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釋一下“掌行”的含義,以前的市場也是有中間人的也可以說成是“經紀人”,比如騾馬街就是買賣騾馬的地方,賣的任何買的的人, 不一定是行家呀,於是就有內行遊走在買賣兩方做中間人,騾馬的好壞,要靠內行來看牙口,於是騾馬的中間人又被稱為“牙行”,這些人需要有相當多的經驗,走眼一兩次也許還可以混,錯誤多了,沒人找你,你吃個逑。
討價還價時不用嘴說的,電視劇裏也有, 把手伸到袖筒中摸手指頭,“這個數?”“加一點”, 如此這般的中間人就叫“掌行”的,deal成了抽取一點傭金,這得憑本事憑經驗掙錢,不需要成本。
鄉間放羊不是累活,小孩子就能做,賺錢肯定不多, 但對窮人家來說,小孩子給人放羊,大致上可以混個溫飽,還能掙幾個小錢。
長大成了小夥子,扛活? 太累,打短工? 沒保障, 那時又沒工廠啥的可以去打工,那麽當兵就成了一條出路,河南省尤其是豫東是人多地少,就成了“兵源廣”的好地方了, 民初那個馮大個玉祥,民初被袁大帥派往四川,在北京領到了開拔費,帶人到河南的孟廟(最早漯河車站的所在)車站廣場, 搭一個帳篷支一杆招兵大旗,周邊幾個縣的青壯年,特別是遊手好閑不想幹農活的,紛紛踴躍報名參軍,但不是保衛祖國,而是“吃糧”,有碗飯吃,打不死也許還可以封妻蔭子光宗耀祖,比如早期馮大個子再漯河找的“小兵”中,就有郾城縣離孟廟一二十裏地的梁冠英,離漯河百十裏西華縣的魏鳳樓,很有名的吉鴻昌,老家裏招兵點野不超過二百裏,這幾位都成了老馮的鐵杆,最後均官拜軍長師長。
當兵若幹年沒被打死,也沒升官的咋辦?最好是當兵時跟著學會看牲口,回來就可以後脖子插一根煙杆兒,背著受災騾馬市轉悠,看看有沒有棒槌買賣騾馬,從中說和說和, 賺一份回扣,養家糊口就不在話下了,那時肯定沒有城管, 但厘金稅卡還是有的,想少交點稅,掌行的打點一番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