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曰:“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 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於乘時,時不可失也。”曹操歎曰:人苦 不知足,既得隴,複望蜀耶?”劉曄曰:“司馬仲達之言是也。若少遲緩,諸葛亮明於治國 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遠涉 勞苦,且宜存恤。”遂按兵不動。
2.
張遼聞孫權在濡須將欲興兵進取,恐合淝兵少難以抵敵,急令薛悌星夜往漢中,報知曹 操,求請救兵。操同眾官議曰:“此時可收西川否?”劉曄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備, 不可擊也。不如撤兵去救合淝之急,就下江南。”
3.
大夫劉曄諫曰:“今孫權懼蜀兵之勢,故來請降。以臣愚見:蜀、吳交兵,乃天亡之 也;今若遣上將提數萬之兵,渡江襲之,蜀攻其外,魏攻其內,吳國之亡,不出旬日。吳亡 則蜀孤矣。陛下何不早圖之?”丕曰:“孫權既以禮服朕,朕若攻之,是沮天下欲降者之 心;不若納之為是。”劉曄又曰:“孫權雖有雄才,乃殘漢驃騎將軍、南昌侯之職。官輕則 勢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王位,則去陛下一階耳。今陛下信其詐降,崇其位號以封殖 之,是與虎添翼也。”丕曰:“不然。朕不助吳,亦不助蜀。待看吳、蜀交兵,若滅一國, 止存一國,那時除之,有何難哉?朕意已決,卿勿複言。”
34.
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吳,安有不勝之理?”尚書劉曄曰:“近東吳 陸遜,新破蜀兵七十萬,上下齊心,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製,陸遜多謀,必有準備。”丕 曰:“卿前勸朕伐吳,今又諫阻,何也?”曄曰:“時有不同也。昔東吳累敗於蜀,其勢頓 挫,故可擊耳;今既獲全勝,銳氣百倍,未可攻也。”丕曰:“朕意已決,卿勿複言。”
5.
魏主大喜,問侍中劉曄曰:“子丹勸 朕伐蜀,若何?”曄奏曰:“大將軍之言是也。今若不剿除,後必為大患。陛下便可行之。 睿點頭。曄出內回家,有眾大臣相探,問曰:“聞天子與公計議興兵伐蜀,此事如何?”曄 應曰:“無此事也。蜀有山川之險,非可易圖;空費軍馬之勞,於國無益。”
6..
楊暨入內奏曰:“昨聞劉曄勸陛下伐蜀;今日與眾臣議,又言不可伐:是欺陛下也。陛 下何不召而問之?”睿即召劉曄入內問曰:“卿勸朕伐蜀;今又言不可,何也?”曄曰: “臣細詳之,蜀不可伐。”睿大笑。少時,楊暨出內。曄奏曰:“臣昨日勸陛下伐蜀,乃國 之大事,豈可妄泄於人?夫兵者,詭道也:事未發,切宜秘之。”睿大悟曰:“卿言是 也。”自此愈加敬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