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十大元帥,如雷貫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使您不是軍迷、史迷,照樣能說出他們的名字。這張畫像惟妙惟肖地表現了十大元帥的風采。但曆史上有無這樣的聚會,就難說了。在這個畫像中,與神采飛揚的其它老帥們相比,徐向前是最不起眼的,不但躲在了後麵,而且比例最小,這反映了徐帥在不少人心目中的真實地位。
徐帥名列“十大元帥”之八,曾任四方麵軍總指揮等等。坊間不少人認為徐帥和賀老總之所以榮登元帥之位,主要是平衡的結果,二、四方麵軍需要有代表獲此殊榮。實話實說,徐帥在“十大元帥”中是比較沒有存在感的角色,連賀老總都不如。當年“洪湖赤衛隊”紅遍全國,一句“跟著賀龍鬧革命”響徹大江南北。而徐帥,貌不出眾、語不驚人,如果問起來,徐帥的戰力究竟如何,指揮過什麽有名的戰役,除了資深的軍迷外,大多數人,不一定知曉。
然而正是這位貌不驚人的徐帥,被行家認為是一位難得的軍事天才,是中共最能打仗的兩位或三位戰神級軍事家之一,另兩位是林彪元帥和粟裕大將。由於曆史的緊要關頭曾追隨張國燾以及西路軍之事,成了徐帥一生難以洗脫的“汙點”,絕大多數時間不得誌。解放戰爭時,他的實際地位隻是一個兵團司令的角色。但即便如此,他利用這些不多的機會,仍舊創造了諸多經典的戰例,可謂“給點陽光就燦爛”。如果稱徐帥是最受委屈的元帥,一點也不過分。
1.徐帥略傳
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人。
1917年因貧困失學,當過雜貨店學徒。
1919年春考入山西國民師範速成班。
1921年畢業後曾在陽曲縣和五台縣河邊村任小學教員,均因向學生宣傳愛國主義、反封建思想,被校方辭退。9月被編入孫中山衛隊前往韶關參加北伐誓師。
1924年4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校任排長。
1929年,受命赴湖北開創鄂豫邊區根據地。
1931年11月,出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總指揮,時年30歲。
1932年,率部西征,開辟了川陝根據地。
1936年10月,任西路軍總指揮。由於種種原因,西路軍最終全軍覆沒。最後徐帥隻身一人,化裝成乞丐,找到接應他的耿飆將軍。
1937年抗戰爆發後,先後擔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第一縱隊司令員,參與創建了太行、冀南、山東等抗日根據地。
1940年,被召回延安,被任命為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抗日軍政大學校長,從此不再擔任方麵軍大員。
1947年6月,病中請纓,來到山西指揮作戰,先後擔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北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等職務。
1949年,新中國成立,出任解放軍首任總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1978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
1990年9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2.徐帥的經典戰例
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麵軍,是戰鬥力最強悍、戰績最輝煌的紅軍。在最為艱難的紅軍戰史上,全國紅軍的殲敵總數為60餘萬人,而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麵軍,其殲敵數就有近40萬人,占紅軍殲敵總數的60% 。
1929年6月,徐向前受中央派遣,到鄂東北任紅一軍31師副師長。紅31師轄四個大隊,300來人,幹部大多數是青年農民。他到鄂豫皖才兩年多,便將隻有300多人的農民武裝帶成擁有4萬人的紅四方麵軍。
1930年6月,徐向前率領紅一師800餘人向平漢路出擊,首先襲占了楊家寨車站,郭汝棟第二十軍兩個連,在睡夢中全部被殲。第二仗在楊平口用誘伏手段全殲郭汝棟一個正規團1200餘人,首創鄂豫皖紅軍殲敵一個團的範例。第三仗夜襲花園鎮,全殲敵一個團1400餘人。在一個多月內,徐向前指揮紅一師,三戰三捷三擴編,殲敵4000餘人,並使部隊發展到3000餘人。
