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新講:五四運動新文化(2)

黨史新講:五四運動新文化(2)

蔣聞銘

 

五四運動,是青年學生自發救國情結的總爆發,和新文化運動,沒有因果關聯,更不是一回事。沒有新文化運動,也會有五四運動。中國近代史上兩次成規模的學生運動,一次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一次是1989年的六四運動,相隔七十年,政府鎮壓,都在六月四號。1919年的北洋政府,六三六四兩天,抓了超過一千名學生,結果引發了上海天津等重要城市,全體市民罷工罷市。當時的民國政府被嚇著了,總統徐世昌下令放人,答應學生們的要求。學生的要求,一是要政府罷免幾個負責跟日本談判的部級幹部,二是要求政府不能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開除幾個具體辦事的,冤枉他們是漢奸,沒什麽要緊;那個倒黴的巴黎和約,中國政府有美國人撐腰,原本就沒打算簽。學生愛國對頭,民國政府,包括幾位被冤枉的漢奸,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其實也是盡心盡力,在為國家辦事。雙方原本就沒有什麽根本的利害衝突。所以好說好商量,和平解決。

五四運動,之所以是中國近代曆史的轉折點,不是因為它撼動了北洋政府,而是因為第一,它重塑了孫文的革命方略。 孫文對付北洋政府的做法手段,是比對推翻大清王朝的革命實踐,依樣畫葫蘆,說白了就是拉讚助搞武裝,走上層路線奪取政權。那些年他革命財政的主要來源,是日本的右翼財閥集團。 當年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張國燾許德珩等四人,和孫中山麵對麵的一段對話,真實反映了國父和剛長成的一代新青年的隔膜分歧。張國燾回憶錄裏的這一段追憶,生動傳神。學生們批評孫中山,隻注重上層政治活動,攪外交,攪軍隊,攪土匪,對民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不重視。孫中山回答,說你們無非是寫文章,開大會,遊行請願,最大的成績,也不過是集合幾萬人示威,罷工罷課罷市幾天。他說我願意給你們五百枝槍,如果你們能找到五百個真不怕死的學生托將起來,去打北京那些敗類,才算是真正革命。接下來四個學生,和他激辯了幾個小時。 從張國燾的這段回憶裏可以看出來,孫中山作為手創民國的革命領袖,在五四青年中,沒有起碼的威望影響。

五四前的孫中山,一門心思到日本人那裏拉讚助。他給日本人開的條件,按五四學生的標準,是徹頭徹尾的賣國。不過這些事情,學生們當時不知道。五四運動,全體中國人對日本的仇恨,把他嚇醒了。孫中山是天才的政治家,學生運動激發出來的巨大的社會能量,也讓他明白了,跟北洋政府鬥,必須拿救國做旗號,爭取依靠新一代的青年學生。所以接下來,他驅除韃虜的民族主義,就變成了打倒帝國主義列強,聯俄聯共的救國主義。

第二,五四運動後,北洋政府對北京大學的壓迫,將新文化運動的左翼思想領袖,陳獨秀李大釗,推進了現實政治之中。共產國際列寧找到了陳獨秀,中國就有了共產黨。 後麵幾十年,國民黨共產黨,就成了中國現實政治的主力。向日本學習的潮流,徹底消退。大家以俄為師,國共之爭,蛻變成了改朝換代的農民戰爭。中華大地,成了蔣介石毛澤東武力爭奪天下的舞台。五四以後的中國政治,也就完全沒有了現代文明的氣息。

現代文明和近代中國 (目錄鏈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