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北極熊團被包圍人數以及失敗的原因分析 (zt)


 

1951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誌願軍第9兵團27軍所屬的80師與81師在朝鮮東部蓋馬高原的長津湖東岸的新興裏與美國陸軍第7步兵師的一個團級戰鬥隊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集團軍戰史稱: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美國陸軍第7步兵師的王牌北極熊團在長津湖東岸新興裏被我英勇的第27軍包圍全殲。誌願軍統帥彭德懷也在其向軍委報捷的電報中寫道:新興裏戰鬥是“我軍在抗美援朝期間唯一一次整建製殲滅美軍一個團的戰例。敵人一個沒有跑掉”。但彭總後來在回憶錄中也承認,這是一個在地形極端有利情況下的特殊戰例。

由於這次戰鬥是長津湖戰役期間最主要的戰鬥之一,因此該戰鬥也分別在中美兩國的朝鮮戰爭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關於這場戰鬥的一些細節,著名軍史作家周明以及軍旅作家葉雨蒙分別在《冰雪長津湖》和《東線祭殤》兩個長篇裏從美軍和誌願軍的角度給予詳盡的描寫,本人認為:這兩位作者的觀點基本是客觀的,引用的材料是可信的,文章內容是翔實的,最關鍵的是:記載的事實是與對方戰史相互吻合的。

近年來,網絡上關於新興裏戰鬥這個問題的文章也多如牛毛,一些人津津樂道地談論著這個勝利,更有甚者把新興裏的美軍增加成“加強團”。不久前看到一位第27軍的鄒姓老兵在電視裏唾沫星子亂飛地描述著當年新興裏敵人如何用坦克圍成環形陣地,以及我軍如何機智英勇“打坦克”的戰鬥細節,一個90多歲的老頭,還能對70年前的這場戰鬥記憶猶新,還能繪聲繪色,的確是很難得的。作為長津湖戰役的一部分,電視、文章、教科書都很少談及這次勝利的代價,以及這次勝利對整個長津湖戰役的負麵影響。新興裏是長津湖戰役的關鍵嗎?付出巨大代價換取這場戰鬥勝利對長津湖戰役真的很有意義嗎?新興裏的美軍有坦克嗎?新興裏的美軍是中國小粉紅老戰狼描述的“北極熊加強團”嗎?

1)北極熊團是美軍的王牌嗎?答案:否。
美步兵第7師屬於駐日占領軍序列,戰前駐紮在日本的北海道。 由於美軍戰後的大裁軍, 第7步兵師僅剩餘1.2萬人,武器裝備落後,別說重型坦克,就是中型坦克也沒有。朝鮮戰爭爆發後,由於先前入朝的幾個師兵源缺乏,不得不從第7步兵師抽調基層軍官與士兵補充。所以當仁川登陸的任務下達到第7步兵師的時候,該師僅剩9千餘人。不得已隻好補充6800名韓國KATUSA官兵充數,勉強達到1萬8千人。第7步兵師的主力團是第17團,仁川登陸時,陸1師堅決要求其主力王牌陸5團歸建,釜山的防禦隻能由第7師暫時撥出一個團替代,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挑選的是第17團,而不是北極熊團,可見北極熊團非但不是美軍的王牌,就連第7步兵師的王牌也不是。

2)新興裏地區被包圍的美軍是北極熊加強團嗎?答案:否。
50年11月27日在新興裏被誌願軍包圍的美軍並非是是美國陸軍第7步兵師第31團(即北極熊團),而是在該團的基礎上臨時組建特遣隊的一部分:即北極熊團第3營,第57野戰炮營的兩個榴彈炮連,第15防空營的一個高射炮排與一個高射機槍排,以及海軍陸戰隊對空聯絡組等零散人員。同日新興裏以北3公裏的另一村莊內洞峙駐有特遣隊的另一部份:第7步兵師第32團1營以及重迫擊炮排,該部美軍在27日晚間也遭受到誌願軍的攻擊,但在第二天淩晨成功突圍至新興裏與北極熊團第3營合兵一處。通常為了述說方便,這兩個步兵營以及附屬的炮兵工兵都被稱為新興裏守軍,但嚴格地說這兩個步兵營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團隊,計有美軍官兵2175人,配屬的韓國KATUSA(注1)官兵465人,合計2640人。除此以外,27日晚在新興裏以南8公裏(包圍圈外)後浦村駐有北極熊團的團部以及其直屬隊,北極熊團坦克連(共計22輛謝爾曼M4A4中型坦克),和北極熊團重迫擊炮連的兩個排,北極熊團衛生連,第57野戰炮營的運輸連,第13工兵營的一個排,共有美軍官兵598人,配屬的韓國KATUSA官兵50人,共計648人。由於後浦村的美軍也屬於特遣隊的編製,並且參與了增援新興裏的戰鬥,所以討論新興裏戰鬥時通常把後浦村的美軍算作新興裏美軍的一部分。這樣,美軍在新興裏地區(新興裏、內洞峙、後浦)三個要點的全部人員是:美軍官兵2776人,配屬的韓國KATUSA官兵515人,共計3288人。在新興裏戰鬥發生期間,北極熊團的1營位於150公裏以外的利川擔任師部警衛,北極熊團的2營卻分散在興南-古土裏一線(離新興裏40公裏以外)。由於北極熊團的這兩個步兵營沒有進入長津湖戰場,更沒參加新興裏地區的戰鬥,所以不應列入新興裏地區美軍人員的總數。

