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普通老百姓對於日本的曆史心結主要就是沒有賠款、沒有道歉和釣魚島問題,關於賠款上次已經寫過了,接著就說下“日本為什麽不道歉?”。
在道歉這個問題上中日兩國並沒有共識,大多數中國人都認為日本一直拒絕就二戰侵略中國問題向中國正式道歉,比德國差遠了。而日本人則多數認為,日本政府在各種正式場合中已經道歉和反省說了不下二十次,但中國均不認可。
日本人認為已經正式的對中國的道歉主要有:
1972年9月29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其中表示:“日本方麵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麵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提出的‘複交三原則’的立場上,謀求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這一見解。中國方麵對此表示歡迎。”
這裏說下國內許多網上文章許多都說日本最初用的詞不是“反省“而是”添了麻煩“一詞。後在周總理的要求下才改正。看田中角榮和姬鵬飛的回憶錄裏都提到,當時日本曾解釋說:從日文來說”添了麻煩“就是是誠心誠意地表示謝罪之意,而且包含著百感交集和請求原諒的意思。日方表示如果你們中國有更適當的詞匯,可以按你們習慣改。
在根據中方要求把“添麻煩“更改為”反省“後,當時中日兩方高層都認為聲明中關於“道歉的已經問題解決了“。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鄧小平以副總理的身份訪日,在23號曾和日本昭和天皇見麵,當時日本政府對鄧小平與天皇會談戰戰兢兢,擔心鄧小平會代表全中國人民麵對麵地追究侵略中國戰爭的天皇責任。所以天皇見到鄧小平後就提到:“我國對於貴國,做了很多不合適的事而添了麻煩,我表示由衷的遺憾。這完全是我的責任。這樣的事情決不能再出現,今後讓我們一致友好下去吧。”。而鄧小平回複是:“過去的事就過去了,我們今後要積極向前看,在各種方麵構築兩國和平友好關係並發展。“ 雙方的這段對話讓當時在場的日本大小官員們都鬆了一口氣。
1982年8月24日,首相鈴木善幸:“我沉痛地了解到,日本在過去的戰爭中所造成的嚴重傷害負有責任。”“有必要認識對於‘侵略’的批評。”
1982年8月26日,內閣官房長官宮澤喜一:“一、日本政府和日本國民深刻認識到過去我國的行為,曾經給包括韓國、中國等亞洲各國的國民以極大的痛苦和損害,站在反省和決心不能讓這類事件再度發生的立場上,走上了和平國家的道路。
1984年9月7日,首相中曾根康弘訪華時表示:“為貴國及貴國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感到深深的遺憾”。
1989年4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鵬訪日,日本明仁天皇在會見時談到中日間不幸曆史時,第一次以“表示遺憾”這種方式表達歉意。
1993年8月23日,首相細川護熙。“首先在此,由於我國過去的侵略行為及殖民地支配等,而感受過難以承受的痛苦與悲傷,我們再次致以深切的反省與歉意之情。”
1995年6月9日,眾議院決議。“正值二戰戰後五十年,本院謹向全世界的戰爭受難者及犧牲者致以追悼之情。另外,念及世界近代史眾多殖民地支配及侵略行為,認識到我國在過去作出這樣的行為,並尤其給亞洲諸國國民帶來痛苦,本院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情。”
1995年8月15日,首相村山富市發表談話,後稱《村山談話》。“我國在不久的過去一段時期,國策有錯誤,走了戰爭的道路,使國民陷入存亡的危機,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為了避免未來有錯誤,我就謙虛地對待毫無疑問的這一曆史事實,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時謹向在這段曆史中受到災難的所有國內外人士表示沉痛的哀悼。戰敗後50周年的今天,我國應該立足於過去的深刻反省,排除自以為是的國家主義,作為負責任的國際社會成員促進國際協調,來推廣和平的理念和民主主義。
199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二十周年。11月25日至30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26日下午,江澤民在東京迎賓館與日本首相小淵惠三舉行了會談。江澤民在會談中說:“在中日之間兩千年的曆史中,友好和合作是主流。但是,日本的軍國主義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發動了侵略戰爭。我對言論自由表示理解,但希望日本政府能夠認真總結,啟發國民。”
小淵首相表示,“1995年發表的(日本)總理談話對我國過去一段時間的殖民地統治和侵略表明了深切反省和由衷道歉。日本政府在此再次向中國表示反省和道歉。”
江澤民訪日形成了中日間的第三份重要文件《中日聯合宣言》。關於曆史問題,文件中是這樣表述的:“雙方認為,正視過去以及正確認識曆史,是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基礎。日方表示,遵守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和1995年8月15日內閣總理大臣的談話,痛感由於過去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和損害的責任,對此表示深刻反省。中方希望日本汲取曆史教訓,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在此基礎上,兩國發展長久友好關係。”
就連後來被中國人罵成狗的小泉純一郎,曾在2001年10月8號參觀位於北京盧溝橋的抗日戰爭紀念館並獻花圈,在參觀後公開表示:“今天我有機會參觀了這個紀念館,再一次痛感到戰爭之悲慘。我對遭受侵略而犧牲的中國人民感到由衷的歉意和哀悼,懷著這種心情觀看了這裏的許多展覽。我感到,決不允許再次發動戰爭,些許這是對因戰爭慘劇而倒下的人們的一種告慰。“
