射炮小隊陣地,擊斃其小隊長仲西勝少尉、吉田光男少尉。這些老爺兵們英勇作戰,用生命保衛著北角發電廠,但是他們寡不敵眾,被迫突圍。在突圍過程中,薩科達中尉陣亡,77歲的德輔男爵被迫擊炮炮彈炸死。休斯兵團殘部遭到日軍圍堵,最終投降,上演了香港戰役中可歌可泣的一幕。 

黃泥湧峽之戰

麵對英軍在北角的頑強抵抗,第230聯隊將北角發電廠的進攻任務交給第229聯隊第1大隊後,向南進軍,闖入了西旅位於黃泥湧峽的指揮部。黃泥湧峽對於香港島的英軍至關重要,西旅的指揮部、西部炮兵指揮部都位於此地,指揮部有4挺溫尼伯營的高射機槍。西旅指揮部直轄三支機動縱隊,用於應急支援,其中兩支由營部指揮連成員組成,一支是溫尼伯營D連第16排。黃泥湧峽北側由溫尼伯營D連駐守,這個連當時分為三部分,16排是機動縱隊,第17排連同溫尼伯營的補充兵力組成E連,駐守在灣仔峽的營部附近,第18排布防在金督馳馬徑。黃泥湧峽兩側和渣甸山由防衛軍第3連駐守,該連第7排分成3隊,駐守在渣甸山北側的金督馳馬徑,第8排分為4隊,駐守黃泥湧峽道北側(司徒拔道)、黃泥湧峽警署旁、金督馳馬徑末端及赤柱峽。第9排分為兩部分,兩個班駐守渣甸山西側引水道旁的1號、2號機槍碉堡,一個班駐守藍塘道,鄰近溫尼伯營D連。黃泥湧峽高射炮台是第5高射炮團的防區,黃泥湧峽東南有一座名為“布斯特治”的大宅,香港炮兵團和海軍誌願預備隊在此布防。 在黃泥湧峽外圍,溫尼伯營A連位於黃泥湧峽西南的小彈藥庫,蘇格蘭營防衛西北方的灣仔和灣仔峽,北方的禮頓山由米德爾塞克斯營Z連駐守,東北方的大坑道是拉傑普特營B連。 

日軍第230聯隊進入黃泥湧峽,需通過由溫尼伯營D連駐防的金督馬馳徑,該聯隊通過此地時,正值該連由夜間陣地換防至日間陣地的空檔時間,第230聯隊竟悄無聲息地穿過此地,行進到離西旅指揮部僅有一街之隔的地方。12月19日早晨接近5時,當第230聯隊在金督馬馳徑末端組織進攻時,附近的防衛軍才發現日軍,對日軍展開反攻,1號機槍碉堡中的英軍士兵也對日軍開火。第230聯隊第3大隊下轄的第9中隊進攻黃泥湧峽警署,遭到3號機槍碉堡和英軍“布斯特治”大宅守軍的攻擊,日軍隨行的速射炮隊立即開炮還擊,將警署守軍消滅,從而攻占了警署。日軍隨即將速射炮分別部署在黃泥湧峽警署和金督馬馳徑兩側,封鎖了黃泥湧峽。

上午7時,日軍自南向北,從黃泥湧峽警署向西旅指揮部發動進攻,這讓西旅指揮官羅遜大吃一驚,他立即要求增援,蘇格蘭營A連從司徒拔道馳援指揮部,皇家海軍也派增援部隊前往指揮部。但羅遜認為日軍主力應該在北方的渣甸山一帶,不可能從黃泥湧峽南側進攻指揮部,因此他認為日軍是從中峽向東,對黃泥湧峽進攻。因此,他命令蘇格蘭營加強灣仔峽的防禦,溫尼伯營派兵前往金馬倫山,他的誤判導致兩個營的大部分兵力無法及時向黃泥湧峽進發,為指揮部解圍。