1931年11月,徐向前出任四方麵軍總指揮後,他成功運用“圍點打援”戰法,指揮紅軍先後取得了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四大戰役的勝利,殲滅國民黨軍隊6萬餘人。
在商潢戰役中,蔣介石的嫡係主力第二師遭到毀滅性打擊,該師師長湯恩伯狼狽而逃,險些被俘。
蘇家埠戰役曆時48天,共殲滅國民黨軍3萬餘人,為鄂豫皖紅軍創建以來的空前大捷,徐向前軍事生涯的輝煌篇章。
蔣介石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的第三次“圍剿”尚未展開即被粉碎。徐向前的威名,震動了武漢和南京。
1932年,徐向前率部西征,開辟了川陝根據地,僅用兩年時間,就使部隊由1萬4千人發展到8萬之眾。期間,他先後指揮了反三路圍攻、儀南、營渠、宣達、反六路圍攻、強渡嘉陵江等著名戰役,殲滅國黨軍隊10餘萬人。
其中反“六路圍攻”戰役殲敵8萬餘,創下了紅軍殲滅戰的最高紀錄。1935年3月至4月,徐向前發動強渡嘉陵江戰役。紅四方麵軍在徐向前的指揮下,勇猛頑強,神速果斷,連克閬中、南部、劍閣、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等8座縣城,控製了東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縱橫二三百裏的廣大地區,共殲川軍12個多團1萬餘人,為中央紅軍入川造成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創造了紅軍戰史上大規模強渡江河作戰的範例。
1947年6月,徐帥在山西,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以驚人的毅力,在擔架上抱病指揮,僅憑劉鄧大軍走後留下的6萬地方雜牌部隊,先後取得了運城、臨汾、晉中、太原四大戰役的勝利,消滅閻錫山部隊近30萬,山西獲得完全解放。
在1948年的臨汾戰役,他根據解放軍炮火不強、城堅難摧的情況,決定采用“土行孫戰法”,依靠坑道爆破解決戰鬥。當部隊以土工作業逼近主城牆時,敵人用一切手段破壞。解放軍共挖掘爆破坑道十五條,掩護坑道四十餘條,除去被敵人破壞部分外,最後隻有三條坑道能挖至城牆下。總攻時,兩條坑道內所裝一萬八千斤炸藥同時點火,將厚厚的城牆炸開兩個五十多米寬的口子,八縱二十三旅首先突入城內,戰後被命名為“臨汾旅”,為解放軍軍唯一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師(旅)級作戰單位,也是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最大作戰單位。此役為解放戰爭中最為典型的坑道爆破攻城戰術。
3.徐帥的指揮藝術
徐向前不僅善於指揮作戰,其軍事理論也極富創造性。他是軍中唯一一位不受毛澤東影響,由自己獨立創造並形成完整軍事思想體係的傑出軍事家。
徐向前用兵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敢打大仗惡仗,具有超人的膽略,打殲滅戰時“胃口”大得驚人,經常以少勝多,甚至以少殲多,步步出敵不意。
早在鄂豫皖時期,徐向前就和戴克敏共同起草了《軍事問題決議案》,將紅軍的遊擊戰爭經驗概括為七條原則:
(1)集中作戰,分散遊擊;(2)紅軍作戰盡量號召群眾參加;(3)敵情不明,不與作戰;(4)敵進我退,敵退我進;(5)對敵采取跑圈的形式;(6)對遠距離的敵人先動員群眾擾亂敵人,再采取突擊的方式;(7)敵人如有堅固防禦工事,不與作戰。
對照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創造的“十六字訣”,可以發現,它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在當時消息閉塞的情況下,能夠獨立總結出如此相似的作戰經驗,足以證明徐向前過人的軍事才能。
在川陝根據地,徐向前從當地的地勢、敵情、我力等條件出發,創造了“收緊陣地”這一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反圍攻作戰形式,它與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的“誘敵深入”戰法也有相似之處。
1938年春,徐向前率一部兵力去冀南創建抗日根據地,他創造性地貫徹毛澤東關於發展平原遊擊戰爭的指示,首次提出“創造平原地‘人山’”的戰略思想,有力地推動了冀南地區遊擊戰爭的發展,為遊擊戰爭提供了新鮮經驗。