2005年8月15日,首相小泉純一郎發表談話,後稱《小泉談話》。“我國由於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我謙虛地對待這一曆史事實,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時謹向在那場大戰中遇難的所有國內外人士表示沉痛的哀悼。我們決心不淡忘這一悲慘的戰爭的教訓,決不會再次使兵戎相見,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我國戰後的曆史正是以實際行動體現對戰爭反省的60年。”
2008年10月25日,參加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回國前接受了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願意對“日本的殖民統治和侵略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2015年8月14日,首相安倍晉三在戰爭結束七十周年之際經內閣會議同意發表談話:“在國內外所有死遇者麵前,深深地鞠躬,並表示痛惜,表達永久的哀悼之意”。 “我國對在那場戰爭中的行為多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時表示“這些曆代內閣的立場今後也將是堅定不移的”。
不過安倍晉三在講話中也表示,“日本戰後出生的人已經超過總人口的8成,認為後代與戰爭沒有任何關係,不應再背負繼續謝罪的宿命”。
那中國為什麽一直說日本沒有道歉呢?這裏就引用2000年10月14日時任中國總理朱鎔基訪日時回答東京廣播公司(TBS)訪問時的一番話:“在日本的所有的正式文件裏麵,從來沒有向中國人民道歉過。當然在1995年,村山富市先生,當時的首相,籠統地向亞洲人民表示過歉意。但是,日本在所有的正式文件裏麵都沒有單獨向中國人民道過歉。因此,不能說中國沒完沒了地要求日本道歉!道歉不道歉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們希望你們考慮這個問題。”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中國強調的正式文件是指類似於“日韓共同宣言”的文件。
1998年10月,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訪日,10月8日與時任日本首相小淵惠三簽署“日韓共同宣言”。宣言中,小淵坦承“日本在過去殖民統治時期,造成韓國人民重大損害和苦難,為此表示悔意並由衷道歉。”這就是中國期望得到的書麵的不含糊的道歉。
不過對於朱鎔基提到的道歉問題,當時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中川秀直在16日的首相官邸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有關曆史戰爭的認識問題,在1995年的村山內閣的談話中,日本政府已經表明了反省的態度。1998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時,日中雙方的領導人也再一次確認了村山內閣談話的精神,雖然沒有寫入文書,但日本首相在口頭上向中國領導人表明了道歉之意”。中川秀直還說:“迄今為止,為了這個問題,我們已經以“各種形式”向中國不斷地表明了我們的立場,再要我們寫在文書上,目前我們沒有這樣的考慮。”
相對於日本,德國常常被國人認為是深刻反省罪行和道歉的表率,但實際上兩者半斤八兩而已,德國的道歉記錄其實並不比日本多。而且德國人的道歉集中在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上,而並非發動的侵略戰爭。
戰後初期,德國在1949年獨立後西德方麵政府內雇傭了大量原德國納粹軍官,確立了除戰爭罪行和人道主義罪行之外的人既往不咎的原則,其清洗力度並不比日本戰後要強。
而德國對其他二戰中曾被控製和掠奪的國家賠款,也並不比日本要多。整體賠付額不過10億多馬克。所謂的天量賠款額其實是德國專門補償給猶太人的補償金,和戰爭賠償是兩回事。
而一直在國內被稱頌的1970年德國總理勃蘭特(Willy Brandt)的“華沙之跪”(Warschauer Kniefall),跪的也不是波蘭人民,而是對屠殺猶太人時道歉。
在西方看來,德國人在戰爭中的罪行遠高於日本,原因是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是有理論、有計劃、有係統地對某個特定種族進行大規模屠殺的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而不是一種偶發性的行為。所以英文中大屠殺一詞(The Holocaust)是專指德國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罪行。
而日本在戰爭中所犯下的罪行,在西方人看來就是傳統的戰爭罪行,在戰爭中各國都有所發生,即便是南京大屠殺,也隻是規模巨大而已。這也是為什麽西方社會普遍對日本的態度比德國要寬容的原因。甚至在東南亞和印度看來,日本發動的太平洋戰爭是一場把他們從西方殖民者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機遇。”
在我看來關於日本侵華戰爭的曆史問題早已經解決,日本政府屢次表了態中國政府也認可了。但是隨著後來國內政治氣氛的轉變,中共開始在這個問題上做文章,以為可以拿這個問題敲打製約日本,沒想到把本來已經比較友好的日本變成了日益敵對的力量。另外,雖然中國放棄了戰爭賠償,日本在幾十年間的對華經濟技術援助上也是真心實意盡到了補償,幫助了中國的經濟發展。
我們小時候打架,過了也就過了,沒有一輩子不依不饒的。日本美國打成那樣,現在不成了合作夥伴加盟友嗎? 南京大屠殺也好小屠殺也好,中日戰爭已經結束八十年,難道還要往一百年兩百年糾纏麽,事實是這個問題已經沒有價值,而且也不可能再糾纏出任何結果來,也不會得到世界其它國家的理解和同情。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往前看才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