3)新興裏包圍圈內的美軍有坦克嗎?答案:否
新興裏包圍圈內沒有一輛坦克,更沒有坦克環形防線。北極熊團雖然擁有一個坦克連(22輛坦克),但是27日晚該連隨團部駐紮在新興裏以南8公裏的後浦,不在新興裏包圍圈內,更無可能形成坦克環形防線。新興裏被包圍的美軍重武器裝備計有105毫米榴彈炮12門,105毫米重迫擊炮4門,75毫米無後座力炮6門,40毫米雙聯自行高射炮車4輛。12.7毫米四聯高射機槍車4輛,沒有任何坦克,更無從談起夢幻中的坦克環形防線 (如果真有22輛中型坦克,戰鬥恐怕將是另一個結果)。戰鬥中對誌願軍造成最大傷害的是第15防空營雙連40毫米的自行高射炮,該炮是自行履帶式的,帶有一定厚度的防護裝甲,外表看上去像微型坦克。每分鍾可以發射240發炮彈,密集的衝鋒隊形遇到這種武器是什麽結果可想而知。

4)誌願軍第27軍全殲新興裏地區被包圍的美軍嗎?答案:否。
如上節所述,駐守在新興裏8公裏處後浦村的美軍特遣隊官兵沒有落入第27軍新興裏包圍圈,所以大部分官兵在11月30日由後浦村撤退至下竭隅裏村,與美國海軍陸戰1師匯合。這部分人員由於與第27軍阻援部隊在新興裏外圍多次發生激戰,人員裝備均有損失(坦克連損失4輛坦克),但人員傷亡數目不詳,估計100人左右。

新興裏的守軍於11月27日夜間既與27軍的80師及配屬81師一部(第242團)發生激戰,戰至11月29日美軍傷亡慘重,北極熊團團長陣亡,兩個營長重傷。11月30日第27軍動用預備隊81師主力參加對新興裏守軍的總攻,戰鬥一直進行到12月1日中午,殘餘的美軍被迫向下竭隅裏方向突圍。在倉皇的突圍過程中又受到第27軍阻擊部隊的致命打擊,傷亡慘重,代理指揮官費茨中校 (第32團1營營長)陣亡,部隊完全失去組織協調,遺棄大量傷員、重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由撤退變成大潰退。最後得以逃出包圍的僅千餘人,而且多為傷員。在下竭隅裏被飛機轉送的特遣隊傷員高達1000餘人,能夠參加下一步作戰的人員被暫編為“陸軍營”,僅490人。

綜上所述,新興裏地區的美軍受到沉重打擊,基本喪誌了下一步的作戰能力,但新興裏守軍僅為2個步兵營,而且其中僅有一個屬於北極熊團的編製,兩個炮兵連和一個防空連,而且分散逃出一千餘人,北極熊團(即美7師31團)的番號不但沒有因此取消,而且一直活躍在朝鮮戰場,參加了第三、第四、第五次戰役以及後來的上甘嶺戰鬥。所以這與軍事意義上“全殲北極熊加強團”還差相當一段距離。

5)誌願軍第27軍在新興裏戰鬥中付出的代價
雖然第27軍在新興裏戰鬥中取得了不容置疑的勝利,而且擊斃敵團長一人,敵營長一人,重傷敵營長二人,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巨大的。參加新興裏戰鬥的第27軍第80師和81師都傷亡慘重 (第80師的統計是戰鬥開始後10小時內共計傷亡6000人,這在內戰時是不可想象的),不得不休整數月才能參加下一步的作戰行動。更重要的是第27軍的兩個主力師被新興裏的美軍死死拖住,耽誤了原定作戰方案11月30日配合第20軍攻擊下竭隅裏戰鬥,使得下竭隅裏的守軍能夠堅持到12月4日與柳潭裏主力匯合。筆者認為如果指揮新興裏戰鬥的第27軍副軍長兼第80師師長詹大南能夠背離國內戰爭中“打殲滅戰”的思維,果斷放棄新興裏美軍這個“雞肋”,繞過新興裏而奪取下竭隅裏,也許長津湖戰役的曆史會由此而改寫。用兩個主力師的代價,拚掉了敵軍的一個“卒”,從整個長津湖戰役這盤大棋著眼,不能不說是一個敗招。

6)新興裏美軍失利的總結
戰後,美國陸軍對新興裏美軍的失利做了下列總結:A:戒備鬆懈,以至於在11月27日夜間被第27軍偷襲,成為四天戰鬥中損失最慘重的一部分;B:兵力分散,位置過於突出;C:通信聯絡不暢,給空中的戰術支援和補給造成極大的困難;D: 指揮官缺乏經驗,突圍失敗時缺乏預備方案。但筆者認為新興裏31團特遣隊人員,麵對敵軍兩個主力師的圍攻能夠堅持作戰四天,雖然自己死傷累累,慘遭重創,但同時也給對手第27軍造成萬人以上的損失,為掩護陸戰一師從長津湖撤離,贏得了時間和空間,為長津湖戰役立下汗馬功勞。

 

注1. 由於美軍編製兵力不足,1950年7月韓國總統李承晚與聯軍統帥麥克阿瑟簽署了KATUSA項目:即招募韓國平民直接進入美國軍隊擔任部分戰勤任務。仁川登陸前,美國第7步兵師共招募8800人補充空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