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用坑道爆破的方法攻克山西重鎮臨汾,接著又以6萬之眾橫掃晉中,運用包抄、圍攻、聲東擊西、前牽後逼等靈活機動的戰術,將閻錫山的精銳野戰兵團大部殲滅,把戰線一直推進到太原城下。
4.生活中的“布衣元帥”
生活中的徐向前心靈手巧、愛好廣泛,通攝影、喜戲曲、會樂器、能縫補、善手工、愛讀書、好書法。徐向前平常話不多,生活簡樸,不講究吃穿,一生說山西話,愛吃山西飯,平生沒有官氣,給人的印象比較“土氣”,人稱“布衣元帥”。
徐向前少言寡語,看似木訥,但卻是一個很有情趣的人。徐向前愛養動物。長征時,年輕的徐向前騎馬挎槍,威風凜凜,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馬背上還有一隻猴子。這隻猴子在長征中陪他走了很久,也給戰士們增添了不少的樂趣。
徐向前喜歡聽和唱晉劇、粵劇、河北梆子,與粵劇名家紅線女和晉劇須生果子紅是朋友。自己還會彈揚琴、拉二胡,對攝影藝術也很在行,不僅自己拍攝照片,而且自己還動手布置暗房,配顯影液、定影液,很多早期珍貴的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攝、放大、洗印的。
徐向前手巧,戰爭年代他曾自己縫補衣服,還會織毛衣,自己動手織了件毛背心,而且一穿就是30年,最後成了徐家壓箱底的寶物。他去世後,這件毛背心才捐給了博物館。
由於曆史的原因,徐帥備受委屈,很長時間,不被重用,對其的軍事業績也很少宣傳。但也是這個原因,他後來很少介入軍中及黨內的紛爭,從而避免了林總、彭總、劉帥及粟大將被整肅的命運,得已善終。而且文革中,曾出任軍中文革領導小組組長這樣一個不討喜的角色,也沒有向謝富治那樣後來被追究。徐帥的為人看來也堪稱典範。
徐帥流傳下來的影像資料不多,這段視頻不長,我也是第一次聽。聽聽他怎麽講自己的經曆。
對於徐向前元帥,大家也許會感到陌生。因為一直以來,人們心目中善於打仗的將領無非是林彪、彭德懷、劉伯承這些人。
其實,無論在指揮藝術還是膽略方麵,他們跟徐向前比起來,都差了那麽一截。
徐向前確實是一位難得的軍事天才,他是中共最能打仗的兩位軍事家之一(另一位是粟裕大將)。
隻是由於種種原因,徐向前的功績被淡化了,他那曾經威震敵膽的英雄事跡和赫赫戰功,被官方宣傳和曆史教科書有意無意地隱去了,所以人們不了解他並不奇怪。
我的這篇文章就是要介紹徐向前這位被埋沒的天才軍事家、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希望能夠還曆史一個真實的麵目。
一、徐向前略傳
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
1929年,徐向前受命赴湖北開創鄂豫邊區根據地。
1931年11月,徐向前出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總指揮,時年30歲。期間,他成功運用“圍點打援”戰法,指揮紅軍先後取得了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四大戰役的勝利,殲滅國民黨軍隊6萬餘人。
1932年,徐向前率部西征,開辟了川陝根據地。期間,他先後指揮了反三路圍攻、儀南、營渠、宣達、反六路圍攻、強渡嘉陵江等著名戰役,殲滅國黨軍隊10餘萬人。
1936年10月,徐向前任西路軍總指揮。因中央軍委的戰略錯誤,加上前線指揮員缺乏機斷專行的權力,西路軍最終全軍覆沒。
1937年抗戰爆發後,徐向前先後擔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第一縱隊司令員,參與創建了太行、冀南、山東等抗日根據地。
1940年,中央害怕尾大不掉,以召開七大的名義將徐向前召回延安,並任命其為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抗日軍政大學校長,從此不再擔任方麵軍大員。
1947年6月,徐向前病中請纓,來到山西指揮作戰,先後擔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北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等職務。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徐向前以驚人的毅力,在擔架上抱病指揮,僅憑劉鄧大軍走後留下的6萬地方部隊,先後取得了運城、臨汾、晉中、太原四大戰役的勝利,消滅閻錫山部隊近30萬,山西獲得完全解放。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徐向前出任我軍首任總參謀長。
