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科舉製度對社會發展的負麵作用
11/20/2024
隋唐至清代的科舉製度為少數知識分子提供了當官出人頭地的機會,但對社會的發展也有不少負麵影響,這裏著重談三點:人力資源浪費,思想禁錮,忽視科技的發展。
1)科舉造成人力資源浪費
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間開科一百一十二次,進士二萬六千人,平均每年僅一百人,鄉試在全國一般錄取1000人到1300人左右。可見知識分子考取舉人進士的比例非常低,與美國大學生選入NBA及NFL 一樣困難。可是全國大多數知識分子卻為此全職讀書備考幾十年甚至一輩子,沒有為社會的發展建設做出直接貢獻。宋高宗趙構時期有個叫陳修的文人,考中進士時已經72歲,他終生備考,72歲還沒結婚。72歲的陳修對社會的總貢獻是零。
2)科舉禁錮思想造成閉塞和保守
科舉製度的實質是通過統一的標準來選拔官員,這種統一性促成了思想的單一化和保守化。科舉製度不容許異端思想的自由傳播。
自隋文帝科舉取士到清朝滅亡,中國基本上是思想沙漠。一千多年沒有出過有世界影響的思想家,縱向比遠不如春秋的諸子百家,橫向比落後歐洲太多太多。思想市場也需要競爭,優勝劣汰。一個有眾多思想家的國家,民眾對極端思想有免疫力。中國本土長期思想匱乏,一旦開放,舶來思想大行其道。德國馬某人的極端思想在本國無巿場,但在中國卻信徒眾多,這與中國人缺乏免疫力有很大關係。
3)知識分子急功近利,無人探索自然
因為通過科舉可以一朝跳龍門,中國知識分子將主要精力都用於應試。萬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主流社會認為醫農工商都是旁門左道,不登大雅之堂。當伽利略用望遠鏡仰望宇宙時,中國知識分子在蠟蝕下背誦四書五經;當牛頓在研究運動三定律時,中國知識分子在吟詩作對。英國有項研究列出過去五百年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數百個發明發現,中國一項也沒有。為什麽?因為中國知識分子忙著科舉考試,他們對宇宙自然沒有興趣。
中國過去一千年在人文方麵落後於春秋時期,在科技方麵遠遠落後歐洲,這與科舉考試製度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