上午8時,第230聯隊第2大隊占領赤柱峽,第3大隊承受了很大的傷亡,但仍然憑借火力優勢和數量優勢,逐漸地消滅黃泥湧峽內各陣地守軍,形成了一道弧形的防線,用速射炮和重機槍火力封鎖了黃泥湧峽南北的入口。蘇格蘭營A連在增援途中遭到日軍速射炮襲擊,車輛全數損毀,在黃泥湧峽北側又遭到日軍機槍火力襲擊,中午時分才到達指揮部外圍,這時全連隻剩下15個人能夠作戰。來自香港仔的皇家海軍從淺水灣道進入黃泥湧峽,接近黃泥湧峽警署時遭到日軍伏擊,傷亡慘重,隻有部分士兵逃入“布斯特治”大宅。上午10時左右,被困於指揮部內的羅遜決定突圍,他與莫德庇通話後,切斷了指揮部內的通訊,帶領指揮部成員突圍,隨即遭到日軍的襲擊,羅遜被殺,日軍占據西旅指揮部。 黃泥湧峽的戰況急轉直下,當天中午,日軍控製了黃泥湧峽的出入口。下午1時,對前線狀況不甚明了的莫德庇發出“第6號作戰命令”,命令英軍對日軍發動全線反攻,意在奪回黃泥湧峽,將日軍趕回岸邊。下午3時,反攻開始,蘇格蘭營B連、蘇格蘭營營部成員組成的混合連同溫尼伯營營部成員組成的X連以及部分工兵從聶高遜山南側進攻黃泥湧峽,為南路。蘇格蘭營C、D連從聶高遜山北側進攻渣甸山,為北路。 

溫尼伯營X連、蘇格蘭營B連、混合連從布力徑向東行進,X連在聶高遜山以南遭到日軍阻擊,無法前進。下午5時,蘇格蘭營C、D連從司徒拔道進攻黃泥湧峽,C、D兩連遭到渣甸山上的日軍射擊,一時間無法前進。當天下午,東旅也派出印籍炮兵,從淺水灣道乘坐裝甲車向北進攻,晚上8時,這支印兵兩度進攻黃泥湧峽警署,均以失敗告終,傷亡慘重,最後隻能撤退,東旅的反擊宣告失敗。晚上10時,日軍第229聯隊攻占“布斯特治”大宅,該地的部分英軍撤往淺水灣一帶。 占領此地後,日軍打開了向南進軍的大門。

20日淩晨,南路的溫尼伯營X連、蘇格蘭營B連、混合連繞行布力徑,再向黃泥湧峽推進,南路部隊兩次進攻黃泥湧峽警署,均被日黃泥湧峽之戰示意圖軍打退,撤往聶高遜山。北路的蘇格蘭營C連退回司徒拔道,D連則向南與黃泥湧峽內的英軍會合,D連對黃泥湧峽警署發動兩次進攻,也未能攻克該處。上午,莫德庇下令東旅派出皇家來複槍營A連、D連和防衛軍的兩個排由淺水灣道向北反攻黃泥湧峽,在赤柱崗英軍火炮的掩護下,這批部隊攻下淺水灣酒店車庫,之後繼續北進,遭到中央山咀和紫羅蘭山上的日軍火力襲擊,最終退回淺水灣酒店。

21日晨,英軍最後一次嚐試反攻黃泥湧峽,溫尼伯營C連和B連從中峽北部、南部發動夾擊,兩連步兵各消滅日軍一個小隊,但是仍然寡不敵眾。日軍從兩側包夾,打退了兩連英軍,英軍傷亡慘重,B連軍官悉數陣亡。英軍第三次反攻宣告失敗。同日上午,日軍占據大潭水塘抽水站,拆毀了抽水設施,香港島的東西供水逐漸中斷。22日,第230聯隊對黃泥湧峽的溫尼伯營D連發動攻擊,D連難以守禦,向日軍投降,黃泥湧峽的英軍被肅清。黃泥湧峽之戰以英軍的失敗而告終。