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帥軍銜。
1978年,徐向前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
1990年9月,一代元戎徐向前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二、赫赫戰功,獨特的指揮藝術
據劉伯承元帥之子劉太行回憶,劉帥生前曾經說過:我軍有兩個人最會打仗,一個是徐總指揮,一個是粟司令。
這是一個非常公正的評價。
作為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徐向前有著過人的膽識,敢於打大仗、硬仗、惡仗;他有超人的謀略,善於以弱敵強,以少殲多,出奇製勝,運動殲敵。
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麵軍,先後開創了全國三大蘇區中的鄂豫皖和川陝兩大蘇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麵軍,是戰鬥力最強悍、戰績最輝煌的紅軍。在最為艱難的紅軍戰史上,全國紅軍的殲敵總數為60餘萬人,而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麵軍,其殲敵數就有近40萬人,占紅軍殲敵總數的60% 。
徐向前不僅善於指揮作戰,其軍事理論也極富創造性。他是我軍唯一一位不受毛澤東影響,由自己獨立創造並形成完整軍事思想體係的傑出軍事家。
早在鄂豫皖時期,徐向前就和戴克敏共同起草了《軍事問題決議案》,將紅軍的遊擊戰爭經驗概括為七條原則:
(1)集中作戰,分散遊擊;(2)紅軍作戰盡量號召群眾參加;(3)敵情不明,不與作戰;(4)敵進我退,敵退我進;(5)對敵采取跑圈的形式;(6)對遠距離的敵人先動員群眾擾亂敵人,再采取突擊的方式;(7)敵人如有堅固防禦工事,不與作戰。
對照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創造的“十六字訣”,可以發現,它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在當時消息閉塞的情況下,能夠獨立總結出如此相似的作戰經驗,足以證明徐向前過人的軍事才能。
1930年6月,徐向前率領紅一師800餘人向平漢路出擊,首先襲占了楊家寨車站,郭汝棟第二十軍兩個連,在睡夢中全部被殲。第二仗在楊平口用誘伏手段全殲郭汝棟一個正規團1200餘人,首創鄂豫皖紅軍殲敵一個團的範例。第三仗夜襲花園鎮,全殲敵一個團1400餘人。在一個多月內,徐向前指揮紅一師,三戰三捷三擴編,殲敵4000餘人,並使部隊發展到3000餘人。
1931年11月,剛剛上任的紅四方麵軍總指揮徐向前,一反過去內線作戰、長途奔襲的戰法,決定先發製人,圍點打援,連續發動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四大戰役,殲滅國民黨軍隊6萬餘人。
在商潢戰役中,蔣介石的嫡係主力第二師遭到毀滅性打擊,該師師長湯恩伯狼狽而逃,險些被俘。
蘇家埠戰役曆時48天,共殲滅國民黨軍3萬餘人,為鄂豫皖紅軍創建以來的空前大捷,徐向前軍事生涯的輝煌篇章。
蔣介石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的第三次“圍剿”尚未展開即被粉碎。徐向前的威名,震動了武漢和南京。
在川陝根據地,徐向前從當地的地勢、敵情、我力等條件出發,創造了“收緊陣地”這一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反圍攻作戰形式,它與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的“誘敵深入”戰法也有相似之處。按照這一方針,徐向前指揮紅軍打破了敵人的“三路圍攻”和“六路圍攻”。其中反“六路圍攻”戰役殲敵8萬餘,創下了紅軍殲滅戰的最高紀錄。
