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是問題,輕工產品上交稅利後還是有餘款的,不知那是陳毅饒漱石有沒有”截留“一說。
技術人員的來源,那時可以各地自行招聘,各地社會上流落著一些技術人員正在找工作, 朋友介紹朋友, 上海一律吃進,還有解放後動員技術人員”歸隊“從事所學專業工作。
至於技術工人, 上海本來就有大量的各種技術工人,國家建廠就把很多小廠合並進來, 同時也帶進不少技術工人和設備。
有如那位網友說的, 上海的工業有很強的下蛋功能,在生產的同時,也培訓了不少技術人員技術工人。
這就是為什麽說1957年之前上海的經濟建設熱氣騰騰是,速度很快, 職工年年加薪,工人新村處處在建,當然大家也在積極生孩子。
一個隻有破破爛爛工業基礎的國家,要想自己建成自己的工業體係,計劃經濟會比市場經濟效率高,而且蘇聯的援助也實實在在起了作用,156工程也參考了國民政府1935(?)年的建設計劃,如果1957年後沒有折騰過來折騰過去,至少在一個較長的階段,中國的工業會有穩定的發展,尤其是大工業,時間長了怎樣不敢說,但怎麽也不至於鬧出三年災荒,這從來都是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