黃泥湧峽之戰,英軍疏忽大意,防務鬆懈,一開始竟沒有發現誤闖指揮部的日軍第230聯隊,導致西旅指揮部遭到攻擊,西旅指揮官羅遜陣亡。對戰場情況不甚了解的莫德庇又盲目發動了三次反攻,意圖奪回黃泥湧峽,由於東、西旅之間缺乏配合,在反攻中使用添油戰術,犯了兵家大忌。而日軍則將圍點打援的戰術效能發揮到了極致,以機槍、速射炮火力封鎖了黃泥湧峽南北的出入口,屢次擊敗英軍的反攻,消滅了英軍大量的生力軍,也將英軍東、西旅分割為兩部分。 

圖片

英軍投降

12月22日,日軍切斷淺水灣道的東西交通,把英軍切割成東、西兩個孤立的部分,英軍敗局已定。12月22~24日,日軍攻破金馬倫山,禮頓山據點失守,日軍已進入維多利亞城,西旅英軍在灣仔盧押道和船街設置最後防線,東旅英軍則退至赤柱村以南。25日清晨4時,日軍屠殺聖士提反書院內的英軍傷兵和護士,數十人死亡。下午3時15分,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向港督楊慕琦匯報: 守軍已無法長時間堅守,應盡快投降。下午6時20分,楊慕琦與莫德庇到九龍半島酒店,向日軍投降。7時整,楊慕琦簽署投降書。7時30分,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下令停戰,但東旅指揮官華裏士不相信投降的消息,直到26日淩晨,他才確認了投降的消息,下令東旅向日軍投降。

至此,香港戰役結束。由於英軍投降這天是聖誕節,香港市民稱這一天為“黑色聖誕節”。從此香港進入3年零8個月的日據時期。 在駐港英軍投降前夕,國民黨駐港全權聯絡代表陳策率英國軍情人員登上魚雷艇,突圍而出,於29日抵達惠州,成功逃離日占區。陳策因此榮獲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授予的爵級司令勳章。 香港戰役曆時18天,日軍戰死683人,傷1413人,英軍陣亡1679人,1042人失蹤,10818人被俘。

 日本占據香港,讓英國徹底拋棄了對日綏靖政策,堅定了英國在太平洋戰場上與中美等盟國聯合對抗日本法西斯的立場,從而加快了日本法西斯覆滅的進程。但香港的淪陷,意味著英國丟掉了他在亞洲的一個重要戰略據點,也讓中國失去了海外援助的重要據點,對中國抗日戰爭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勝敗有因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日軍主要勝在三點。首先,日軍勝在集中兵力,英軍敗在分散兵力。日軍本就在人數上占據絕對優勢,在進攻作戰中更是集中使用兵力,往往用幾倍於英軍的兵力,攻擊英軍防線一處,將英軍防線撕開缺口,而後進行側後包抄。人數上居於劣勢的英軍分散地布防於防線上,麵對日軍優勢兵力的進攻,隻能被動挨打,而且英軍缺乏充足的預備隊,來填補防線缺口。其次,日軍中下層指揮官善於主動尋找和利用戰機,隨機應變,果斷出擊。他們在戰場上擁有一定的自主決策權,能夠適應戰場上複雜多變的狀況。土井定七並未遵循上級要求準備1個星期再發動進攻的指令,他在經過戰地偵察後,果斷地下令當晚突襲城門碉堡,打得英軍措手不及。誤打誤撞突入黃泥湧峽的第230聯隊主動進攻,奇襲英軍西旅指揮部,這是英軍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反映了英軍戰地偵察的低效性,無法準確地掌握日軍的相關情況。反觀英軍,指揮體係僵化,戰場上的中下層軍官不具備自主決策權,按照防禦計劃進行消極防守,缺乏主動尋找和利用戰機的意識,很少主動出擊。再次,日軍善於揚長避短,在擁有火力、人數優勢的情況下,日軍經常利用夜色接近、突襲英軍機槍碉堡,使進攻具有極大的突然性,打夜戰、打近戰。英軍中的大量新兵,躲在碉堡中射擊時表現尚可,一旦日軍衝到麵前,他們就難以抵擋了。日軍攻占黃泥湧峽警署後,以速射炮和重機槍火力封鎖了黃泥湧峽南北的出入口,充分發揮火力優勢,圍點打援,給反攻的英軍造成了沉重打擊。日軍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焉能不勝?