1935年3月至4月,徐向前發動強渡嘉陵江戰役。紅四方麵軍在徐向前的指揮下,勇猛頑強,神速果斷,連克閬中、南部、劍閣、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等8座縣城,控製了東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縱橫二三百裏的廣大地區,共殲川軍12個多團1萬餘人,為中央紅軍入川造成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創造了紅軍戰史上大規模強渡江河作戰的範例。
假如沒有強渡嘉陵江戰役,假如沒有紅四方麵軍的強力配合,中央紅軍極有可能重演石達開全軍覆沒的悲劇。
1935年8月,毛澤東、徐向前率領右路軍進抵班佑地區。徐向前主動請纓,發起包座戰役,運用“攻城打援”戰法,殲滅蔣介石嫡係胡宗南部5000餘人,打開了北上通道,並且繳獲了大批犛牛、騾馬、糧食、彈藥等紅軍急需的軍用物資。
最難能可貴的是,紅四方麵軍指戰員在過草地後忍受著饑餓和疲勞,在敵我兵力相當,且武器裝備不如敵人的情況下,仍然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表現出極其驚人的攻擊精神,獲得了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高度讚揚。
1938年春,徐向前率一部兵力去冀南創建抗日根據地,他創造性地貫徹毛澤東關於發展平原遊擊戰爭的指示,首次提出“創造平原地‘人山’”的戰略思想,有力地推動了冀南地區遊擊戰爭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遊擊戰爭提供了新鮮經驗。
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用坑道爆破的方法攻克山西重鎮臨汾,接著又以6萬之眾橫掃晉中,運用包抄、圍攻、聲東擊西、前牽後逼等靈活機動的戰術,將閻錫山的精銳野戰兵團大部殲滅,把戰線一直推進到太原城下。
在1948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聽到徐向前匯報晉中戰役情況時插話說:“唉呀!你們還不到6萬人,一個月消滅閻錫山10萬,單是正規軍就搞掉他8個整旅。你說一說,你們那個晉中戰役是怎麽打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徐向前指揮才能的讚揚。
從外表上看,徐向前溫文爾雅,甚至有些靦腆木訥。實際上,徐向前的指揮風格與其外表恰成鮮明對比。
在廣州起義和海陸豐的艱苦戰鬥中,他鍛煉出非凡的勇氣和豐富的戰鬥經驗。他剛到鄂豫皖任副師長時,師長已犧牲,部隊也隻有黃麻起義後留下的300多名農民戰士。頭一次帶隊上陣,敵人的機槍掃過來,沒經驗的戰士都趴在地上不敢抬頭,徐向前卻站在那裏巋然不動,從此在部隊中樹立起威信。此後,哪裏戰鬥激烈,他就拿著駁殼槍出現在哪裏。曾任紅四方麵軍第三十軍政委的李先念回憶說:“向前具有驚人的軍事膽略,從不知恐懼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惡仗來臨,他越是生龍活虎,精神百倍。”紅四方麵軍善打硬仗、惡仗,是跟徐向前的指揮風格分不開的。
越是硬仗越向前。他的這股硬勁,在1948年的臨汾戰役中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是役,他根據解放軍炮火不強、城堅難摧的情況,決定采用“土行孫戰法”,依靠坑道爆破解決戰鬥。當部隊以土工作業逼近主城牆時,敵人用一切手段破壞。解放軍共挖掘爆破坑道十五條,掩護坑道四十餘條,除去被敵人破壞部分外,最後隻有三條坑道能挖至城牆下,部隊傷亡很大。關鍵時刻,徐向前號召“要堅持最後五分鍾”,他對部下說:“就是胡子白了,也要打下臨汾!”總攻時,兩條坑道內所裝一萬八千斤炸藥同時點火,將厚厚的城牆炸開兩個五十多米寬的口子,八縱二十三旅首先突入城內,戰後被命名為“臨汾旅”,為我軍唯一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師(旅)級作戰單位,也是我軍部隊中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最大作戰單位。此役為解放戰爭中最為典型的坑道爆破攻城戰術。
徐向前極善於帶兵,特別是能在短期內將素質較差的地方部隊整訓成無堅不摧的雄師勁旅。
他到鄂豫皖才兩年多,便將隻有300多人的農民武裝帶成擁有4萬人的紅四方麵軍。
1932年底,徐向前率領四方麵軍千裏轉戰,創建了川陝根據地,僅用兩年時間,就使部隊由1萬4千人發展到8萬之眾。
