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一個工業園區想象為一個村落,工業化的本身與集體主義並不是相悖的
所有跟帖:
•
這不一樣,因為沒有血緣關係,人與人之間基本就成了經濟關係,若換個地方工作就搬家。當然從傳統中也繼承一些人與人的相處之道。
-方外居士-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5:43:49
•
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的異化,人變成了明碼標物(勞動力),才有了新質生產力的說法。
-英二-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6:10:06
•
這個新質的內涵不甚清楚。若僅僅指工業社會的有新技能的勞動力,那沒有必要造一個新詞。
-方外居士-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6:39:07
•
說的是生產力,其實在意的是生產關係,生產從資本,國家,人民利得,向人民,國家,資本利得轉換。
-英二-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6:46:46
•
你把資本放在最後一位就可能讓其收益沒有保障,這樣誰還會去拚命投資呢?
-方外居士-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8:11:21
•
生產力中的各種要素都要有incentive才行!
-方外居士-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8:48:42
•
碼頭工人罷工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勞動力成本標漲,還拒絕自動化,說明是生產關係在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英二-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6:40:22
•
所以技術的進步對普通人未必總是好事。自動化後減少工作崗位,你讓那些沒有其他技能的人怎麽活?
-方外居士-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6:44:31
•
所有這些都是現代性的問題
-英二-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6:48:02
•
晚期資本主義的的特征
-英二-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6:49:48
•
按照現在的經濟方式和技術進步的速度,還看不出如何解決大量低技能工作崗位消失後的就業問題。鐵鏽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方外居士-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6:57:45
•
這要看新的產業能不能提供足夠的新的就業崗位以取代原來崗位流失。這個目前還不清楚。至少缺乏有力的證據。
-方外居士-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7:15:18
•
不會有的,無利潤就不會有生產,找有利潤的地方去就是了
-英二-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7:37:18
•
我說的是新產業。後工業化社會很難預測會有什麽新產業,很多是在經濟活動中看似偶然地產生的然後做大。
-方外居士-
♂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07: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