從外部環境來看,駐港英軍寄希望於國民黨軍隊從日軍後方發動進攻,解香港之圍,但國軍讓他們大失所望。國軍行動緩慢,直到英軍投降後,國軍才進抵惠陽、寶安、淡水一帶,此時長沙戰況告急,國軍又掉頭北返。況且淡水駐有日軍第66聯隊,可以抵擋國軍一段時間,國軍短時間內解圍香港的可能性很小

所有跟帖: 

英軍的戰鬥力還是驚人的,在絕對劣勢下還堅持了18天, 還打死了日軍高達683人 -rmny- 給 rm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31/2025 postreply 10:16:13

這算什麽驚人?可以說英軍很差。日軍武器並不怎麽好, 上甘嶺才算驚人。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922 bytes) () 01/31/2025 postreply 10:50:22

白馬山韓軍更NB,誌願軍王牌軍三十八軍排山倒海般的進攻,韓軍巍然不動 -rmny- 給 rm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31/2025 postreply 11:04:30

三十八軍的武器沒有美國的武器好。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3726 bytes) () 01/31/2025 postreply 11:12:23

韓軍表現不錯,但是。。。 -supercs88- 給 supercs88 發送悄悄話 supercs88 的博客首頁 (1224 bytes) () 01/31/2025 postreply 11:19:00

而且一般都是攻方吃虧,更何況是山地攻防戰。 -supercs88- 給 supercs88 發送悄悄話 supercs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1/2025 postreply 11:26:33

白馬山19萬發炮彈,2,700枚炸彈 比上甘嶺 190萬發炮彈,5000枚炸彈還是差了一個數量級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982 bytes) () 01/31/2025 postreply 11:39:55

上甘嶺不是兩個連, 是12 和15 兩個軍 -老來壯誌不言愁- 給 老來壯誌不言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31/2025 postreply 16:49:31

兩個連的陣地說的是陣地麵積,不到4平方公裏,挨了190萬發炮彈,炮彈密度世界第一。可是陣地還是守住了。名留青史。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1/2025 postreply 19:19:15

是一天填兩個連進去, 後來李德生也不同意填了,即使有坑道。雙方用 炮火控製即可 -老來壯誌不言愁- 給 老來壯誌不言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1/2025 postreply 19:37:38

這就是雙方比意誌力。贏的一方士氣大漲,輸的一方士氣大降。上甘嶺之後美軍再沒有大的進攻。反之中國有大進攻。金城戰役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418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08:28:04

是蘇聯參戰的結果,蘇空軍參戰保衛米格走廊和後勤,提供飛機大炮和武器。老蔣有美蘇參戰,也能和日軍相持。誌願軍是最強輕步兵。 -老來壯誌不言愁- 給 老來壯誌不言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25 postreply 07:00:27

蘇聯那時鋼產量隻是美國1/3. 空軍隻能提供一個米格走廊,不能轟炸美軍後勤和戰場。還是中國以劣勢裝備戰勝了第一工業強國。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102 bytes) () 02/03/2025 postreply 15:20:52

日本發展電子管缺鎳,後來發現港幣裏含鎳很高,於是大量收繳香港的硬幣來提取鎳。 -走資派還在走- 給 走資派還在走 發送悄悄話 走資派還在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1/2025 postreply 00:39:12

這一部日軍大部在瓜島餓死了。 -老來壯誌不言愁- 給 老來壯誌不言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25 postreply 07:10: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