1947年,劉鄧大軍南下後,徐向前將晉冀魯豫的6萬地方部隊集中起來,編成華北第一兵團,接著發動淩厲攻勢:下運城,克臨汾,橫掃晉中,圍攻太原,一路凱歌,所向無前,顯示出極其旺盛的攻擊力。
徐向前治軍嚴明,軍令如山,特別注重部隊戰鬥作風的培養。
在作戰過程中,他特別要求“咬緊牙關”、“硬著頭皮打”、“堅持最後五分鍾”、“跑不動爬也要爬到戰鬥崗位上”。
他經常說:“當一個指揮員,尤其是高級指揮員,要膽大心細,抓住戰機,英勇果斷,不顧一切!”、“作戰之前靜如處子,縝密思考,周到部署;一上戰場,要膽大包天,像出山猛虎,不吞掉敵人,決不罷休。”、“對於弱敵,要把它當強敵來打;對於強敵,要把它當更強的敵人來打”。
他強調:“打殲滅戰對敵人要狠!對自己指揮的部隊,在殲滅敵人的行動上,也要狠!不怕疲勞、傷亡和消耗。”、“你覺得自己最艱苦、上不去、頂不住的時候,往往也是敵人最困難的時候,誰能硬著頭皮打,堅持到最後,誰就能勝利。”
徐向前就是這樣把紅四方麵軍培養成一支攻如猛虎,守如泰山,敢打硬仗惡仗的鋼鐵雄師。後來的華北第一兵團就是直接繼承了紅四方麵軍的戰鬥作風,乃是典型的徐向前風格。
三、林彪、劉伯承、彭德懷,不及一個徐向前
一直以來,人們往往把林彪、彭德懷、劉伯承等人當作我軍最傑出的軍事家,其實,他們無論是指揮藝術還是膽略方麵,都比不上徐向前。
林彪打仗的特點是精於計算,不打無把握之仗;擅長指揮遊擊戰和運動戰(尤其是奔襲戰、追擊戰);但指揮陣地戰底氣不足;而且他指揮的大多數戰例都是以多打少,以優勝劣,很少有以少勝多的戰例。
最為嚴重的是,林彪的戰略才能不足(雖然有過幾次精妙的建議,但總體來看不行),且缺乏作為一名軍事統帥應有的膽魄和眼光,在曆史上屢犯錯誤。其中最著名的是提出“紅旗能打多久”的疑問,長征中的“會理風波”,抗戰初期先是主張“到陝南去打遊擊”,後又提出要跟日本人“打大規模的運動戰”,解放戰爭中三戰四平不下,遼沈戰役打錦州時猶豫不決,特別是在中南戰爭打白崇禧期間所犯錯誤更多,與陳賡爭論事件等等都是其軍事生涯的汙點。
最有諷刺意味的是,林彪在東北這個條件最好的根據地上,表現卻並不令人滿意:
遼沈戰役前,林彪指揮的東北解放軍總共殲敵不過40萬,這點可憐的戰果跟同時期的劉伯承、粟裕等人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遼沈戰役,林彪以70餘萬對敵人55萬,殲敵47萬;平津戰役,林彪以百萬大軍對敵60萬,殲敵52萬。比起粟裕在淮海戰役中以36萬殲敵44萬的戰績來,林彪確實遜色不少。
林彪擁有中共實力最強大的東北野戰軍,卻打出了五大野戰軍中排名第三的戰績,僅比彭德懷部和聶榮臻部強,其指揮能力實在令人咋舌。
劉伯承善於打巧仗,用兵靈活機動,出奇製勝,且軍事論著豐富。劉帥的代表作有七亙村、神頭嶺、上黨、平漢、隴海、定陶、鄄城、巨金魚等戰役戰鬥,它們都是中國戰爭史上的經典戰役。
劉帥的最大缺點就是“巧則巧矣,威猛不足”。當年的虎狼之師紅四方麵軍(後來的劉鄧大軍)在劉伯承的手下變得“欺軟怕硬”,缺乏旺盛的攻擊精神,打不得大仗惡仗;後來挺進大別山,部隊嚴重畏敵避戰,特別是對於白崇禧的桂係部隊,碰都不敢碰。為此劉伯承曾一氣之下專門開了一個“安卵子”會議,大罵手下將領“沒卵子”。其實“世上沒有不能打的兵,隻有不能打的將”,主帥的指揮風格對部隊戰鬥作風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故毛澤東用劉伯承取代徐向前,在軍事上實在不是什麽英明之舉。
彭德懷作戰勇猛,饒有膽略,用兵靈活,經常以少勝多,但也存在嚴重不足:有時過於蠻打蠻幹,且思慮不密,大勝之後經常大敗,虎頭蛇尾。百團大戰中的關家堖戰鬥,解放戰爭時的榆林戰役和西府隴東戰役、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皆是如此。
徐向前用兵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敢打大仗惡仗,具有超人的膽略,打殲滅戰時“胃口”大得驚人,經常以少勝多,甚至以少殲多,步步出敵不意。
在蘇家埠戰役的第二階段中,徐向前敢以不足2萬人的兵力圍殲敵2萬多人;在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戰役中,他以8萬之兵對敵20餘萬,結果殲敵8萬;在臨汾戰役中,他以數萬地方部隊圍攻72天,硬是將曆史上從未被攻破的“臥牛城”一舉拿下;接著僅休息20來天,又以6萬疲勞之師秘密北上,連續作戰,在一個月之內橫掃晉中,連克14座縣城,殲滅閻錫山軍隊10萬之眾;在太原戰役中,他又以劣勢的兵力長期圍困太原城,並攻克太原之重要據點“四大要塞”,殲滅敵人大批有生力量。
徐向前比其他元帥優秀的地方就表現在這裏!
