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1)西路軍第一次西進
為實現《平(番)大(靖)古(浪)涼(州)戰役計劃》,西路軍於十一月九日按指定位置集結完畢,當夜向西開拔。我和陳昌浩隨三十軍行動,王樹聲隨九軍行動。
我軍急進在空曠的西北原野裏,驚沙撲麵,嗬氣成冰,衣不勝寒。沿途不時同追堵的馬家軍發生激戰,雙方均有傷亡。我右翼三十軍十一日進至大靖附近,守敵騎五師祁明山旅固守不出。我八十八師繞道西進,包圍土門,迫使守敵騎五師工兵營繳械投降。在此同時,我左翼九軍亦進至幹柴窪地區。十一日晨七時許,敵騎五師兩個旅、一百師一個旅在反動民團配合下,分由東、西、南三麵向幹柴窪猛撲。激戰至晚,九軍將敵擊潰,主力進至橫梁山地區,繼續打擊追堵之敵。
。。。。。。。。。
明確了西路軍的主要任務是打通新疆,我們便及時調整部署,令部隊迅速西插。十三日,九軍以一個因襲占古浪,守敵逃竄,主力進至城內,吸引了馬家軍向古浪地區集中。三十軍乘虛向西疾進,先圍涼州,進占城西四十裏鋪,並致書被困涼州的馬步青,告訴他紅軍隻是路過這裏,並無攻取涼州之意,切勿派兵攔堵雲雲。馬步青還算聽話,龜縮涼州,持靜觀態度。三十軍繼以一部西進,十八日克永昌,二十一日克山丹。隨後,我們令五軍跟進,去山丹接替三十軍防務。三十軍集中在永昌至涼州西北四十裏鋪一線,休整待命。
出人意料的是,九軍在古浪遭敵包圍,仗沒打好,吃了大虧。一仗下來,兵力損失達三分之一,給整個戰局帶來了不利影響。古浪為河西走廊要衝,地勢險要,古稱虎狼關。南北兩麵臨山,東沿紅涼山西進古浪,隻有一條“馬不並騎,車不同軌”的狹路通行,城西是一馬平川,直通涼州。王樹聲他們,十五日進駐該城後,即以二十五師扼守城西南方向,二十七師扼守城東北方向,並重點布防於南北兩麵的山頭,控製製高點。十六日拂曉,馬元海指揮三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及四個民團,蜂擁而至,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九軍陣地發起猛攻。九軍急促應戰,被優勢敵人奪去城外製高點,壓進城內防守。該城地勢低窪,城牆因地震被毀,殘破不堪,極不利防守。十七日,敵猛攻城垣,一度從東西兩麵突入城內。九軍與敵展開巷戰,幾經反複肉搏,將敵擊退並乘勝出擊,但遭敵騎兵野外逆襲,受很大損失。十八日,敵傾全力攻城,九軍苦戰至晚,難以支撐,遂撤出戰鬥,在我們派出的援兵接應下,進至四十裏鋪。
古浪戰鬥共斃傷敵兩千餘人,但九軍亦損失達兩千人,排以上幹部傷亡尤重。九軍軍長孫玉清負傷,參謀長陳伯稚及二十五師師長王海清、二十七師政治委員易漢文等不少幹部,均壯烈犧牲。有個師的幹部叫薑啟華,原一方麵軍的幹部,打得很英勇,也在巷戰中犧牲了。這一仗叫人十分痛心,我主力部隊九軍元氣大傷,再也沒有恢複過來。西路軍後來作戰,主要靠三十軍。五軍人數少,名義上是個軍,實際上不足一個師的兵力。再剩下的就是機關人員、醫護人員、婦女獨立團等,戰鬥力畢竟是有限的。
總指揮部住在涼州城南的一個寨子裏。我們令三十軍阻擊東來之敵,九軍休整補充,總結失利的經驗教訓。古浪戰鬥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麻痹輕敵,死打硬拚,指揮不當,沒有及早組織突圍。為此,總部將九軍軍長孫玉清撤職,派原三十一軍參謀長李聚奎(他是負傷住院期間跟醫院渡河的)前往九軍,進行整頓。陳昌浩和他談的話,勉勵他大膽工作,不要因為是一方麵軍來的,怕這怕那。李聚奎同誌去後,工作積極負責,對九軍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
從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上旬,西路軍連續進行了一係列戰鬥。一是涼州西北四十裏鋪之戰。二十二日,敵五個團向四十裏鋪三十軍陣地猛攻。三十軍八十八師及八十九師一個團,堅守堡寨,奮勇抗擊。血戰三天,最後出擊,在野外與敵展開大規模白刃戰,終於將敵擊潰。戰鬥中我軍共殺傷敵二千四百餘人,其中,被大刀砍死者即達七百人以上。我傷亡五百餘人,二六三團一個連,全部拚光。
二是永昌東南八壩之戰。三十軍在四十裏鋪戰鬥後撤至八壩,又遭敵兩個旅的進攻。敵先用山炮、迫擊炮猛轟我陣地,將圍寨、房舍摧毀,而後以騎兵發起猛烈衝鋒。激戰兩天,我陣地被敵殺進兩層,彈藥消耗殆盡,全憑大刀拚殺。最後利用夜間出擊,將敵殺退,敵遺屍八百餘具。
三是永昌以西水磨關之戰。十二月初,敵向水磨關迂回,企圖切斷永昌、山丹之間的聯係,實行分割包圍,各個擊破。我三十軍八十八師在該地與敵激戰一晝夜。後八十九師前往馳援,將敵擊退,共斃傷敵六百餘人。
四是永昌之戰。水磨關戰鬥後,敵接著調集約五個旅、四個民團的兵力,蜂擁而至永昌城外,進行圍攻。我三十軍一部及總部直屬隊據城抗擊,多次打退敵人的猛攻,殺傷敵兩千餘人,擊落敵機一架。
五是山丹之戰。與永昌戰鬥的同時,敵以步、騎兵各一個旅和反動民團兩個團,向山丹進攻。當敵剛剛逼近城郊,紅五軍即乘夜出擊,給進入南關的馬撲旅旅部及所屬一個團以嚴重打擊。次日,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以主力向東北方向的民團出擊,將敵擊潰。但因追擊過遠,途中遭敵騎兵逆襲,苦戰一場,損失數百人。此後,五軍總結教訓,固守山丹,終使馬敵奪取該城的企圖,未能得逞。
西路軍無日不戰,僅半個來月時間裏,即斃傷敵六千餘人,給馬家軍以沉重打擊。全軍指戰員處在孤軍外線作戰地位,為完成中央軍委賦予的戰鬥任務,冒白刃,餐風雪,慷慨悲歌,視死如歸,表現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英雄氣概和高度組織紀律性。經過這段時間的消耗,西路軍雖由過河時的兩萬一千餘人減至一萬五千人,戰鬥力大不如前,無法扭轉被動局麵,但卻沉重打擊了馬家軍,吸引了黃河兩岸十多萬敵軍西向。這對河東紅軍的戰略行動,無疑是個極為有力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