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者的人生觀
忙碌了大半年,好不容易安排出時間,計劃乘遊輪前往加勒比西南海岸的伯利茲和洪都拉斯,一覽公元十世紀瑪雅古典期文明即將消失、還沒進入後古典期的幾處遺跡。行前周末,心情不錯,順便翻看幾位智者人生哲學的書籍文章,為即將到來的視覺盛宴,加一份“心靈雞湯”。
一
最先讀到馬斯克不久前一篇訪談錄,談到他為什麽執著地發展SpaceX,一心要將人類的意識拓展至地球之外。
“這聽起來或許有些抽象,但在麵對類似恐龍滅絕這樣的未知挑戰時,這樣的拓展顯得尤為重要。正如恩利克·費米(曾為奧本海默辯護的頂級物理學家)所疑惑的那樣,外星文明究竟在何處,至今並未發現任何確鑿證據。這一事實表明,人類意識在浩渺的宇宙中極度罕見。考慮到地球約45億年的曆史,而文明 — 以首次出現文字為標誌 — 僅有大約5千年曆史,占地球存在時間的百萬分之一,幾乎微不足道。這或許暗示,文明是短暫而脆弱的。因此,人類可以做的是成為一個多行星物種,將我們的意識擴展到其他星球,乃至其他恒星係統。這將極大地增加人類及其意識的生存時間。
“這正是我們試圖超越單行星生物‘大過濾器’的原因。(指在智慧文明誕生過程中,那些可能被忽視但卻至關重要的節點。)這些節點宛如一道道過濾器,即使宇宙曾孕育了無數生命乃至初級文明,它們也往往未能突破這些節點繼續向前邁進,實現更高層次的文明發展。我們真正的目的是殖民其他星球,並盡快在火星上建立自給自足的城市。我堅信,在火星上建立這樣一個城市與可能引發文明終結的全球熱核戰爭或其他災難之間,存在著一場激烈競賽。如果我們未能在災難之前達成這一目標,那麽人類文明終將成為外星文明眼中的一段曆史。
“我的總體目標就是通過一係列的戰略行動,來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未來的概率,同時促進意識的擴展以及對宇宙更深層次的理解。這一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源於我對生命意義的探尋。記得幼時曾經曆過一場存在主義危機,那時我不斷思考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是否僅是一場虛無的旅程。
“為此閱讀了大量的哲學和宗教書籍。最終,我發現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銀河係漫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給了我極大啟示。書中描述地球如同一台巨型超級計算機,其存在目的就是為了解答’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而它最後給出的答案是42(小說中關於生命、宇宙以及世間萬物的終極答案,意即沒有實際意義)。事實上,真正的挑戰並不在於答案本身,而在於我們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因此,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擴展意識的邊界,我們將會更加清晰地知道應該提出哪些問題,以及宇宙將如何回應這些問題。”
將馬斯克的人生哲學概括一下:人類要勇敢前行,繁衍生息,在一個自由繁榮的文明中不斷前進。馬斯克的人生觀充滿樂觀向上,或許在遙遠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文明消失很久以後,外星文明會發現馬斯克曾經的努力,並感歎:“他們幾乎成功了。”
二
第二本書,來自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1788—1860)。在哲學的宇宙中,群星璀璨,叔本華占據一席之地,是世界級的思想家。法國作家莫泊桑稱他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夢想破壞者”。叔本華的理論,充滿悲觀色彩。
“人生就是意誌的表現,意誌是無法滿足的,而人生對滿足的追求卻又無休無止。意誌追求目的受到阻礙時的人生狀態稱為痛苦;把意誌達成所願的人生狀態稱為幸福。由於人的追求永無止境,所以,幸福是短暫的,痛苦是恒久的,痛苦是人生的本質。即便人的願望得到一時滿足,可怕的空虛和無聊便會迅速襲來(原來錢穆的人生觀抄自叔本華)。
“痛苦與厭倦是人類幸福的兩大勁敵,聰明的人首先應力爭的就是免於痛苦和煩惱,為此,最好離群索居,過平靜而節儉的生活。
“通常意義來說,人自身所擁有的,比如高貴的天性、精明的頭腦、樂觀的氣質、爽朗的精神、健康的體魄,是幸福第一要素。比身外的財富、地位更能使他幸福;也比別人對他的評價更影響他的幸福。塵世間,最幸福的人個性豐盈,才智不凡。他們在自由運用個人的最大才智中得到快樂。一個人內在所具備的愈多,有求於他人的便愈少。內在豐富的人有如聖誕時節,外邊風霜雪夜,裏麵明亮、溫暖、充滿樂趣的一間小屋。
“人生如鍾擺,在痛苦和倦怠間擺動,兩者就是人生終極要素。生命之海,遍布漩渦暗礁。我們如汪洋中的一葉扁舟,麵對狂風暴雨,小心翼翼地航行。對多數人,欲望是前行的動力。當欲望滿足,便欣喜若狂。狂歡之後,隨即陷入厭倦,尋找新的欲望。我們在欲望與厭倦之間不停地周而複始,直至終老。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當下。”
活在當下,幸福屬於能夠自得其樂者。林語堂先生的世俗人生觀,從另一麵栓釋了叔本華的人生感悟,是碗不折不扣的心靈雞湯,適合尋卜問卦的所有人:“幸福人生,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三
接下來,翻看了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思想和見解》及《我的世界觀》 兩篇文章 。
“我們這些總有一死的人的命運是多麽奇特!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隻作一次短暫逗留;目的何在,卻一無所知,盡管有時自以為對此若有所感。
“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 — 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係著我們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後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我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的東西。
“我強烈向往簡樸生活,我認為階級的區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後所憑借的是以暴力為根據。我也相信,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有益。
“追究一個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上看來,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努力和判斷的方向。
“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他豬欄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誌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 — 那個在科學與藝術工作領域永遠達不到的目標,在我看來,生活就是空虛的。
“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 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 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我們認識到某種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存在,感覺到那種隻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為我們所感受到的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 — 正是這種認識和情感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這個意義上,而且也隻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是個具有深摯宗教感情的人。
“我無法想象一個會對自己的創造物加以賞罰的上帝,也無法想象它會有像在我們自己身上所體驗到的那樣一種意誌。我不能也不願去想象一個在肉體死亡以後還會繼續活著;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由於恐懼或者由於可笑的唯我論,滿足於覺察現存世界的神奇結構,窺見它一鱗半爪,並且以誠摯的努力去領悟在自然界中顯示出來的那個理性的一部分,即使隻是其極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總結愛因斯坦的人生哲學:人是為別人而活的;以安逸和快樂人生為目的,是“豬欄裏的理想”。
四
大周末的,本想找點智者的心靈雞湯,不過是把平時繁雜的工作暫時拋諸腦後,滋潤一下被凡俗浸潤的瑣碎生活;把已經有點混亂的腦筋,澆得淸醒一點;把正在陷入迷糊的視線,讓鮮味激靈得明亮一點;把將要倦怠沉悶的心情,煽得火熱一點而已。
結果發現自認為美好的人生理念,不過是愛因斯坦口中“豬欄裏的理想”;同屬於那位沒有叔本華的煩惱、吃自家飯睡自家床、活在當下、幸福的自得其樂者,一輩子不能抬頭仰望星空像馬斯克那樣冥思遐想、卻又是非靈長類裏最聰明的物種。一個原本美好的周末,就這樣讓愛因斯坦給毀了。
祝城裏各位周末愉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