而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點就是,中共大部分將領都是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下成長為軍事家的。唯獨徐向前是個例外,他的軍事思想早在紅軍時期就已經形成,並且自成一家,獨具特色,其用兵思路跟毛澤東驚人地一致,可謂英雄所見略同――這就是徐向前比其他元帥更傑出的地方。
在這方麵可以同徐向前相提並論的,唯有粟裕大將。(如果單論戰功的話,粟裕甚至已經超過了徐向前,在解放軍中無人能比)
粟裕指揮作戰,想他人之不敢想,打他人之不敢打。黃橋戰役、天目山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無不如此。不僅出敵人之不意,有時候甚至毛澤東都想不到(孟良崮和豫東戰役)。
粟裕不僅善於指揮作戰,而且在戰略上有獨到的見解。解放戰爭初期建議內線作戰;後來建議暫不渡江南進,在中原打大殲滅戰;建議進行淮海戰役等等。這些卓越的戰略建議,對解放戰爭進程產生了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粟裕是解放戰爭無可爭議的第一功臣--這些,都是粟裕的過人之處,他在中共將領中是獨樹一幟,獨一無二的。
以上的結論,隻有深入了解各位將帥的事跡及他們的戰例之後才能得出,因此遭到非議也是很正常的。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個中曲直,非博學者不能明也。
四、軍事天才被埋沒的原因
為什麽徐向前這樣一位天才的軍事家,在後來的抗戰和解放戰爭中一直得不到重用,最終被埋沒呢?
1935年,長征會師之初,一、四方麵軍的實力對比為1:8,極為懸殊。毛澤東同誌深感自身力量的單薄,對四方麵軍將領做了大量的爭取工作,特別是對徐向前,更是費盡心機。因為四方麵軍長期在張國燾的訓導下,幾乎所有將領都成了他的心腹(不服的早都殺光了),因此,盡管中央極力爭取,但四方麵軍多數將領態度還是比較高傲和蠻橫,這讓毛澤東有些惱火,影響他以後一生中對待四方麵軍將領們的態度。但其中是有區別的:陳昌浩、王樹聲、孫玉清、王建安等人對中央表麵還算客氣,但明顯冷淡而且有很深隔閡;黃超、李特、何畏、餘天雲等人則連基本的禮貌都不講,根本不把黨中央和毛澤東同誌等人放在眼裏;徐向前、李先念等人態度就比較好,對中央領導比較尊重,所以,他們就成了毛澤東內部“統戰”重點爭取的對象。
但徐向前在關鍵時刻還是選擇了跟張國燾走,這讓毛澤東有些失望,也使徐向前在此後一生中被毛澤東視為圈子外的人。
1935年9月,右路軍過草地後,紅軍總政委張國燾為實現其保存紅四方麵軍的實力和控製整個紅軍的野心,堅持揮兵南下。在這個關鍵時刻,9月9日晚,毛澤東親自來到徐向前的住處,問道:“向前同誌,你的意見怎麽樣?”實際上是想看看徐向前的態度。徐向前作了模棱兩可的回答:“兩軍既然已經會合,就不宜再分開,四方麵軍如分成兩半恐怕不好。”毛澤東沒再說什麽,遂告辭而歸。當夜,毛澤東秘密率紅三軍團單獨北進,逃離四方麵軍控製區域,向俄界的紅一軍團靠攏。
其實,聰明的徐向前不會不明白毛澤東的來意,但還是婉言相拒。作為紅四方麵軍創建者,他雖然知道南下不利,但內心極不願把左右兩路軍分開,最終感情戰勝了理智,選擇了南下,犯了他“終身抱憾的錯誤”。
可以想象毛澤東當時的悲涼心情,由於自身力量弱,四方麵軍中竟沒有一個高級將領願意支持他。可以想象當毛澤東獨自率一、三軍團僅僅7000人北上時,他是如何看待這支忠心耿耿跟著自已的部隊的,可以想象這7000為什麽以後會出這麽多的元帥將軍高級幹部,可以想象當時同樣級別的四方麵軍將領為什麽一直受到打擊和壓抑。
