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凱恩逝世:從越戰到影響美國政壇的戰士
![美國共和黨資深參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逝世,終年81歲。](https://ichef.bbci.co.uk/ace/ws/640/cpsprodpb/77C1/production/_103175603_hi048855483.jpg.webp)
美國共和黨資深參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逝世,終年81歲。他在2017年7月確診患有腦腫瘤。
麥凱恩的家人發表聲明,讚揚他做了一個榜樣。多名共和民主兩黨的政客,也讚揚麥凱恩畢生對美國的貢獻。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深切同情和哀悼。前總統奧巴馬表示麥凱恩是勇敢的人。
麥凱恩軍事背景出身,越戰時曾經被俘虜,他在美國被視為英雄。他重返美國之後從政, 他的政治手腕備受肯定,願意在一些問題上作出妥協讓步,不過他有自己原則,有時會與自己的黨唱反調。
2008年,他參選總統時被奧巴馬擊敗,但無阻麥凱恩繼續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政客之一。
這位共和黨鷹派元老,主張奉行強勢的外交,他希望美國向敘利亞派遣地麵部隊,並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增兵,以及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他近年多次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見麵,希望加強台灣的軍事能力。
![n Photopress Agency](https://ichef.bbci.co.uk/ace/ws/640/cpsprodpb/12D65/production/_103175177_f8fc2060-0887-4953-934f-cd650c20c19b.jpg.webp)
軍事血脈
1936年8月29日,麥凱恩在巴拿馬運河區的科科索洛海軍航空站出世。他的父親、祖父都是海軍上將,是美國史上第一對官拜四星上將的父子,一戰、二戰都有麥凱恩家族的參與。
由於父親經常被派到不同地方工作,麥凱恩小時候已過著不斷搬家的日子,二戰爆發期間,父親服役,麥凱恩主要與母親及姐弟生活。
![John S. McCain III (C) as a young boy with his grandfather Vice Admiral John S. McCain Sr. ( (L) and father Commander (late admiral) John S. McCain Jr](https://ichef.bbci.co.uk/ace/ws/640/cpsprodpb/DB17/production/_97078065_mediaitem97078064.jpg.webp)
麥凱恩一共讀過20多間學校。他曾經回憶說,小時候跟隨父親周遊列國,但經常要與朋友道別,是他童年最悲慘的回憶,所以小時候,他不太會與朋友相處,經常製造麻煩,他亦十分喜歡拳擊活動,在老師和同學間建立一個“硬漢”、“叛逆者”的形象。
中學畢業後,他跟隨父親和祖父的腳步,入讀美國海軍學院。他說,這是無可避免的宿命,是父母強行安排的決定,而他誓要向家人證明,自己能夠和家族其他海軍先輩一樣優秀。他在校內展示出領導才能,但卻有蔑視權威的傾向,學業成績上他是在底下的一群。
加入海軍的頭幾年,麥凱恩承認自己好賭、好美色,“揮霍自己的健康和青春”,朋輩都稱他有花花公子的形象,他的飛行員成績未達標,沒有被分配到戰鬥機的精英分隊。
起初,他並不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機師,先後多次發生事故。1960年3月,他在飛行訓練時經曆墜機落海,死裏逃生;翌年他在西班牙執行任務時,試過把飛機撞到電纜,造成當地停電。1965年,飛機發動機出現嚴重故障,他要彈出逃生。
![A photo taken 26 October 1967 shows US Navy Airforce Major John McCain (C) being rescued from Hanoi's Truc Bach lake by several Hanoi residents after his Navy warplane was downed by Northern Vietnamese army during the Vietnam War.](https://ichef.bbci.co.uk/ace/ws/640/cpsprodpb/1A79/production/_101177760_gettyimages-51344759.jpg.webp)
![This file picture taken in 1967 shows US Navy Airforce Major John McCain lying on a bed in a Hanoi hospital as he was being given medical care for his injuries.](https://ichef.bbci.co.uk/ace/ws/640/cpsprodpb/14F11/production/_101177758_gettyimages-51344756.jpg.webp)
麥凱恩這個姓氏,在海軍特別引人注目,他慢慢從少尉、上尉升至少校,與此同時,他的父親亦從少將升至四星海軍上將。
麥凱恩後來投身越戰,1967年在一次執行轟炸任務其間,駕駛的戰機被導彈擊中墮海,麥凱恩身負重傷,他被人救起後,被送到河內的監獄——幾年的戰俘生涯大大改變了他的一生。
嚴刑逼供
麥凱恩這個姓氏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負擔。他被俘的消息,成為美國的大新聞。
他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據稱一直拒絕向北越提供情報,被嚴刑逼供,令他傷上加傷,被迫簽字悔過,在錄音中承認犯下戰爭罪行,一度尋求自殺。他形容那是他人生中最崩潰的一刻。
直到北越發現他是海軍高層的兒子,才停止這種酷刑。北越曾經表示願意提前釋放他,向外界展示良好形象,但麥凱恩拒絕,認為要釋放其他戰俘才到他。
