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 7 月,出於解放台灣島的需要,中國向蘇聯提出購買戰機的要求,隨即蘇聯向中國出售了幾百架拉 11 殲擊機。1950 年 2 月 14 日情人節,中蘇雙方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為了改善解放軍技術裝備水平,蘇聯向中國提供了 3 億美元的貸款用於購買海空武器,但就在這時,朝鮮戰爭爆發了。
在朝鮮第一次戰役結束之後,中國方麵向蘇聯表示;我們的工廠目前所能提供的這種子彈為數甚少。誌願軍部隊直接參加朝鮮軍事行動的有 12 個軍,計 36 個師,但僅有 6 個步槍和機槍彈藥基數。今後,隨著軍事行動的發展,我們在保障軍隊彈藥方麵勢必出現很大困難。要求蘇聯提供 36 個師的輕武器,改善誌願軍的武器水平。
1951 年 1 月 36 個蘇聯師武器運抵中國
中方要求先提供,14 萬支步槍,2.6 萬支自動步槍,9 千挺機槍和 1 千支手槍,以及配套子彈 1.75 億發。
對於這 36 個師的步兵輕武器,斯大林回電表示同意,說 1951 年 1-2 月可如數運到中國。這批武器的到貨數量與中方要求的完全一致。很快,誌願軍就有 34 個師換裝了這些蘇式武器。主要型號包括,1891/30 式水連珠步槍,1927/44 式 ДПМ 輕機槍,1943 式 ППС 鐵柄衝鋒槍,1941 式 ППШ 木柄衝鋒槍等等。
通過引進蘇式武器,誌願軍在防空方麵進步很大,比如在第 5 次戰役前,前線誌願軍裝備了 197 門蘇製高射炮和 1560 挺蘇製高射機槍。
到 1951 年年底,前線誌願軍的主要蘇製武器包括(不計算其他國家武器);152 毫米榴彈炮 36 門,SU-122 毫米自行火炮 16 門,T-34 型坦克 114 輛,斯大林 2 式重型坦克 24 輛,122 毫米榴彈炮 249 門,76.2 毫米野戰炮 297 門,85 毫米高射炮 120 門,76.2 毫米高射炮 60 門,37 毫米高射炮 956 門,57 毫米反坦克炮 53 門,喀秋莎火箭炮 72 門,107 毫米迫擊炮 57 門,高射機槍 2382 挺。其他主要武器仍以日製和美製為主。另有國產 51 式 90 毫米火箭筒 3122 具。
誌願軍在海岸布防,防範美軍可能的登陸行動。
1951 年蘇聯同意緊急提供 60 個重裝師武器
1950 年 11 月,蘇聯將 10 個坦克自行火炮團裝備運到中國,包括 300 輛 T-34 型坦克,60 輛斯大林 2 型重型坦克和 40 輛 122 毫米大炮自行火炮,中國利用其建立訓練了 3 個坦克師和 3 個獨立坦克團。
由於抗美援朝戰爭規模的擴大,百萬誌願軍開進朝鮮作戰,1951 年 5 月,中國方麵再次與蘇聯進行新的武器引進談判。雙方打成協議,蘇聯向中國提供 60 個師的武器。
這 60 個陸軍師的武器裝備,是按照蘇聯正規編製配備的:每個師(14963 人)有 3 個步兵團、1 個炮兵團、1 個坦克自行火炮團、1 個獨立高炮營、1 個獨立五七反坦克炮營。炮團裝備有 122 毫米榴彈炮、76.2 毫米野炮、120 毫米迫擊炮各 1 個營(12 門),坦克自行火炮團裝備 Т 34 坦克 24 輛、76 毫米自行火炮 16 輛,獨立高炮營裝備 37 毫米高射炮 12 門,獨立反坦克炮營裝備 57 毫米反坦克炮 12 門。全師步兵武器 13938 件,炮 303 門,汽車 261 輛,特種車 84 輛,馬車 517 輛,馬 1136 匹。
但是由於交貨時間問題,這 60 個師蘇械師,隻有 3 個師進入朝鮮作戰。這 60 個師的裝備,誌願軍比較喜愛 1939 年式 37 毫米高射炮,這種火炮射速快,威力十足,可以執行多種任務。76.2 毫米加農炮由於射速快,射程遠,也受到誌願軍的歡迎。斯大林 2 型重型坦克由於其 122 毫米主炮威力十足,對於打對方遠距離工事效果極佳,但是數量偏少