爭取徐向前的失敗,影響了毛澤東對徐向前的看法。但不管怎麽說,徐向前是紅四方麵軍的創建者,是紅四方麵軍的旗幟,具有非凡的影響力;而且在所有四方麵軍領導人中,徐向前對中央還算是尊重的,特別是徐向前在關鍵時刻說了一句“天下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阻止了兩軍火並,救了毛澤東一命。因此,毛澤東以後也沒有和徐向前計較,但是,他對徐向前和彭德懷、林彪、羅榮桓、陳毅等嫡係是有區別的,隻是選擇了徐作為“四方麵軍的代表”存在而已。他經常說:“向前同誌是個代表啊!什麽代表呢,就是代表革命軍隊中的四方麵軍。”
和林彪、彭德懷、陳毅、羅榮桓等人相比,徐向前在軍事才能方麵不差什麽(甚至超過了他們),但差的就是對毛澤東的忠誠。故而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就基本沒擔任什麽重要職務了。
抗戰初期,徐向前被任命為八路軍129師副師長,手下正是自己一手創建的原紅四方麵軍部隊,而師長卻是中央空降下來的劉伯承——中央對徐向前的打壓可想而知。
1938年,徐向前剛在冀南平原搞出一片大好局麵,就被抽調到當時最複雜、最亂的山東去當第一縱隊司令員。但徐向前竟然又創造了奇跡,短短一年之間,便使山東局麵大為改觀,根據地和軍隊的數量迅猛發展。1940年中央想召開中共七大,將徐召回延安,而中共七大最後直到1945年才召開,徐向前同誌隻好當了幾年抗大校長和晉妥聯防軍副司令員——征戰之材用來教書,譬如寶刀劈柴,真是莫大的浪費!
作為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徐向前空有一身本領卻無法施展,眼看著劉伯承、粟裕、彭德懷等戰友馳騁疆場,叱吒風雲,而自己隻能呆在延安後方教書、發展生產,其心中之悲涼可想而知矣!
解放戰爭最後兩年,在後方的徐向前再也呆不住了,經過爭取,得到了黨中央和毛主席批準來到山西。麵對山西這個爛攤子,徐向前又一次大出毛澤東的意料,以不到6萬人的地方部隊,接連發動運城、臨汾、晉中和太原戰役,秋風掃落葉般解放了山西全境。
這是徐向前軍事生涯的最後輝煌,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異彩紛呈。然而,再怎麽精彩,也隻是一個次要戰場的輝煌而已,徐向前的軍事天才,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
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帥軍銜,但排名卻倒數第三,連賀龍、陳毅和羅榮桓這三位不以軍事指揮見長的都排到他前麵去了,真可謂是“委屈的元帥”!
生活中的徐向前心靈手巧、愛好廣泛,通攝影、喜戲曲、會樂器、能縫補、善手工、愛讀書、好書法。徐向前平常話不多,生活簡樸,不講究吃穿,一生說山西話,愛吃山西飯,平生沒有官氣,給人的印象比較“土氣”,人稱“布衣元帥”。
徐向前少言寡語,看似木訥,但卻是一個很有情趣的人。徐向前愛養動物。長征時,年輕的徐向前騎馬挎槍,威風凜凜,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馬背上還有一隻猴子。這隻猴子在長征中陪他走了很久,也給戰士們增添了不少的樂趣。
徐向前喜歡聽和唱晉劇、粵劇、河北梆子,與粵劇名家紅線女和晉劇須生果子紅是朋友。自己還會彈揚琴、拉二胡,對攝影藝術也很在行,不僅自己拍攝照片,而且自己還動手布置暗房,配顯影液、定影液,很多早期珍貴的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攝、放大、洗印的。
徐向前手巧,戰爭年代他曾自己縫補衣服,還會織毛衣,自己動手織了件毛背心,而且一穿就是30年,最後成了徐家壓箱底的寶物。他去世後,這件毛背心才捐給了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