![Lieutenant Commander John Mccain Is Welcomed By U.S.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Upon Mccain's Release From Five And One-Half Years As A P.O.W. During The Vietnam War May 24, 1973 In Washington, D.C](https://ichef.bbci.co.uk/ace/ws/640/cpsprodpb/C965/production/_103175515_gettyimages-51091689.jpg.webp)
麥凱恩自稱被嚴刑迫供的說法曾受到質疑,認為他是在政壇上爭取支持的論述。一個有份盤問麥凱恩、流亡法國的北越上校裴信指,麥凱恩被俘後表現合作,他對越共軍隊作戰勇敢表示讚揚,把戰爭責任歸咎於美國國會。一些北越官員聲稱他並沒有受到酷刑折磨。
而報道越戰期間柬埔寨秘密戰爭而獲普利策獎的《紐約時報》前編輯悉尼·山伯格(Sydney Schanberg)認為麥凱恩有所隱瞞,他認為麥凱恩不僅沒有受過刑,而且在被俘期間他主動同北越合作,參加了越南共產黨的廣播宣傳。
經過5年半,到1973年,麥凱恩獲釋,重返美國後成為媒體的焦點,他支持尼克鬆政府的越戰政策,又在多處演講,講述自己的經曆。
戰爭中所帶來的身體上的傷害,讓他難以長期在前線工作,他退下來,擔任美國海軍在國會的聯絡官,協調國會、國防部之間的工作,亦因此從政的想法轉趨強烈。
![Committee chairman Sen. John McCain (R-AZ) listens during a hearing before 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February 9, 2017](https://ichef.bbci.co.uk/ace/ws/640/cpsprodpb/A255/production/_103175514_gettyimages-634408242.jpg.webp)
從政之路
1981年,他正式退役並走進政壇,1982年當選亞利桑那州眾議員,4年後成為參議員,之後從沒間斷,連任五次,成為黨內元老級人馬。
政界對他的政治手腕予以肯定,形容他立場堅定下仍然懂得在關鍵時刻妥協。在多項議題上,他一般跟隨共和黨的立場,但有時仍會持反對意見,例如環保立場上,他傾向認同氣候變化涉及人為因素,有時亦反對槍管、減稅等共和黨較支持的立場。
在國會中,他主力負責外交、國防相關的工作。他有強硬的鷹派立場,支持伊拉克戰爭,要求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增兵,主張美國派地麵部隊到敘利亞,以及更大支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也是以色列的忠實支持者。
在朝鮮問題上,他曾表示如果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采取侵略行動,代價將會是毀滅。
近年他也是對中國多加批判的議員之一。去年5月,他以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身份到澳洲發表演說,他批評中國在國際上行為愈來愈像個“惡霸”,中國拒絕開放經濟,竊取他人知識產權,又發表大量沒有基礎和國際法支持的領土聲明,並持續在爭議地區有軍事活動,以貿易、投資等手段脅迫其他國家。
2015年,蔡英文訪美期間,與麥凱恩會麵;2016年時,麥凱恩亦率領代表團訪問台灣,與總統蔡英文會麵。
麥凱恩支持強化台灣的國防能力,並希望推動台灣有機會參與更多多邊軍事演習交流。
政治仕途的高峰
自1999年起,麥凱恩便宣布自己有意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他標榜自己是黨內反建製的一員。
對於外界而言,他的賣點是戰爭英雄,其軍旅生涯中把他培養成有話直說的敢言政客。
不過他多次爭取失敗,直至2008年,他以72歲之齡贏得共和黨初選,可以角逐總統寶座,不過敗於民主黨的奧巴馬。他因為選茶黨的佩林(Sarah Palin)為競選拍檔而備受抨擊。
![Democrat Barack Obama (R) and Republican John McCain greet each other at Hofstra University at the end of their third and final presidential debate in Hempstead, New York](https://ichef.bbci.co.uk/ace/ws/640/cpsprodpb/17B85/production/_103175179_16866d6b-8f0b-44ac-8dc3-eb0712434847.jpg.webp)
雖然奧巴馬獲勝,但意料之外,兩人建立了一段深厚關係,奧巴馬經常會在不同議題上尋求麥凱恩的意見——當然,兩人經常持相反的意見。
對於麥凱恩離世,奧巴馬在社交媒體發悼念,表示兩人雖然背景、意見不同,但也是共同為國家效力,讚揚他所表現的勇氣。
在2016年總統大選,麥凱恩原本支持特朗普,但之後曝出特朗普曾對女性有不道德的評論以及性侵指控,他放棄支持特朗普。他甚至曾經稱特朗普的一些支持者是“瘋狂的人”。
兩人關係因為麥凱恩在越戰被俘的背景進一步下挫。特朗普指,麥凱恩不是戰爭英雄。麥凱恩後來反擊,說一些美國有錢人逃避越戰兵役,被指是暗指特朗普。
去年特朗普推動替代奧巴馬醫改的議案,麥凱恩也是投反對票,特朗普點名指麥凱恩令美國人失望。
![Senator John McCain (R-AZ) uses a wheelchair on Capitol Hill December 1, 2017 in Washington, DC.](https://ichef.bbci.co.uk/ace/ws/640/cpsprodpb/5435/production/_103175512_gettyimages-883736442.jpg.webp)
也許正是因為他堅守原則,不願盲目跟從黨內的意見,令他無法踏上總統之路。
“我願意和共同希望帶領國家向前的人合作,我會聆聽他們用心的建議,希望解決美國的的問題。”麥凱恩說。
麥凱恩的成就在兩黨也受到肯定。他政治的對手、前副總統拜登表示,麥凱恩雖然無法實現最大的政治野心,但他畢生以國家為優先,其對美國的影響不會終止,精神不會熄滅,他的一生證明了有些真相是永恒的,其所展示的個性、勇氣與正直將長存下去。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531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