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曆史上的十大元帥,是個說不完的話題。十大元帥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雖然同屬元帥,但由於每個人的資曆、功勳和職務不同,十個人可劃分成不同的層級。通過對十大元帥的排名次序與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解放後,他們各自擔任的職務進行比較,發現十大元帥的排名與抗戰時期他們所擔任的職務高低最為相關。根據抗戰時期他們擔任職務的高低不同,共劃分成四個方陣或層級,即總指揮方陣、師長方陣、繼任師長方陣、副師長方陣。
第一方陣是總指揮方陣
共兩人,那就是朱德和彭德懷。此二人是八路軍的正、副總指揮,後改稱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副總司令,是其他元帥的領導,高居第一和第二位。朱德曾享有“紅軍之父”、“永遠的總司令”、“中國軍人的偉大導師”一個個頭銜,彰顯了朱德在中國軍隊中不可撼動的崇高地位。個人認為,朱老總在軍中的地位與其他老帥不是一個層級,應與毛同在大元帥級別,排在元帥係列中已受委屈,第一當仁不讓。無論元帥如何排名,朱、彭二人都會排第一和第二位,即總指揮在前、副總指揮在後。
第二方陣是師長方陣
人選有林彪、劉伯承、賀龍。按說賀龍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此資曆要高於朱彭兩位老總。但無論紅軍時的二方麵軍,還是抗戰時的120師,賀龍的部隊都是幾大主力中戰績最小的;而且在解放戰爭時期,他被彭老總接管了部隊,成了押糧運草的官員。賀龍的戰功在3位師長中排最後一名,所以元帥中他隻能排第五位。而與劉伯承比較,林彪的戰功赫赫,而且作為毛的嫡係之嫡係,所以名列第三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個方陣是繼任師長方陣
繼任師長(或新四軍的軍長)方陣包括陳毅和羅榮桓倆人。新四軍的規模和級別與八路軍(十八集團軍)的師長相當,皖南事變後,陳毅接替葉挺,成了新四軍的軍長,進入了繼任師長(或新四軍的軍長)方陣。繼任師長的級別,高於副師長,要低於師長,所以排第六或第七位。而陳毅的資曆和戰功要高於羅榮桓,所以排第六位。
第四個方陣是副師長方陣。
包括徐向前、聶榮臻二人。將此二人排在這裏,不是說二人資曆、戰功不夠,而隻能說二人在抗戰時的職務不高。特別是徐向前排在此處,確實有些委屈。作為紅軍三大主力之一,且人數最多的四方麵軍總指揮,徐帥與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粟裕一起被公認為共軍的五大戰神之一。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麵軍,是戰鬥力最強悍、戰績最輝煌的紅軍。在最為艱難的紅軍戰史上,全國紅軍的殲敵總數為60餘萬人,而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麵軍,其殲敵數就有近40萬人,占紅軍殲敵總數的60% 。徐向前不僅善於指揮作戰,其軍事理論也極富創造性。他是軍中唯一一位不受毛澤東影響,由自己獨立創造並形成完整軍事思想體係的傑出軍事家。但由於與張國燾的關係,徐帥一直沒受重用,抗戰時本應當師長的他,隻擔任了副師長,解放戰爭時隻掌控一個兵團。即使如此,仍取得了不俗的戰績。鑒於徐帥在抗戰時的實際職務及曾經輝煌的戰績,其屬於第四方陣,但排名要在他的上司聶榮臻之前。由於聶帥長期與林總搭班,處於配角的角色;而後雖獨自領導晉察冀軍區,但戰績並不太突出。解放後,在除了早逝的羅總以外的九大元帥中,除了受“二月逆流”影響,短暫受到衝擊外,沒有受到大的整肅或衝擊,因此在十大元帥中屬於討論度偏低的老帥。聶榮臻並沒有什麽出彩的戰績,在解放戰爭三年,和傅作義的對峙並沒有實質戰功,反而處處受製,從一開始的主力野戰軍到後期成為戰鬥力最差的方麵軍部隊,聶有擔負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大部分戰功都是和林彪在一起建立的。所以聶帥排在第九位也是合適的。
關於葉帥
葉帥的排名是個難題,作為八路軍的參謀長,其的位置有四個選項,分別是彭德懷後麵、賀龍後麵、羅榮桓後麵及現在的位置。也就是說,葉帥的位置隻能在各個方陣之間。排在彭德懷後麵不合適,是因為劉伯承曾經是他的前任,排在劉前麵不合適;而繼任師長與師長都是師長,其排在賀龍後麵也就不合適了;如果排在羅榮桓後,也不合適,這樣的位置很難確定他屬於師長還是副師長層級。權衡再三後,葉帥被排在了最後一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的位置不穩定。事實上參座在十大元帥中必有一席,再加上葉帥不凡的履曆或經曆,即使其他元帥落選,也不一定是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